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邊緣化及其應對——“社會互構論”的視角
摘要:邊緣化理論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關注結構上的邊緣情境與關注心理上的邊緣人格兩種截然不同的學科取向,掉入了社會學經典的結構性與能動性"二元對立"的陷阱。而從社會互構論的視角來看,這種沒有認清"人與社會關系"元問題的方法論,實際上是一種脫離實踐的"理想類型"。這啟示我們,結構性邊緣與能動性邊緣實際上是同構互生、互構諧變的關系,而并非截然對立、非此即彼。因此,需要從宏觀結構調整與微觀社會工作介入兩條路徑同時著手,才能較好地改善邊緣人的邊緣化生存狀態,從而在個體和社會的雙重意義上防范可能存在的風險,促進社會的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西北師大學報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