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對張愛玲的文學創作的影響
楊晨雨諾
論文關鍵詞:張愛玲 紅樓夢 女性世界
論文摘要:張愛玲與《紅樓夢》千絲萬縷的聯系不僅僅表現在了她對《紅樓夢》本身的見解和研究上,在她的文學創作中,《紅樓夢》的影響也是無所不在的。《紅樓夢》是以女性世界為核心的文學創作。張愛玲筆下女性形象的創造我覺得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紅樓夢》的影響。
張愛玲與紅樓夢之間確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她自稱其小說得益于《紅樓夢》的為最多,《紅樓夢》成就了張愛玲,而張愛玲回報《紅樓夢》的,則是她的“紅樓夢魔”。“千古之絕唱,曠世之才女”,才女絕唱十余年間完成《紅樓夢》的考據與研究,這段書中的話這足以看出她與《紅樓夢》之間的不解之緣。從兒時便接觸紅樓夢的張愛玲,十四五歲便開筆創寫了《摩登紅樓夢》。對于這本書的評價多少學者各持己見,暫且不談,但是一個十四五歲的女子便有了自己對于《紅樓夢》這部古典文學巨著的獨到見解,如今想來己經很是詫異了。更何況她自己曾說過,十二三歲時看《紅樓夢》,看到八十回以下,只覺得“天日無光,百般無味!”對于《紅樓夢》有著如此敏感的觸角的人,除了張愛玲我實在想不到第二個了。而張愛玲與《紅樓夢》之間這樣千絲萬縷的聯系不僅僅表現在了她對《紅樓夢》本身的見解和研究上,在她的文學創作中,《紅樓夢》的的影響也是無所不在的。張愛玲的文學創作最吸引我的應屬她筆下的小說,所以我今天想從張愛玲的小說創作思想角度淺談一下《紅樓夢》對其文學創作的影響。
1創作核心
《紅樓夢》是以女性世界為核心的文學創作。而女性世界同樣是張愛玲小說創作的核心。《紅樓夢》中的女子形象數不勝數,從位高權重的賈母到身份卑微的丫鬢婆子,還有多如牛毛的太太小姐們。她們的形象各異,優劣不同,但正是這樣不同的形象性格造就了一部引人人勝、美不勝收,讓人目不暇接的鴻篇巨著。而對于這些女子細致人微的形象描寫,讓她們的性格特點與故事的情節緊密聯系,使故事的發展環環相扣,這也正是整個小說的成功之處。與曹雪芹相比,張愛玲本身身為女性,她對女性世界了解的更是相當透徹的。她用細膩的文筆創造了各式各樣的女性形象。她披露了女性世界的黑暗面,如寫心理畸形的七巧、小寒,喪失人格的梁太太、流蘇,無奈的紅玫瑰、白玫瑰、碧落等等。這些女性形象的創造我覺得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紅樓夢》的影響的。張愛玲既寫出了這些女子的喜慎哀怨,又深人的寫出了女子們的內心活動以及她們的思考過程。從對女子形象的把握上來講,張愛玲受到了《紅樓夢》影響的同時也絲毫不遜色于《紅樓夢》。她對于女性形象的內心把握甚至要比曹雪芹更勝一籌。可謂出之于藍而青于藍。
2創作重心
無論是曹雪芹也好還是張愛玲也好,他們的思想有一點是共通的,就是他們的創作重心都是重在情感的表達。曹雪芹的《紅樓夢》,在閱讀時能讓人隨之而喜隨之而悲,歸根結底的原因是為什么呢?我想是因為他注重了在故事情節中情感的表達。而這種情感的表達主要體現在了男女之間的感情上。小說中感情的表達我覺得正是曹雪芹本人情感的一種寄托。而正是因為這些投入的情感在小說中真實的呈現,使得小說有了深切的感染力。而張愛玲的創作重心同樣是情。我想在張愛玲的小說中,情的表達一方面來源于她的生活環境與生活經歷以及她的家庭背景等原因,這使得她需要在小說中抒發自己內心的感情。另一方面,這樣的女子從小便閱讀《紅樓夢》而曹雪芹在小說中對于情感的流露與表達對于張愛玲小說的創作同樣具有了一定的影響力,這是不可忽視的。 3創作風格
曹雪芹的《紅樓夢》無疑對當時的社會來說是過于大膽的,不被當時的政治社會所接受,被列為禁書。但也正是因為他這樣大膽的創作,使得《紅樓夢》取得了可以說是空前絕后的成功。而對于張愛玲的創作風格曾見過這樣的評價“強烈的殘酷”和“無奈的蒼涼”。乍一看,似乎與曹雪芹的《紅樓夢》沒有什么聯系。但細想起來,這樣大膽的創作又與當時的《紅樓夢》有著殊途同歸之感。四十年代的張愛玲清晰的看到了封建文化的腐朽,并用自己犀利的文筆毫不留情的將其揭露出來。對于這樣的創作在當時我想也應該說是十分大膽的,她把她對社會的認識都傾注在其筆下。張愛玲在1943年和次年的創作一下子風靡了上海文壇,之后又悄悄的隱匿,好象是熄滅了一般,可她帶來的文學上特殊的風格卻至今不衰。我想這也是為什么說《紅樓夢》成就了張愛玲的原因。
4創作視角
對于曹雪芹的《紅樓夢》,他的創作視角由它的章節可以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指小說的開頭與結尾,包括了概括性的前五回,這些內容是作者以自身情感進行創作的,具有作者的自我感官意識。而另一部分,《紅樓夢》采用了全面的創作視角,用全面的敘事角度進行了故事的敘述。而這種集主客觀于一身的創作視角在張愛玲的小說創作中也有很明顯的體現,可以說這樣的創作手法是張愛玲對曹雪芹的寫作手法的一種繼承。張愛玲的小說大多有美麗哀怨的開頭和結尾,以顯示張愛玲本身對故事的主觀態度。而張愛玲在創作過程中也想客觀全面的展示出故事的情節和背景,但就這點看來,我個人覺得其小說的主題性過于直白,雖然便于讓讀者產生共鳴,但與《紅樓夢》相比,讓人覺得缺少含蓄的美感,不如《紅樓夢》那樣經得起讀者無限次的品讀。但無疑的是,張愛玲這樣集主客觀于一身的寫作角度,是與《紅樓夢》有著緊密的聯系的。
張愛玲與《紅樓夢》之間,可以說《紅樓夢》成就了張愛玲,而張愛玲也將《紅樓夢》用自己的文字延續了下去。《紅樓夢》的精魂已經深深的扎根于張愛玲的文學創作之中,而這些來源于張愛玲畢生對《紅樓夢》的鐘愛。“十年一覺迷考據,贏得紅樓夢魔名。“這是張愛玲在《紅樓夢魔》的自序中的最后一句話,對于張愛玲來說,夢魔并不是一種噩夢,而是一種瘋狂,一種癡迷,一種執著。我想這一句話足矣說明《紅樓夢》對于張愛玲的影響。而對于《紅樓夢》癡迷至此的一個作家,她的文學創作中隨處可見《紅樓夢》的影子也變得讓人很好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