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從認(rèn)知語言學(xué)看名詞臨時作量詞的語義演變規(guī)律

范利/聶春梅

摘要:本文以先秦至明清時期具體的語言事實為基礎(chǔ),從語義方面對名詞臨時作量詞現(xiàn)象進行了全面、深入地考察,發(fā)現(xiàn)名詞作量詞的語義演變具有規(guī)律性:1.名詞臨時作物量詞的優(yōu)先順序為:[+可容性][-人體器官]名詞>[+可容性][+人體器官]名詞>[+可附性][+人體器官]名詞>[+可附性][-人體器官]名詞(“>”表示“優(yōu)先”);2.名詞臨時作動量詞的優(yōu)先順序為:[+工具]名詞>[+人體器官]名詞。這種規(guī)律背后的動因是人類的認(rèn)知觀。并從認(rèn)知語言學(xué)角度對其進行了一定的解釋。

關(guān)鍵詞:古代漢語;名詞;臨時活用;量詞;語義;認(rèn)知

一、引言 認(rèn)知語言學(xué)認(rèn)為語法是觀念的反映,量詞作為一種語法現(xiàn)象是量觀念的反映。量觀念也同其他觀念一樣,經(jīng)歷了產(chǎn)生、發(fā)展、完善的過程,這一過程在語法中部分地體現(xiàn)在量詞的發(fā)展史上。因此從史的角度對量詞進行研究,不但能豐富我們對量詞的認(rèn)識,而且還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窺探人類量觀念發(fā)展史的窗口。

量詞在王力先生的《漢語史稿》中又叫做單位詞,王力先生認(rèn)為“一般說來,單位詞是由普通名詞演變而成,并且它們的語法意義就是由它們的本來意義引申的”。〖1〗由此可見,名詞與量詞天生就是關(guān)系親密。因此選擇名詞臨時作量詞來研究更具有典型性。有的名詞逐漸地演變成量詞,并且成為專用量詞,如“顆”等。有的名詞開始只是借用來表示一類事物或動作的量,后來這種借用就變成專用了,但其作為名詞的意義仍然存在,如“一門親事”中的“門”。這兩種情況都不在本文探討之列。本文要探討的是名詞臨時借用來量度事物或動作的量,它與所量度的事物或動作是一種臨時搭配而非約定俗成的關(guān)系,如“一瓶酒”中的“瓶”,“砍一刀”中的“刀”。從歷時看,名詞臨時作量詞現(xiàn)象在語義、句法兩方面都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本文限于篇幅,也為了能更集中、深入地研究問題,只選擇從語義方面探討名詞臨時作量詞的規(guī)律。

二、名詞臨時作量詞的語義演變過程

2.1 名詞臨時作量詞分為兩種類型:臨時物量詞和臨時動量詞。前者因與其組合的中心語為表人或表事物的名詞得名,表示人或事物的數(shù)量;后者因與其組合的中心語為表動作的動詞得名,表示動作行為的次數(shù)。為了增強研究結(jié)果的說服力,本文對秦漢至明清時期的代表性文獻進行了考察,共收集到551條語料。下面分臨時物量詞和臨時動量詞兩條線索分別進行探討。

2.2 臨時物量詞語義演變過程

2.2.1 秦漢至唐代 秦漢時期收集到語料16條,能夠作臨時物量詞的有“簞、瓢、豆、杯、車、輿、壇、勺、鉤”等,例如: (1)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四書集注·孟子集注·告子章句上》,481頁) (2)金重于羽者,豈謂一鉤金與一輿羽之謂哉?(《四書集注·孟子集注·告子章句下》,483頁) (3)孔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史記·卷六十七·仲民第子列表第七》,520頁) (4)有司與太史公、祠官寬舒等議:“……陛下親祀后土,后土宜于澤中圜丘為五壇……”(《史記·卷十二·孝武本紀(jì)第十二》,134頁) 魏晉南北朝時期,收集到語料22條,能夠作臨時物量詞的有“斛、杯、囊、碗、呈、盤、船”等,例如: (5)步兵校尉缺,廚中有貯酒數(shù)百斛,阮籍乃求為步兵校尉。(《世說新語·任誕第二十三》,402頁) (6)……送一車枝與和公,問曰:“何如君李?”(《世說新語·儉嗇第二十九》,493頁) (7)終祚載數(shù)船錢,竊買牛皮還車。(《幽明錄·卷三·終祚》,82頁) (8)……晉時有人誤墮穴中,見二人圍棋,下有一杯白飲。(《幽明錄·卷一·仙館夫》,25頁) 唐代收集到語料26條,能夠作臨時物量詞的有“囊、杯、斛、罐、謳”等,例如: (9)昌因日食粥一杯,漿水一升,臥草席,絮衣。(《唐人小說·東城老父傳》,114頁) (10)……餅有十播,飯有十罐,請來就船而食。(《敦煌變文集·卷一·伍子胥變文》,22頁) (11)百納遍身是……,一瓶添了鎮(zhèn)長。(《敦煌變文集·卷五·佛說阿彌陀經(jīng)講經(jīng)義》,451頁) (12)作一百姓裝裹,提得一栲栳饅頭,……(《敦煌變文集·卷二·韓擒虎話本》,206頁)

