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廣東高校學生社團的發展探索
丁昆 胡標 戴蓉
【摘要】 大學生社團工作是當前高校學生工作的熱點,本文介紹了目前高校學生社團的歷史,著重分析了廣東省高校學生社團發展新特點及存在的問題,從思想理念、體系機制等方面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和建議,對于建立廣東高校學生社團可持續的長效發展機制,以及在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團工作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際意義。
【關鍵詞】 高校;學生社團;可持續發展;建設
2005年1月共青團中央和教育部共同下發《關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團工作的意見》,明確大學生社團的地位和作用,“大學生社團是由高校學生依據興趣愛好自愿組成,按照章程自主開展活動的學生組織。高校學生社團活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方式,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引導學生適應社會、促進學生成才就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新形勢下有效凝聚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織動員方式,是以班級年級為主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補充。”學生社團作為繁榮校園文化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載體,其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
一、高校學生社團的發展歷史
高校學生社團在我國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我國第一個嚴格意義的高等學校的學生社團是1904年京師大學堂抗俄鐵血會,當時的青年學生可以通過集會、演講、辦報、發傳單等方式抗議日本、俄國在我國東北地區發動戰爭。
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在團的悉心指導下,我省高校各類學生社團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極大地繁榮了我省校園文化和促進了當代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各高校學生社團發展迅猛,學生社團成為校園文化建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1]。我省眾多的學生社團主要分為以下五大類:學術理論研究類,如鄧小平理論協會等;體育健身類,如籃球協會等;文學藝術類,如文學社等;科技創新類,如環保協會等;社會實踐類,如義工協會等。為加強學生社團的管理,高校學生會曾設立“社團部”,專門分管社團事務,1985年暨南大學率先設立“社團聯合會”接管社團事務,使得社團得以從學生會系統中獨立出來自主發展。而近幾年來,省內各高校紛紛撤“社團部”,轉設“社團聯合會”,尤其是在2005年,廣東省學生聯合會設立了一個新的部門——社團部,大力加強學生社團的建設,使得學生社團日益成為構建“一體兩翼”、繁榮校園文化的中堅力量。
二、廣東高校學生社團的發展新特點
高校學生社團不僅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而且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也是對大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平臺。近年來,隨著廣東社會經濟和高等教育的發展,信息與網絡技術的進步,我省高校學生社團活動精彩紛呈較之以往呈現出新的特點。
(一)學生社團多樣化趨勢明顯增強
主要表現在社團類別和數量增多,涉及經濟、科技、文化、體育、軍事等等領域,以及會員人數越來越多,包括不同專業、不同年級、不同年齡和不同性別的學生。同時,活動內容日趨豐富,形式多樣,更能反映和滿足會員的需求。
(二)學生社團的社會化程度不斷提高
許多社團在走出校園,開展社會活動的同時,也積極與社會上一些企業加強聯系,利用自身的智力和專業優勢為企業發展作貢獻,同時也得到了企業的經費資助。許多社團積極廣泛地接觸社會,借助社會力量,擴大社團的活動范圍,提高社團的層次,保證社團活動的順利開展。新時期高校社團工作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走社會化的道路。
