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還是“方法論”:現象學在教育研究中的角色應然
摘要:現象學進入教育研究領域發展出了教育現象學研究一脈。但迄今為止,教育現象學中對現象學的角色定位只談及“現象學方法”,即從“方法”層面著眼借鑒現象學,所獲頗豐。其肇因可能是源于現象學哲學本身造成的誤解及教育現象學早期踐行者的著意強調。但現象學作為哲學發展史上的“第三條道路”,應有其“方法論”的價值和意義,就現象學本身的精神內涵和特征而言,也首先是方法論,然后才是方法。從“方法”層面借鑒現象學,容易流于表面、出現偏差;而從“方法論”層面討論現象學對于教育研究的啟示,則可以從精神一脈上把握現象學的要旨,警醒和反思教育研究科學化傾向帶來的可能危機,并為教育質性研究奠基和開辟道路。方法論引領,才是現象學在教育研究、在教育現象學研究中的應然角色。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電化教育研究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