從語義上看,秦漢至唐代出現(xiàn)的是[+可容性][-人體器官]臨時物量詞。所謂[+可容性],即具有此特征的事物是作為一個容器來量度充塞其內(nèi)的人或事物;[-人體器官]即其所指的事物是非人體器官。如例句(9)中的“杯”是作為容器來量度充塞其內(nèi)的粥,“杯”不是人體器官名詞。

2.2.2 宋朝 這時期收集到40條語料,能夠作臨時物量詞的有“杯、碗、瓶、肚子”等,例如: (13)那看燈底百姓,休問富貴貧賤,老少尊卑,盡到端門下喝御酒一杯。(《宋元平話集·宣和遺事·首集》,332頁) (14)……他是粗漢,只得多吃了幾碗酒,消遣愁悶。(《宋元平話集·五代史平話·五代周史平話·卷上》,194頁) (15)……喝令左右:“待歇予親眷廝見了,押赴門首斬首來軍前獻酒,泄了咱一肚子憤氣!”(《宋元平話集·五代史平話·五代周史平話·卷上》,180頁)

從語義上看,此時期既出現(xiàn)了[+可容性][-人體器官]臨時物量詞,還出現(xiàn)了[+可容性][+人體器官]名詞。所謂[+人體器官]即其所指的事物是人體器官。前者如例句(13)、(14)中的“杯”、“碗”,后者如例句(15)中的“肚子”。

2.2.3 元代 這時期收集到54條語料,能夠作臨時物量詞的有“杯、碗、瓶、盆、柜、桶、車、斛、壇、勺、瓶、身、肚子”等,例如:

(16)[做拜唱科][后庭花]這村……酒剛半盆。(《元曲選·殺狗勸夫雜劇》,第一折,102頁) (17)[(正旦扮嬤嬤上)唱][梁州第七]五車書并不肯攻習(xí)。(《元曲選·張?zhí)鞄熾s劇》,呂昌齡,第一折,102頁) (18)[正旦唱]似傾下一布袋野雀般喳喳的叫。(《元曲選·爭報恩雜劇》,第一折,160頁) (19)[正旦唱][烏夜啼]……訴不出一肚嗟咨。(《元曲選·瀟湘雨雜劇》,楊顯之撰,第一折,253頁) (20)[邦老殺正末下科云]一個小后生。倒使了我一身汗。(《元曲選·朱砂擔(dān)雜劇》,第二折,396頁)

從語義上看,此時期既出現(xiàn)了[+可容性][-人體器官]臨時物量詞,[+可容性][+人體器官]臨時物量詞,還出現(xiàn)了[+可附性][+人體器官]臨時物量詞。所謂[+可附性],即具有此特征的事物是作為一個平面來量度附在其上的人或事物。這三種類型分別如例句(16)、(19)、(20)中的“盆”、“肚”、“身”。

