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過程評價,建立語言學習檔案
鄒愛紅
摘要] 根據英語新課程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評價理念,本文強調評價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評價不僅要關注結果,更要關注學生在學業、興趣、情感和人格等各方面的成長過程,評價主體要多元化,評價形式要多樣化。筆者根據教學中積累的經驗,總結了建立英語語言學習檔案袋的評價方法,列舉了可以收入檔案袋的十項內容,并提出在使用這一評價方法時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過程評價,語言學習檔案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自我評價并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策略。”改變以往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建立能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的評價體系,這是基礎教育改革的六大目標之一,也是《標準》的六大理念之一。評價方法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個性特點,具有多樣性、激勵性和靈活性。”這體現了評價不僅關注結果,更關注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成長發展的過程。在非語言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即是學生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過程,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語言課程除了有語言目標以外,還應該包括一些其他方面的目標,如情感、興趣、態度、習慣、交際等方面都應在過程中完成。因此,我們教師要研究“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評價方式。評價方式要多樣化,出了紙筆測試,口試之外,教師還可建立學生語言學習檔案。 語言學習檔案是展示每一個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所做的努力,取得的進步以及反映學習過程的一個集合體。通過建立學習檔案袋,可以督促學生經常檢查他們所完成的作業,在自主選出他們比較滿意的作品的過程中,反思他們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成果,培養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和自信心。學習檔案在教學評價中的價值在于它可以為我們提供有關學生語言發展的持續、積累的記錄,學生學習的整體情況和每個學生的進步情況,為教師最大程度地提供了有關學生學習與發展的重要信息,方便教師檢查學生學習的過程和結果,將教育、教學與評價結合在一起,提高評價的效度。雖然學習檔案只收集所選擇的部分作業,但它體現了學生參與評價的主體過程:學生自己參與對學習檔案內容的選擇;學生對學習檔案內容進行自我反思;學生自己確定內容選擇的標準。英語學習檔案包括的內容來自學生學習的方方面面:
(一) 、新的學習階段開始時反映學生學業情況的檔案文件或測驗資料。 (二) 、學期初引導、幫助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制定的學習目標,以及根據這一目標 制定的具體的學習計劃。 (三) 、具有代表性的學習成果,要求學生收集作品時附上簡短的說明,如取得這一 學習成果的背景,付出的努力描寫,對整個過程的反思或總結。 (四) 、學生語言學習活動記錄,對于學生平時的課堂學習活動,我們可以分階段地 對學生課堂上參與朗讀、朗誦、角色扮演與同學合作情況作一行為記錄,教師可根據需要設計行為記錄觀察表,如:
1.能聽懂老師的英文課堂用語并作出反應 1 2 3 4 5 2.能在情景中用所學的單詞和句子 1 2 3 4 5 3.能根據教師要求進行簡單的角色表演 1 2 3 4 5 4.能積極運用所學知識和同學進行表達和交流 1 2 3 4 5 5.能積極參與各項課堂活動,樂于模仿,敢于開口 1 2 3 4 5 6.愿意與小組成員合作,共同完成各項任務和活動 1 2 3 4 5
1.能聽懂老師的英文課堂用語并作出反應
1 2 3 4 5
2.能在情景中用所學的單詞和句子
1 2 3 4 5
3.能根據教師要求進行簡單的角色表演
1 2 3 4 5
4.能積極運用所學知識和同學進行表達和交流
1 2 3 4 5
5.能積極參與各項課堂活動,樂于模仿,敢于開口
1 2 3 4 5
6.愿意與小組成員合作,共同完成各項任務和活動
1 2 3 4 5
教師在接近學生真實情況的一項上畫圈。(1為最低分,5為最高分。) 對于學生課外學習情況,學習策略,學習興趣,情感態度的觀察、了解我們可以采用圖表法。如:
