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城市軌道交通發展探討
楊衛東
摘要:確立以軌道交通為重點的城市交通發展戰略是重慶城市交通的必然選擇。闡述了發展城市軌道交通的問題及其對城市結構的影響,分析了重慶的實際情況以及軌道交通的現狀,提出了重慶市軌道交通發展的思路和方向。
關鍵詞:重慶;軌道交通;發展;規劃 重慶是長江上游最大的中心城市,總人口達3150萬,幅員面積8.24萬平方公里,有15個區、4個縣級市、21個縣(自治縣)。隨著重慶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基礎設施特別是城市交通設施與城市化發展的矛盾逐漸顯現。據交通部門統計,近幾年重慶市機動車增長率在20%左右,2005年以來,每天在交管所上牌的新車達200多輛。雖然近年來重慶道路交通面積年平均增長率達到了11%,到2005年末,重慶市公路通車里程將達3.2萬公里,但道路堵塞狀況依然嚴重。 從各國城市化發展的實踐來看,軌道交通以其運量大、速度快、安全可靠、準點舒適的技術優勢在日、美、歐等國家和地區已經成為主要的城市交通工具。通過對紐約、巴黎、倫敦、東京和莫斯科等城市市內交通客運量結構的分析與研究表明,在這些發達城市,公共交通所占比例一般為60%~80%,其中有軌交通的比例達30%~45%。無論私人交通如何發展,公共交通作為主體的地位一直沒變,軌道交通往往又占有較大優勢,居主導地位[1]。 因此,確立以軌道交通為重點的城市交通運輸發展戰略,是重慶交通發展的必然選擇。只有大力發展城市軌道交通運輸,才能真正解決城市的交通運輸問題,同時也將對重慶經濟的發展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1 重慶城市結構現狀及發展 重慶以主城區為依托,各區、縣(自治縣、市)形如眾星拱月,構成了大、中、小城市有機結合的組團式、網絡化的現代城市群,是中國目前行政轄區最大、人口最多、管理行政單元最多的特大型城市。直轄8年來,“兩橋連接一個渝中半島”已變成多座大橋和高速公路串起的渝中、江北、南岸、經開區等多個組團式經濟圈,同時形成了以解放碑為首的五大商圈。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除CBD之外,城市的發展已呈北移、南擴、西拓之勢。中央商務區及周邊副中心和北部新區的發展將使得人和物的日流動更加頻繁,這給交通運輸系統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隨著城市交通網絡的完善,中央商務區和副中心區的差距將縮小,副中心區到中央商務區的時間將會變得更短,這對于提高中央商務區的影響力和增強其凝聚力無疑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便利的交通也會激活沿線廣大較偏遠地區的經濟,這將成為山城經濟新的增長點和亮點。 2 重慶軌道交通發展狀況 成立于1992年的重慶市軌道交通總公司是經市政府主管部門授權具體負責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和運營工作,進行多元化融資和軌道交通多種資源的開發和經營的國有獨資軌道交通客運企業。 目前,總長19.15公里,投資43億元的輕軌2號線(較場口至新山村段)將于2005年6月28日正式投入運營。正式運行后,可以形成單向3萬人次/小時的客運能力,年客運量可達到2億人次,相當于400輛公共汽車的載客能力,可減少50%的線路區域交通壓力。這對于提高市民的出行質量,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現在,用20~30年的時間建設六線一環354公里的重慶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已得到重慶市政府的批準,至2012年將完成輕軌3號線和地鐵1號、6號線的軌道交通建設任務,實現日客運量達百萬人次(見表1和表2)。
從表1我們可以看到,到2012年,我市將形成總長為82公里的軌道交通網絡。到那時,全市的軌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中才能逐漸顯現其作用,同時也將使整個重慶的交通規劃發生變化,使軌道交通與其它城市交通工具進行分工。從表2來看,軌道交通在遠景客運規劃上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也在城市交通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軌道交通網和公交網的相互協調和分工,將必然是以后重慶交通規劃的主要內容。 3 城市軌道交通對重慶城市結構的影響 重慶人口密集,內聚力很強。形成這種狀況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快捷、安全、大容量的交通通道。一旦交通條件改變,制約因素消除,城市結構和發展模式將會發生大幅度的改變。具有強大運輸能力的軌道交通就能在城市結構變遷中充分發揮重要誘導作用。 3.1 城市人口。城市結構改變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人口的疏解。但是重慶市傳統的以步行、公交車為主的交通方式,限制了城市人口的有機疏解。城市軌道交通具有快捷、安全、大容量等特點,不僅能及時疏解大量密集人群,而且由于其對沿線區域可達性的大大提高,對居民產生巨大的吸引力,可以誘導人們遠離市中心居住,從而促進城市結構的改變。 3.2 城市環境。城市環境與交通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城市環境惡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汽車的尾氣排放和城市道路的噪音。重慶是一座山城,市民出行主要依靠機動車。然而,以機動車為主的城市交通對城市發展有著極為不利的影響,它帶來大氣污染、噪音污染、交通事故增加和其它一系列社會問題。軌道交通具有低能耗、低污染、安全等特點,它對于改善城市環境、增加城市環境容量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對于建立空間相對分離的新型生態城市結構具有重要的意義。 3.3 土地利用。城市建設用地狹小、人口高度密集是重慶的一個顯著特點。在如此狹小的空間要布置工業用地、住宅用地、對外交通用地,必然導致人均道路用地和城市綠地的減少。而軌道交通不僅用地比城市道路要少得多,而且由于其強大的運輸能力以及快速、安全等特點,更能促進城市人口密集在軌道兩側,促進城市用地集約化與居住環境改善的統一,促進城市形態和土地使用格局相應的調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