2.2.4 明清時期 明代收集到70條語料,能夠作臨時物量詞的有“甕、碗、瓶、盆、碟、桶、盤、樽、爐、箱、籃、缸、瓶、壺、杯、瓢、鍋、罐、肚子、身、臉、頭、手、桌子”等,例如: (21)……每一個人,三碗酒,兩個饅頭,一斤熟肉。(《水滸》,第三十三回,368頁) (22)恰待要行,只見李達提了一罐子飯來。(《水滸》,第四十二回,479頁) (23)……忍了一肚皮鳥氣,自去作坊里睡了。(《水滸》,第四十四回,503頁) (24)(李逵)……濺那老人一臉熱汗,……(《水滸》,第五十二回,592頁) (25)門前窗檻邊坐著一個婦人,……頭上黃烘烘的插著一頭釵環(huán),……(《水滸》,第二十六回,297頁) (26)(李逵)……滴滴點點,淋一桌子汁水。(《水滸》,第三十七回,417頁) 從語義上看,此時期既出現(xiàn)了[+可容性][-人體器官]臨時物量詞,[+可容性][+人體器官]臨時物量詞,[可附性][+人體器官]臨時物量詞,還出現(xiàn)了[+可附性][-人體器官]臨時物量詞。這四種類型分別如例句(27)、(28)、(29)、(31)中的“罐子”、“肚皮”、“臉”、“桌子”。 清代收集到118條語料,能夠作臨時物量詞的有“罐子、車、袋、簍、壇、甕、碗、缸、瓶、壺、杯、瓢、鍋、罐、廳、屋子、肚子、嘴、頭、腦門、鼻子、臉、身、手、桌子、地、衣襟、袖子、裙子”等,例如: (27)那婆子笑嘻嘻的道:“……姑娘還有兩瓶荔枝,叫給寶二爺送去?!保ā都t樓夢》,第八十二回,669頁) (28)……虧得這樣哄堂大笑,才把這位老爺?shù)囊欢亲铀嵛难厝チ?。(《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三回?03頁) (29)……只見寶玉……滿滿的敷了一臉的藥。(《紅樓夢》,第二十五回,181頁) (30)……因說道:“你死的,又扇了我一頭灰?!保ā都t樓夢》,第三十五回,257頁) (31)……嗑了一地瓜子皮。(《紅樓夢》,第十九回,136頁) (32)卻說安老爺……自己也累了一腦門子汗……(《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八回,732頁)

從語義上看,明代就出現(xiàn)了[+可容性][-人體器官]臨時物量詞,[+可容性][+人體器官]臨時物量詞,[+可附性][+人體器官]臨時物量詞和[+可附性][-人體器官]臨時物量詞。清代這四種類型的語料就更為豐富,分別如例句(22)、(23)、(29)、(32)中的“罐子”、“肚皮”、“臉”、“地”。

2.3 臨時動量詞語義演變過程 從收集到的語料看,秦漢時期,尚未發(fā)現(xiàn)臨時動量詞。臨時動量詞語義演變分為兩個階段:

2.3.1 第一階段:魏晉南北朝至唐宋時期 魏晉南北朝時收集到1條語料,能夠作臨時動量詞的只有“矢”。例如: (33)……射師引弩射三矢……(《幽明錄·卷三·射師》,66頁) 唐代時收集到4條語料,能夠作臨時動量詞的有“杖、箭、棒、槍”等。例如: (34)玄曰:“……王不問委由,直決痛杖一百,……”(《敦煌變文集·卷八·搜神記一卷》,881頁) (35)李陵報曰:“體著三槍四槍者,……”(《敦煌變文集·卷一·李陵變文》,86頁) (36)單于見他不樂,又傳一箭,告報諸蕃……(《敦煌變文集·卷一·王昭君變文》,100頁) 宋代時收集到10條語料,能夠作臨時動量詞的有“杖、箭、矢、彈”等。例如: (37)擬將郭威量情決臀杖二十,配五百里,貸死。(《宋元平話集·五代史平話·五代周史平話卷上》,131頁) (38)……遇重進發(fā)一矢,……(《宋元平話集·五代史平話·五代周史平話·卷下》,235頁) (39)……把那鄰家顧瑞的孩兒顧驢兒太陽穴上打了一彈。(《宋元平話集·五代史平話·五代周史平話·卷下》,190頁) (40)……嗣昭撥卻箭,還放一箭,……(《宋元平話集·五代史平話·五代唐史平話·卷下》,88頁)

從語義上看,這一階段的臨時動量詞都具有[+工具義]。所謂[+工具義],即具有此特征的事物是它要量度的動作憑借的工具。如例句(38)中的“矢”是動作“射”憑借的工具。

