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倫理信念”的失范與重建
郭良婧 南京大學哲學系; 江蘇南京210093
摘要:"倫理信念"是人們對某種倫理學說、倫理觀念和倫理原則等正確性與價值性的深刻內在篤信,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對踐行相應倫理行為的強烈內驅力與責任感。之所以重視和研究"倫理信念"問題,是因為"倫理信念"是道德建設的核心問題,是主導個人和社會倫理秩序的最深層次的倫理原則與內在精神引擎之所在。目前,無論是社會角度還是個人角度,大量"倫理信念"的失范現象客觀存在。導致"倫理信念"失范的主要原因有:現代社會結構化轉型帶來的日趨公共化趨勢,動搖了傳統"倫理信念"賴以存在的特殊熟人性質和私人性質的文化生長根基;現代社會普遍平等的社會現實和價值導向,從根本上沖擊了傳統"倫理信念"自身所內含的價值等級次序,這對于傳統"倫理信念"是一種價值意義層面上的危機;現在社會日趨強勁的社會遷徙與社會分層,使得孕育傳統"倫理信念"的穩定性環境受損,這是傳統"倫理信念"所面臨的一個外部條件性危機。重建"倫理信念"的有效路徑主要有:把傳統"倫理信念"中的"個體善"引導至社會領域的"公共善",以拓展傳統"倫理信念"的固有魅力;以家風家教為基本切入點,重新彰顯傳統"倫理信念"不可替代的文化教養作用;重新塑造時代特色的道德貴族精英,以凸顯傳統"倫理信念"的獨特價值。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寧夏社會科學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