(三)社團內、外部管理日益成熟
良好的管理給予社團進一步發展的更大保障,各個社團都有自己獨立的章程和管理條例。有的學生社團還聘請了指導教師,這對于提升社團活動的水平和層次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從外部管理來看,許多高校團委成立了專門的社團聯合會,對本校社團進行宏觀管理和指導。
(四)網絡化社團的逐漸形成
由于現代通訊方式的變化和互聯網絡的發展,使得大學生溝通的方式產生了較大的變化,通訊溝通和網絡溝通逐漸取代面對面的溝通,有些社團甚至通過QQ群和MSN等網絡聊天工具的群聊功能取代常規的部門會議等。
三、當前我省高校學生社團發展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省各校的社團建設整體趨向是積極的,但或多或少還存在些問題。這些問題中有一些是因為學校本身原因造成的,認識到了就可以克服掉,如學校領導重視不夠、學生干部沒有積極性和創造性、社團活動形式單一等;但大部分是屬于共性問題,如不從深層次加以剖析和解決,高校社團建設始終不能有根本性的突破,達到高標準的育人要求。
(一)社團內部管理不規范,會員流動性過大
有些社團章程、工作計劃都沒有,負責人分工不明確,僅憑一腔熱情在維持,社團活動的有序性和規范性還需加強。[2]學生只要交納了一定數額會員費,就可加入;離開社團更是自由。社團干部走馬燈似的換了一茬又一茬,普通會員甚至退出都不宣布就銷聲匿跡了。頻繁的人員流動不利于社團的良性發展,社團的活動、計劃、思想不能保持連續,更談不上積累、沉淀優秀的社團文化了。
(二)社團骨干不精,整體素質不高,后備人才培養不力
有的社團整體素質不高,主要負責人素養較差,內部不夠團結,對一些問題的決策,往往形不成統一的意見,造成了極大的精力“內耗”,導致活動缺乏創意,質量不高,無感召力,久而久之,使社團處于癱瘓狀態,甚至自行解散。同時,社團的核心成員只重視自己在任期間活動怎么樣,而忽視了下一任后備干部的培養和選拔,造成接班人才青黃不接,社團的管理理念及資料檔案等得不到承襲,以至于這些核心成員退出后,整個社團從此一蹶不振,甚至走向終結。
(三)社團指導教師配備力量不足,建設深度鮮有提高
現在,各高校學生社團的教師指導力量主要來自團委,或者由團委、社團會員出面,邀請了專業人士(校內專業教師或校外有關專家)擔任指導教師或者顧問。但從整體來看,無論是有專業人士介入的社團,還是由團委教師一力包攬的社團,其指導力量都顯得薄弱。另外,目前擔任社團指導教師并沒有固定的勞動報酬,這也是導致指導教師配備力量不足的關鍵所在。
(四)社團建設經費不充裕,活動策劃難以變成現實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高校學生社團組織發展迅速,但社團活動質量一直徘徊不前,究其原因,經費缺乏是制約發展的直接因素[3]。據了解,社團經費主要來源有:①從校團委的行政經費中撥劃,這部分經費一般都是上一年度團委報計劃給學校,其總量并不少;②通過收取會員費獲取,但作為學生,所能收取的會員費一般是象征性的;③拉取企業的贊助費,社團搞活動時一般會有選擇地與企業合作,通過某些條件來收取贊助費,但并非每個社團都能拉到企業的贊助,使得社團干部為了策劃的活動免于流產而在無奈中自己墊錢搞活動。
四、建立廣東高校學生社團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針對上述問題,要真正地、全面地發揮學生社團的育人功能,建設符合團中央所倡導的學生社團,必須硬件和軟件結合,著重于軟性環境的建設,治標兼治本,力求構建出能使學生社團持續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一) 加強和規范學生社團的管理,推動社團可持續發展
1.社團管理要遵循宏觀控制、微觀搞活的基本原則
社團管理要實現制度化、規范化,這是新形勢下社團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要以規章制度的形式,明確社團的地位,明確社團與學校正式組織之間的關系,對社團的組成、運作、文化活動的開展、社團干部的培養考核、社團指導教師的選拔與待遇等進行規范,用制度和條例保證社團的發展。
2.要組建專職管理和服務社團的機構,加強社團間的交流
與共青團、學生會等正式組織的建設相比,我國高校的社團組織建設顯得十分薄弱。要建立全國性的社團管理、指導性的組織,要像建設全國學聯、省學聯一樣,建立全國社團聯合會、省級社團聯合會,由這些組織對全國及各省市的社團進行管理和指導,為各高校學生社團的交流提供平臺。當前社團間的交流很大程度上是自發的,要進一步開放對社團的管理中的限制因素,使學生社團的活動不僅局限于校園內,更可以將社團拓展到校外,與社會接軌。
(二) 創新社團發展機制, 促進社團可持續發展
1.建立社團團建制,建設社團思想政治教育陣地