2.3.2 第二階段:元明清時期 元代收集到34條語料,能夠作臨時動量詞的有“杖、棒、錘、棍、針、鞭、箭、刀、棍子、枷梢、腳、眼、口、拳”等。例如: (41)[孫大云]……我打你二百棍。(《元曲選·選狗勸夫雜劇》,第一折,101頁) (42)[詩云]一刀劈得天靈碎。(《元曲選·薛仁貴雜劇》,張國賓撰,第二折,325頁) (43)[周舍同外旦上去]我騎馬一世。驢背上失了一腳。(《元曲選·救風(fēng)塵雜劇》,關(guān)漢卿撰,第二折,197頁) 明代收集到52條語料,能夠作臨時動量詞的有“槍、杖、斧、棒、鞭、篙、箭、刀、棍子、板子、枷梢、腳、眼、口、拳、掌、指頭”等。例如: (44)……為了賄賂,在廳上說道:“……先打一百殺威棒……”(《水滸》,第二十六回,409頁) (45)楊志說道:“你先射我三箭,后卻還你三箭,”(《水滸》,第十二回,131頁) (46)包節(jié)級措手不及,被解寶一枷梢打過去,把腦蓋劈得粉碎。(《水滸》,第四十八回,554頁) (47)高俅叉手跪覆道:“小的叫高俅,胡亂踢得幾腳?!保ā端疂G》,第二十七回,421頁) 清代收集到104條語料,能夠作臨時動量詞的有“槍、柳條、斧、棒、飛錘、蛇予、鋼叉、杖、針、鞭、箭、刀、棍子、枷梢、腳、眼、口、拳、掌”等。例如: (48)說畢出來,另托人將倪兒弄了出來,只打了幾板,也沒有什么罪。(《紅樓夢》,第一百零四回,835頁) (49)十三妹……加上一鞭,回頭向大家說了聲“請了”。(《兒女英雄傳》,第十回,150頁) (50)(何小姐)……道:“別的都不緊,這一個著了我一藥箭,……”(《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一回,552頁) (51)小紅聽了,把臉飛紅,瞅了賈蕓一眼,也不答言。(《紅樓夢》,第八十八回,719頁) 從語義上看,這一階段的臨時動量詞既有[+工具義]臨時動量詞,又有[+人體器官]臨時動量詞。所謂[+人體器官],即具有此特征的事物是人體器官名詞。前者如例句(48)中的“板”,后者如例句(51)中的“眼”。

2.4 名詞臨時作量詞語義演變規(guī)律 綜上所述,名詞臨時作量詞語義演變規(guī)律有兩條: 1.名詞臨時作物量詞的優(yōu)先順序為:[+可容性][-人體器官]名詞>[+可容性][+人體器官]名詞>[+可附性][+人體器官]名詞>[可附性][-人體器官]名詞(“>”表示“優(yōu)先”)。 2.名詞臨時作動量詞的優(yōu)先順序為:[+工具]名詞>[+人體器官]名詞。

三、認(rèn)知解釋 語言作為人類最重要的一種認(rèn)知活動,它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類的認(rèn)知能力。因此,從認(rèn)知角度對語言現(xiàn)象進行解釋不僅可能而且必要。

語義并不限于語言系統(tǒng)的內(nèi)部,而是植根于人類與世界互動過程中形成的物質(zhì)經(jīng)驗,植根于說話人的知識和信仰系統(tǒng)。因此,我們可以從日常經(jīng)驗和通俗信念入手來解釋語言現(xiàn)象。

名詞臨時作量詞現(xiàn)象其實質(zhì)是借用一類事物來量度另一類事物或動作的量。人類早期在與外界的互動過程中主要是通過認(rèn)知能力中的感知覺,而在感知覺中,視覺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人類最初在衡量事物或動作的量時,也主要借助視覺,利用籮、籃、罐之類的容器或刀、斧之類的工具來計量。能夠起三維作用即容納作用的容器與只能起二維作用即可被附作用的平面相比空間感更強,在視覺上具有顯著度,更能引起人們的注意,也更能表現(xiàn)量。因此[+可容性]名詞比[+可附性]名詞易于作臨時物量詞。容器或平面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是一種工具,只不過它的主要作用是“盛”東西,是靜態(tài)的。人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可憑借的工具。但是在人們的思想觀念里,并不愿意承認(rèn)這一點。因為人自稱是“萬物之靈”,只能是人利用工具,而不是淪為工具。所以[+人體器官]名詞不論是作臨時物量詞還是作臨時動量詞都比[-人體器官]名詞晚。

