大學生“雙習”時間投入配置模型及其實證分析
摘要:實習和學習是大學生人力資本積累的兩種途徑,本文將實習和學習(“雙習”)投入作為影響畢業生起薪的雙要素,從大學生“心理成本”最小化的目標出發,構建大學生“雙習”投入配置模型.模型推論表明,大學生在實習和學習投入上的優化配置由勞動力市場的信息反饋、學生對“雙習”功能的認知態度和學生在“雙習”上的比較優勢三個方面決定.隨后,本文采用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經濟研究所201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數據,實證地檢驗了“雙習”投入的理論模型.研究發現:在既定的勞動力市場條件下,畢業生并非實習時間越多越好,也并非學習時間越多越好,實習和學習投入需要合理搭配;不同群體畢業生“雙習”的“投入實際值”與“理性最優解”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結論表明,大學生如果不能合理有效地配置“雙習”投入要素,會導致在單一的投入要素上過度投入或者投入不足,影響大學生從高校向勞動力市場的過渡.要跨越大學生“雙習”投入失度陷阱,高等院校應當加強對大學生“雙習”投入的引導,完善“雙習”管理制度,關注“雙習”投入的質量及合理配置.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北京大學教育評論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