高校黨委要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社團的領導,要把思想政治教育進社團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總體規劃。[4]根據需要設立的社團支部委員會,要完善社團團組織各項職能,確保社團團組織在社團工作中的核心作用;要明確工作職責,建立規章制度,密切配合會長全面管理社團事務,參與社團重大活動策劃、組織、實施和監督的全過程;要探索社團團組織團員的考核評價機制并納入學生綜合考評體系,建立社團團工作和團干部的評優激勵機制并列入全校年度評優體系。
2.加強社團的專業建設,提升社團發展質量
在推進社團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要牢固樹立“服務”意識,促進社團的專業建設,其目的是提升社團發展的質量,使社團文化活動更加具有針對性、創新性和超前性,使社團辦得更細,更專業。譬如足球協會、籃球協會、羽毛球協會、乒乓球協會等,在這樣的社團里,大家志同道合,請指導老師也相對容易。這樣,社團的親和力、感召力和知名度得到了提高,社團發展也就具備了強大而持久的生命力。
3.實行社團導師制,指導社團健康發展
社團的指導教師不僅具有專業指導和活動管理的職能,而且具有育人職責,從而將社團指導教師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中來,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5]。實踐證明,沒有教師的參與,學生社團文化的品質很難快速提升。社團導師制應在校黨委的統一領導下,由校團委具體組織實施,社團可以在校內外自主聘任或委托學校聘任兼職指導老師,初步人選確定好之后,由校團委審核同意,報學校聘任。學校明確指導老師職責和要求,規定相關的待遇和福利政策,嚴格進行崗位績效考核,每年組織一次優秀社團指導老師評選,頒發資金和榮譽證書,落實相關獎勵政策,對不能履行職責的老師,學校根據情況予以辭聘或提前解聘。
4.建立社團星級評估體制,完善獎懲制度,大力培養精品社團
通過建立社團星級評估激勵機制,樹典型、創品牌,促使社團持續健康發展。星級評估從社團各方面情況進行考評量分,將社團劃分為五星、四星、三星、達標和不達標五個檔次。社團星級采用動態管理,每學年度評選一次并公布評選結果,校團委對被評為五星級的社團給予表彰和物質獎勵,且在校級各項評優中優先考慮,對被評為三星級以上的社團的主要負責人及表現突出的會員分別給予相關的表彰獎勵;對于不達標社團限期進行內部整改,整改后仍不達標的社團予以撤銷。學校對星級社團在場地、經費、設備申請等方面予以政策傾斜,發揮星級評估“指揮棒”作用,促進社團健康、良性、可持續發展。
5.依靠社會力量,積極走出校園
高校校內資源在一定的時期是有限的,而社會資源是無窮的,社團持續發展的思路應立足校園,面向社會,從深度和廣度上充分整合社會資源,為自身發展尋求外部動力。具體的做法有:①與企業、公司、行業協會等建立起長期的合作關系,實現智能、技術、經濟和人力資源等領域廣泛交融和資源共享;②與地方政府部門聯系建立長期的社會實踐基地;③聘請社會知名人士、專家、學者擔任社團的顧問、指導老師,邀請他們前來校講學、指導等;④與其他高校社團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前往參觀交流社團工作經驗,在學習、借鑒的基礎上形成自身社團工作的思路,通過實踐逐步形成自身工作的特色。
除了加強上述社團軟件治理外,還應加強其他制度建設,強化日常管理,加強活動項目建設等常規軟件建設;加強其他硬件建設,如增加社團活動資料、修建社團活動場所、購買社團活動器材等等,以構建新時期學生社團可持續發展機制。
五、結束語
學生社團的可持續發展是一個不斷完善和健全的動態過程,我們要用科學的發展觀來審視,隨著形勢的發展變化,及時調整,創造性地建立適合我省校情的長效機制,才能最終實現我省社團工作的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廖良輝.中美高校學生社團管理比較——以美國哈佛大學為研究實例[J].青年研究,2005(4):46-48.
[2]戴育濱.廣州地區高校學生社團的現狀調查與對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5):20-25.
[3]高芳放.高校學生社團經費開源與管理研究[J].科技信息,2007(18):90-91.
[4]劉燕京.加強大學生社團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1):12-15.
[5]夏建國,鄧丹萍.社團導師制的實效性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2007(4):7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