總之,人們總是將自身在與世界的互動模式中形成的認(rèn)知經(jīng)驗投射到語言上,認(rèn)知經(jīng)驗在不斷的發(fā)展變化,投射的語言現(xiàn)象也在不斷的變化。名詞臨時作量詞的語義演變也正是在人類認(rèn)知觀的變化下促進的。 四、余論

4.1 名詞臨時作量詞現(xiàn)象不僅可以從歷時進行研究,還可以從共時的角度進行探討。通過考察,我們發(fā)現(xiàn)名詞臨時作量詞在現(xiàn)代漢語里也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例如:只有“離散的、有形的、占有三維空間的實體”,即典型的名詞才能臨時作量詞。這一規(guī)律也可以從認(rèn)知角度來解釋。因為只有此類名詞所指的事物才具體可見,在認(rèn)知上才具有顯著性,人們往往對其關(guān)注得更多,認(rèn)識得更深刻,在心里形成可反映事物類別的清晰的個體意象并且能迅速地將其類推。

4.2 本文對名詞臨時作量詞的分類是典型分類,即分成典型的臨時物量詞和典型的臨時動量詞。長期以來,我們給語法單位分類時希望得出一個邊界明確、成員地位相等的絕對的離散的類,這僅僅是一個理想目標(biāo)。事實上,我們得出的只能是一個邊界模糊、類中各成員地位不平等的類。最好的成員即最具原型性,即最典型,具有與同類其他成員共有的屬性最多,而非原型成員則相反。我們對名詞臨時作量詞現(xiàn)象進行分析時,發(fā)現(xiàn)臨時物量詞和臨時動量詞內(nèi)部也有典型與非典型之分。例如:“椅子”是典型的臨時物量詞,[+空間義](即能夠被充塞或附著)強;“刀子”不是典型的臨時物量詞,[+空間義](即能夠被充塞或附著)不強。

總之,從認(rèn)知角度看語言現(xiàn)象,能夠給我們許多新的發(fā)現(xiàn)。

引書目錄: 1.《四書集注》,宋·朱熹集注,岳麓出版社,1993年。 2.《史記》,西漢·司馬遷著,岳麓出版社,1993年。 3.《世說新語》,晉·劉義慶著,廣西民族出版社,1996年。 4.《幽明錄》,晉·劉義慶著,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1988年。 5.《敦煌變文集》,周一良等編,人民出版社,1957年。 6.《唐人小說》,澎澤汪國項辟疆校錄,上海古典文學(xué)出版社,1955年。 7.《宋元平話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8.《元曲選》,明·臧晉叔編,中華書局,1958年。 9.《水滸》,明·施耐庵著,海南出版社,1990年。 10.《紅樓夢》,清·曹雪芹、高鄂著,岳麓出版社,1987年。 11.《兒女英雄傳》,文康著,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5年。

From the angl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to explore the laws of semantic changes of nouns when temporarily employed to show quantity

FAN Li1, NIE Chun-mei2 (1.First Teachers College of Hunan, Changsha Hunan 410002 2.Hunan Commerci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205)

Abstract: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concrete linguistic examples from Qin Dynasty to Ming and Qing Dynasty. From semantic angle, it makes an overall and deep exploration on the phenomenon of nouns being temporarily used to show quantity globally and deeply. The laws of the plenomenon are as follows:1.The priority order of the unit nouns denoting living or inanimate things is:Compatible nouns that cant represent body organs>Compatible nouns that can represent body organs>Adherable nouns that can represent body organs>Adherable nouns that cant represent body organs.(“>means priority)2.The priority order of the unit nouns that indicate the times of actions is:nouns that represent tools>nouns that represent body organs.The agency behind the law is the humans cognition.This paper seeks to explain the phenomenon from the angl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Key words:Ancient Chinese;noun;temporary usage classifier;semantics;cognition.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