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高師書法教育與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關系
金耀勇
論文關鍵詞: 書法教育大學生素質教育
論文摘 要: 高等師范院校書法教育是現代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書法教育的目標與素質特征具有一致性,它在感化大學生、培養大學生的審美情趣,開發智力,增長知識,培養創造才能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與大學生素質教育有著密切聯系,具體包括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趣、樹立鍥而不舍的進取精神。
一、書法教育能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書法藝術包羅萬象,意趣無窮。書法教學中不但要注重技法、技巧,如執筆、用墨、結構、布勢等訓練,還應挖掘其蘊含的深厚的美學精神和人生哲理,把學生培養成為德藝雙馨的棟梁之材。
一幅書法作品,給人的表面感覺往往是靜止的。然而書法的創作過程是運動的,作品所表現出的體勢、精神等在欣賞接受者的眼里、心里卻產生著運動著的形象,并且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中國現代著名書法家沈尹默先生在《書法論叢》中有一段精辟的論述:“為論石刻或者墨跡,表現于外的總是靜的形式,而其所以能成就這樣的形式,卻是動作的結果、動的形勢。”可以說,書法的生命在于運動,而不是黑白線條的固有編織,也不是千人一面、一字萬同的既定模式,這就可以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事物發展“運動”著的辯證觀點。
縱觀中國書法史,自從漢字問世以來,對字體書體變革和發展的樂章,便在執著不懈地追求的客體中無間斷地奏響了。書法藝術也正是在從象形符號、大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諸書體的演變發展過程中,成為了中國文化的瑰寶和東方藝術的一朵奇葩。值得指出的是,書法藝術轉化的形式與內容是多種多樣的,諸如象和意象的轉化、形質與神采的交迭、量變與質變的飛躍等等,都體現著人類對人生真諦的追求和感悟。張旭觀公孫大娘舞劍,便感悟了草書的節奏韻律;褚遂良以錐畫沙領悟筆法的藏鋒之妙;顏真卿看壁上水滴悟出“屋漏痕”筆法;懷素觀夏云奇峰創造炳耀千古的《自敘帖》;黃庭堅視船夫蕩漿頓悟“筆隨勢轉”的原理;鮮于樞路遇泥中拉車,體悟用筆遒勁的道理。這些名家書圣自覺地把從大自然中得到的靈感轉化到書法創作上,達到了至真、至善、至美的藝術境界。總之,通過書法課教學,這些處處蘊涵著的辯證、客觀的道理,能夠讓大學生領悟到人生、社會不斷發展、變化的規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二、書法教育能培養大學生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
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其重要的觀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表現出了對人格品質和道德修養的極大關注。
我們作為一個中國人,特別是當代學生、有責任有義務去繼承這一傳統,練好中國書法。在指導時如能從趣味性、知識性的角度給予指導,能使當代大學生增長很多知識,達到知識與技能共同提高的功效。另外,有重點地選擇一些歷代名家作品給大學生以直接賞析指導,可讓學生們從中感受到古代文化的藝術魅力,從而激起學生們繼承發揚民族傳統的決心與信心,激發愛國熱情。
書法教育對大學生道德修養來說,以其藝術形式和內容的美感染學生,給大學生以情感的陶冶。書法藝術作為精神食糧,它既不同于政治課的直接說教,它是通過欣賞過程中以其動人的魅力作用天學生的思想感情,使之受到書法藝術品的內容與形式之美的陶冶,以及書法家精神氣質,思想感情,道德情操的感染,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這種教育是無形的,又是異常深刻的,不管欣賞者愿意不愿意,他的思想感情都會不知不覺地受到藝術作品的洗刷。我國傳統的書法藝術歷來重視“字如其人”,把人品與書品相提并論,而歷史名垂千古的書法大師,幾乎無一不是正直廉潔、道德高尚的人。所以學生鑒賞他們的藝術作品,評價他們的生平事跡時,則可“見高節妙士,莫不忘食;見忠節死難,莫不抗首”。在學生的心目中樹立對那些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書法家的崇敬心情,并由崇敬產生學習效仿的行為。
三、書法教育能培養大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
書法,歷有“實用”和“審美”兩種相對應的狹義界說。立足教育角度,書法首先是從“蒙童識字習字”開始。凡有文字,既有書寫,必有美惡。書寫的美惡,既是實用的需求,也是審美的嬗變。 現今的大學生大多是名符其實的書法初學者。如何入門?入門后可有發展之前途?不少愛好書法的大學生都為之焦心。自古以來,不少書法家都提倡從楷書入門,因為楷書是所有字體中最規范的字體,其筆畫、結構都是其它字體的基礎。那是否就非得按千百年來的說法:從楷書入門呢?回答是:對于古人是肯定的,而對當代的大學生是不一定的。古代“蒙童識字習字”,即“文化學習”也是“藝術教育”同步進行,相輔相成。他們首先要識字,而楷書是首選,楷書沒有明顯的審美提示,符合兒童的生理發育特征。
現今的大學生,言其不識字頗欠妥帖;十八、九歲,已是成年,生理和心理發育都已成熟,因此不存在手不受控制的生理問題;至于心理,“完全成熟”是無法界定的;但就審美追求而言,大學生已完全具備這方面的能力。那大學生書法還應“從楷書入門”嗎?回答是可以從楷書入門,也可以從非楷書入門,如從篆書入門、從隸書入門、從行書入門等都可以。只要學習方法得當,都不是難題,加之其意識創新,在練習書法的過程中往往會創造出自己的風格,這對提高他們對書法的興趣是大有裨益的。可見,書法中充滿了美的基因。它不僅表現為線條美,而且涵蘊著內容的美、神采的美;不僅是抽象的美,而且是應用的美、創造的美。
四、書法教育能培養大學生樹立鍥而不舍的進取精神
書法學習是一項長期、艱苦的勞動,從執筆用墨開始,一點一滴,一筆一畫,到各種技法的嫻熟掌握,最后達到渾灑自如,都是時光砥勵和毅力的磨練,張芝“臨池學書”,懷素“頹筆成冢”都說明了這一道理。目前,中國的家庭多為獨生子女,他們中的一部分生活自理能力差,性格比較孤僻。練習書法則是調節心理素質、規范行為的好辦法,可以使學生進入相對靜止狀態。現在的學生不是不聰明,而是太馬虎,不認真,不專心。而練字必須全身心的投入,必須心靜氣和,端正姿勢,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就可養成嚴謹認真的好習慣。同時,大學階段,是最缺少的韌勁與耐力,也恰好可通過一筆一畫的書寫練習來獲得,糾正草草了事、粗枝大葉、馬虎的毛病,從而養成鍥而不舍、精力專注、耐心細致、不怕困難的好習慣。事實證明,接受書法教育的學生能獲得一種極強的協調和自控能力,為學習其他學科,培養其他技能打下一個良好基礎。
綜合上述,高師書法教育在素質發展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在現代教育中,如不加強書法教育,不充分發揮書法教育對大學生素質教育的促進作用。高師院校大學生就不會得到全面發展,因此,我們一定加強探索以書法教育育人,把大學生引向健康、文明、積極向上的全面發展道路。這是書法教育的崇高使命。
[1] 劉光明.沙孟海論書道與道德教育之關系[J].書法藝術,1992(2).
[2] 張傳進.中師書法教學激趣綜論[J].青少年書法,1999(3).
[3] 李小龍.魯迅書法藝術初探[J].書法研究,1992(3).
[4] 曹長遠.師范硬筆書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 歐陽中石.書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