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教授王彬彬近日撰文指責清華大學教授汪暉20多年前的博士論文存在多處抄襲 老子的東西,孔子就
佚名
錢理群說上世紀80年代的學術還不規范,那不是對整個80年代學術界的侮辱么?任何時候偷別人的東西都是不對的。老子時代就可以抄別人東西了?孔子時代就可以抄別人東西了?叢林時代你的東西我可以搶過來,原始社會就開始規范了,我這個部落的東西你那個部落不能隨便拿過去。進入文明社會,尤其是有了個人言論、個人著述之后,你老子的東西,我孔子就可以隨便拿過來么?———王彬彬
沉寂已久的中國學術界,因為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王彬彬的一篇長文,近日變得熱鬧起來。王彬彬在文章中直指著名學者、《讀書》雜志前主編汪暉的博士論文《反抗絕望》抄襲,并列舉了抄襲的種種方式?;蛟S因為一南一北兩位當事人,在學術界都是成名已久的人物,之前身上都不具備“娛樂元素”,這個事件從一開始就被貼上了“重量級”的標簽。因為是重量級,因為嚴肅元素超過了“娛樂元素”,學術界反而對此反應謹慎,除了北京大學教授錢理群、魯迅博物館館長孫郁、中國社科院研究員趙京華力挺汪暉外,其余人大多失聲。日前,記者依據手中的一份“學術名單”遍訪學術人士。
汪暉被指抄襲
3月10日出版的國家級核心期刊《文藝研究》刊發了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王彬彬的長篇論文《汪暉〈反抗絕望—————魯迅及其文學世界〉的學風問題》。文章中,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讀書》雜志前主編汪暉寫于20多年前的博士論文《反抗絕望》,被指存在多處抄襲。王彬彬稱,他通過比對發現,汪暉的抄襲對象至少包括李澤厚的《中國現代思想史論》等5部中外專著,抄襲手法則包括“攪拌式”、“組裝式”、“掩耳盜鈴式”、“老老實實式”等。
《反抗絕望———魯迅及其文學世界》是著名學者汪暉的博士論文。正是這部30余萬字的專著,奠定了汪暉的學術地位。王彬彬把它稱作汪暉的“第一桶金”。在魯迅研究領域,《反抗絕望》也是一部不容忽視的“名著”,自出版以來經常出現在中文系教師開給學生的書單中。用王彬彬的話說,該書“到今天甚至已經具有了‘經典’的性質”。
王彬彬說,在《反抗絕望》中,抄襲和剽竊的現象“很明顯”也“很嚴重”。他根據手頭的幾本書簡單比對后發現,汪暉的抄襲對象至少包括以下5部中外專著:李澤厚《中國現代思想史論》、李澤厚《中國近代思想史論》、[美]勒文森《梁啟超與中國近代思想》、[美]林毓生《中國意識的危機》、張汝倫《意義的探索》。
王彬彬將汪暉的抄襲手法歸為4類:一是“攪拌式”:將他人的話與自己的話攪拌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是“組裝式”:將別人書中不同場合說的話,組合在一起。三是“掩耳盜鈴式”:將別人的話原原本本地抄下來,或者抄錄時稍做文字上的調整,沒有冒號、沒有引號,但做一個注釋,讓讀者“參見”某某書。四是“老老實實式”:一字不差地將別人的話抄下來,不攪拌、不組裝、不讓讀者“參見”。王彬彬說,在具體的抄襲過程中,有時是幾種方式結合起來的。
“挺汪派”PK“倒汪派”
“汪暉抄襲門”事件發生后,學術界明確站出來表明立場的學者并不太多。魯迅研究專家、北大教授錢理群差不多是汪暉的首位辯護者。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以今天的學術標準來看,《反抗絕望》可能確實在引文等方面存在不規范的問題,但不能簡單稱之為剽竊。“在當時看來,只要大致標注出你引用了哪些資料就可以,不像現在,每引用一句話都得加引號?!?錢理群同時表示,該書的核心觀點應該是汪暉獨立思考的結果,汪暉對魯迅研究的貢獻不能否定。錢理群表示,他和汪暉向來走得比較近,以前常常在一起討論學術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趙京華也是“挺汪派”,“王彬彬一文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負責任的。王彬彬在文中大談文風,我恰恰對他的文風很反感。你看他在文中的那種冷嘲熱諷、那種洋洋得意,讓人不舒服,這不利于善意的批評?!濒斞覆┪镳^館長孫郁說,“這本書在引文方面確實有不夠規范的地方,但這屬于技術上的問題。不過這也給我們提了一個醒,以后要更加注意這些問題?!倍簧倬W友也認為王彬彬對汪暉的指責是“欲加之罪”。
相比“挺汪派”的強大陣營,王彬彬顯得有點勢單力薄,但這并不意味著沒人支持。《收獲》雜志編輯葉開在接受采訪時說,剽竊就是剽竊,在學術上絕對不能容忍,沒有任何寬容的余地。學術不規范跟剽竊完全不是一回事,不能作為任何開脫的借口。至于錢理群為汪暉辯護,說當時做論文不規范,葉開表示這個說法他不同意,二十年前做論文,從大學本科讀起,人人都知道應該有什么樣的規范,而且這在學者撰寫著作時,應是一種基本的常識。引用必須用引號表明,參考和注釋也應該標明出處?!叭绻X理群認為汪暉連這種最為淺顯的常識都不懂的話,我認為是對汪暉的不敬?!?(現代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