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管理思想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分析
謝彩華
摘 要:毛澤東的管理思想是毛澤東思想科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對國內傳統管理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同時又是馬克思主義管理思想的運用和創新。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漸深入,中國的企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在管理思想上也涌現出大量的方法。毛澤東管理思想對于我國當前形勢下的企業管理思路創新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毛澤東;企業管理;毛澤東管理思想
我國的企業管理在方法論方面一直缺乏本土化的創新,有些學者將德魯克等管理學大師的理論奉為寶典。但是在經歷了一陣狂熱之后,一個新鮮而又陳舊的癥結出現了,在企業管理的實踐中,西方管理學家的理論遭遇了一定程度的破產。這實際上有著深層的文化原因,自近代以來我們努力吸收西方的先進科學與技術。而事實上,一種民族的文化傳統和文化慣性是在血液里流淌的,學習外來經驗不可能把植根自身傳統的文化觀念徹底覆蓋,這是西方管理學在中國水土不服的深層原因。 究竟什么更加適合中國企業的管理方式?筆者認為,它首先必須立足于中國傳統文化積淀和西方企業管理的全新融合,形成創新的思想體系。毛澤東思想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把中國長期革命實踐中的一系列獨創性經驗作了理論概括而形成的適合中國國情的科學的指導思想,是全黨智慧的結晶。因此,它適合這一條件,并且行之有效。我們從毛澤東思想中找尋適合中國企業的管理模式是最適合的。我們中國的很多企業運用毛澤東思想來指導他們企業的發展,成效顯著。本文力求在此基礎上,總結毛澤東管理思想的核心,并在企業管理的不同側面深入研究毛澤東管理思想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具體應用和現實的指導意義。 一、毛澤東管理思想的來源 毛澤東的管理思想作為一種思想認識,也必須根源于實踐。在毛澤東管理實踐中,毛澤東提出了很多獨創性的認識。 馬克思主義者認為,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于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辯證唯物論的認識把實踐提到第一的地位,認為人的認識一點也不能離開實踐,排斥一切否認實踐重要性,使認識離開實踐的錯誤理論。列寧這樣說過:"實踐高于(理論的)認識,因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還有直接現實性的品格"。"判定認識或理論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觀上覺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觀上社會實踐的結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的實踐。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 由于中國革命建設有中國的特點,沒有現成的歷史經驗可以直接借鑒,這就需要以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領導人把馬列主義應用于中國實踐進行大膽的探索實踐,尋找出適合中國國情和中國特點的管理理論,這樣我們才能取得更大的勝利。 馬列主義主義管理理論是其直接來源。馬克思、列寧在其論著和社會主義的探索實踐中提出了很多關于管理思想的理論,毛澤東思想在對馬列主義繼承的同時也繼承了馬列主義中關于管理思想的有關理論。馬克思恩格斯曾對社會主義制度實行計劃管理進行多次論述,列寧發展了這一思想,由一般論述計劃經濟的必要性、重要性,發展到在實踐中組織國民經濟計劃管理的理論。列寧說:"沒有一個長期的旨在取得重大成就的計劃,就不能進行工作"。斯大林進一步完善了計劃管理理論,最早把國民經濟計劃歸結為指令性計劃。列寧還提出了用民主集中制原則管理社會主義經濟。他指出:"真正民主意義上的集中前提是歷史上第一次造成的這一種可能性,就是不僅使地方的特點,而且使地方的首創性、主動精神和各種各樣達到總目標的道路、方式和方法。都能充分順利地發展"。在企業的內部也要實行民主集中制原則管理,堅持一長制和工人群眾參加管理相結合。列寧提出的民主集中制原則是社會主義管理的基本原則之一,它為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建立科學的管理體制奠定了理論基礎。 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史,孕育了豐富的管理思想。這些管理思想雖然還不成體系,但大量地散布在眾多的歷史著作和文學名著中,對博覽群書、熟諳中國歷史的毛澤東來說,不能不產生深刻而廣泛的影響。毛澤東歷來十分重視對中國優秀歷史文化遺產的批判繼承。早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他就強調指出"學習我們的歷史遺產,用馬克思主義加以批判的總結。"因為"我們這個民族有數千年的歷史,有它的特點,有它的許多珍貴品"。因為"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所以他提出,"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1]中國傳統管理思想是中國歷史遺產的一部分,毛澤東同樣給予了充分的吸取與發揮。 二、毛澤東管理思想在企業決策管理的應用 毛澤東的決策思想是毛澤東管理思想體系的核心。它完整地闡述了決策的基礎、制度、要求和基本方法等一系列問題,展示了一個謀略大師的超人智慧。在長期的領導管理實踐中,毛澤東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決策思想。毛澤東在《在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中明確指出"領導者的責任,歸結起來,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兩件事。一切計劃、決議、命令、指示等等,都是屬于'出主意'一類。"[2]這里的出主意也就是決策。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領導活動中,不僅表現了非凡的決策能力,積累了豐富的決策經驗,而且形成了完整的決策理論。同已有的有些決策理論不同,毛澤東管理思想關于決策的理論,把決策納入認識論,以辯證唯物論為理論基礎,提出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決策出發點,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決策基本程序。 調查研究是毛澤東決策思想的重要方法。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是毛澤東的一句名言。決策權也是發言權,而且是決定性的發言權,成敗所系,生死枚關。調查研究是決策的起點、基礎,又貫穿于決策的全過程。 從全局出發是毛澤東決策思想的根本要求。所謂全局,是指事物的整體及其發展的全過程。局部是指組成事物整體的部分、方面和事物發展過程的階段。在全局和局部的關系中,全局處于主要的決定的地位,它高于局部并統帥局部。只有通觀全局,把握整體,全面了解事物矛盾的各個方面以及它們的聯系和中介,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規律和發展趨勢,得到對事物的正確認識,從而做出正確的決策。因此,毛澤東強調決策時必須胸懷全局,一切從全局出發。 著名管理學家西蒙教授強調"管理就是決策",[3]決策是指為實現一定目標,在多個備選方案中,選擇一個方案的分析判斷過程。決策是人類活動固有行為之一,其歷史和人類社會一樣悠久,在現代社會中決策越來越重要,一個管理者僅有鼓動士氣的能力卻不善于做出正確的決策是無濟于事的。大至國家,小至一個組織,都要做出各種決策,決策已經成為管理中的核心問題。通過研究毛澤東管理思想中對于決策問題的理論,我們可以很好的運用在企業決策問題中。現代企業管理中越來越強調用數據說話、強調調研的重要性,這些都是毛澤東管理思想在企業管理中具體指導意義的體現。 三、毛澤東管理思想在企業文化建設的應用 毛澤東管理思想中的倫理建設思想是毛澤東關于管理文化建設問題的基本觀點、見解和主張,是毛澤東在長期從事中國社會管理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發展和完善的。毛澤東管理倫理建設思想貫穿于毛澤東大量理論著作及其談話、訓令、信函、電文之中。概括起來,毛澤東的管理倫理建設思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