評價內容 評價結果 是 不是 1.我經常選擇較容易讀的書,注意選擇不同類型的文章 2.我喜歡在安靜的地方閱讀 3.對與我讀過的書,我會思考 4.我在閱讀一本書時,有做讀書筆記的習慣 5.我喜歡一個人讀書,沒有和同學討論的習慣 6.閱讀時一遇到生詞會立刻查字典 7.閱讀時遇到生詞經常用前后綴、上下文、同義詞、反義詞等方法推測該生詞的含義 8.閱讀時已養成視讀的習慣,即只用眼睛和腦子去讀 9.在閱讀過程總不斷運用自己原有的知識去想象、理解文中的信息 10.閱讀時會有回讀的現象 11.每次閱讀完要做一些自測題,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總結和反思 12.在英文寫作中能模仿英語閱讀中見過的詞句
評價內容
評價結果
是
不是
1.我經常選擇較容易讀的書,注意選擇不同類型的文章
2.我喜歡在安靜的地方閱讀
3.對與我讀過的書,我會思考
4.我在閱讀一本書時,有做讀書筆記的習慣
5.我喜歡一個人讀書,沒有和同學討論的習慣
6.閱讀時一遇到生詞會立刻查字典
7.閱讀時遇到生詞經常用前后綴、上下文、同義詞、反義詞等方法推測該生詞的含義
8.閱讀時已養成視讀的習慣,即只用眼睛和腦子去讀
9.在閱讀過程總不斷運用自己原有的知識去想象、理解文中的信息
10.閱讀時會有回讀的現象
11.每次閱讀完要做一些自測題,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總結和反思
12.在英文寫作中能模仿英語閱讀中見過的詞句
(五)、由學生自己來決定收入自己認為最滿意的書面作業或創造性作業,如教師節為教師制作的英文卡片,為自己設計的business card等等。 (六)、教師、家長或同學對其學習評價的觀察評語及寄語,我們可以指導家長仔細觀察學生在家表現,并填寫觀察記錄表,如: 請在孩子發生的變化或出現的情況前打√。 1、( )樂于和家長談論自己的英語老師和同學。 2、( )經常翻看作業本和自己的手工作品等學習成果。
是 不是 1.我認為英語學習和其他科目的學習是互相促進的。 2.我認為學英語很有用。 3.我喜歡英語。 4.對我來說英語課很重要。 5.我覺得學習英語比較輕松。 6.我認為每天都應該有英語課。
(九)、英文日記或周記。 隨著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盡可能用英語寫日記或周記,這可為學生提供真實的書面交際的機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但教師應明確,閱讀學生日記或周記的目的是獲取信息與學生交流,為了讓學生自發、坦率而真誠地寫日記或周記,保證日記或周記能真正反映學生的情況,教師應避免對學生日記或周記的寫作技能或內容進行直接評價,避免使用評價性,判斷性評語。對學生所用語言形式的評價應是支持性的,間接性的評價,應重點關注交際意義。如教師可以說,I am not sure what you mean by … 或 Can you say it in another way ? 教師也可以提供一種正確的表達,并向學生這一表達是否是他所要表達的意思。 (十)、英語學習的筆記本。一個階段的學習下來,全面的筆記本包含有許多內容,如隨堂筆記,語法精華,規則口訣,English診所,名言諺語,實用英語等等,一本好的筆記本,是學生學習英語心血的凝聚。 在使用學生檔案信息進行形成性評價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注意各種樣本要達到一定數量,以便能夠使結論有說服力。通常應當在學期開始時就確定所要收集的各種樣本的數量,使數據能夠客觀反映學生學習進步過程。 2、教師應引導學生在收集作品時注意針對性,要把精力放在與英語學習有關的資料的收集上,符合實際生活,不要只追求形式。 3、組織學生定期展示,及時檢查與評價檔案袋,發揮檔案袋評價的激勵作用。學生的成長需要鼓勵,激勵可以使良好的行為和學習進一步持續下去。如果學生檔案袋沒有機會得到展示,學生也就沒有了興趣。因此,教師有必要定期讓學生在小組或全班面前展示檔案袋,鼓勵學生與其他同學交流,幫助學生學會相互提出積極的 、建設性的建議。 4、不要濫用檔案袋評價,使其成為學生的負擔。檔案袋可以在某一階段針對一些內容、專題或具體技能,有針對性地建立,而不必貫穿整個學期或學年。這樣即達到了目的,又減輕了學生負擔。 5、應明確檔案袋評分結果的呈現要充分尊重學生,呈現對象一般是學生本人、教師、學校和家長。 學習檔案是學習過程評價的重要內容,學習檔案可以展示學生在努力學習后所取得的進步和成績。同時學生也可以思考他們學到了什么和他們是如何學習的。學生本人是建立學習檔案的主要參與者,學生在建立學習檔案的過程中對自己的學習情況及努力方向有比較明確的認識,因而自覺把握進步,體驗點滴成功,逐漸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亦可產生對自己成果的擁有感,掌握反思學習的技能以及決策技能。
參考文獻:
郭寶仙:“英語課程發展性學生評價方法種種”,《中小學外語教學》,2005年第7期。 何安平:《新課程理念與初中英語課程改革》,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 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