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藝術設計專業校企對接與高校發展探究

李孟潔

摘 要:本文從當今設計教育體系普遍存在的問題出發,如何實現校企對接,幫助學生在校期間可以更多的接觸到企業、公司的運作模式;同時在生源不斷減少后,各個高校對設計教育應做出相應的改革,實現特色教學才是共同良好發展的根本。

關鍵詞:設計教育 校企對接 反思

中國的設計教育體系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建立起來的,不如藝術教育那樣成熟,而到今天,綜合大學、工科院校以及師范院校都紛紛開設了設計專業,中專和成人教育更是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特別是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以來,在國家“高等教育大眾化”政策的引導下,在制造業迅速發展后對設計人才需求的就業市場驅動下,高等藝術設計教育迅速擴張,在進入21世紀后的今天,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高等藝術設計教育大國。據初步統計:中國目前一共有設立設計專業(包括藝術設計、工業設計、建筑設計、服裝設計等)的高校(包括高職高專)已達上千所,每年招生人數已達數十萬人,設計類專業已經成為中國高校發展最熱門的專業之一。但是,與西方發達國家不同的是,中國的設計教育是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與轉型的歷史背景下發展起來的,因此面臨的問題與困難特別突出,而且中國的設計教育至今還是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尚未真正定型與成熟。如此短暫而快速的設計教育發展,中間出現問題也在所難免。

我們的教育如何辦?可能是每個學校都在考慮的問題。我們每年都在說教改,今年又在說,那么,學校到底是學術性標準來定位,還是學以致用來定位是常常困擾學校辦學方針的大問題。有的學校強調學術性,比如武漢理工大學;有的學校注重學生個性的張揚,例如湖北美術學院;有的學校更傾向把學生培養目標和企業掛鉤,湖北工學院就是很好的例子。在教學中我們容易發現這樣一個問題:學生的人數一年少于一年,這是由于生育力開始下降。在未來的3-5年會更加明顯:招生量會依舊逐漸減少。現在初中學生已經開始減少,以前上不了普高的現在全部可以上普高,今年的招生量大概在600萬左右,但是今年出生率只有570萬,未來的生源飽和了,學校如何體現自己的個性并與市場相結合就是當下最急迫需要面對的難題。從歷屆畢業生來看,只有少數學生從事了教師工作或者公務員,70%-80%的畢業生最后走向社會,還是面向了企業。以今年畢業生為例,就業率比去年差很多,并不是因為這屆的本科畢業生的質量差,今年各大高校的本科畢業展覽無論從效果和影響都取得了非常好的反響。但學生到了社會,新的問題就暴露出來了。

未來,國家教育部可能會對設計類教育辦學進行調整。一直以來,美術類的碩士都是文學類碩士,將來可能調整至藝術碩士占80%,文學碩士占20%,這樣把藝術碩士單列出來以后,高校在新招學生就會更強調專業成績,文化課相對弱化。以前更多的是院校之間的交流,院校跟企業直接交流少些。但現在院校也在與企業加強交流和聯系。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高校創辦的活動和比賽中都可以看到熟悉的商業品牌。 比如說,“Wacom”杯第二屆東+西國際大學生海報雙年展的合作伙伴是Wacom科技有限公司。Wacom在全國八大美院挑選院校進行合作計劃,湖北美術學院作為華中地區代表被選中。Wacom公司將連續四年,每年提供5萬元人民幣獎學金,由學校提供學生,公司將會監督被資助的學生是否合格、良好的完成學業。利用這種形式擴充學校的資源,同時讓學生近距離的接觸到企業,可以避免學校中學習過于理論化而不擅長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各大高校培養學生都有差異化,這種差異的存在是正常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可能40-50%是共性,還有60-50%是個性,不同的學校培養不同的學生以滿足不同企業的不同需求應該是今后高校發展的趨勢。因為市場是一個金字塔形狀,有的學校就是培養市場性的,有的學校就是培養藝術型的,這個隨著整個市場的細分不同來體現不同院校各自的特性。有共性也有個性。

湖北省從教育資源來說是非常豐厚的,在學校數和在校生來說是非常龐大的,這么龐大的基數培養了這么多的設計師卻為什么沒有像深圳、廣州那么大的影響。各個企業從設計的角度去認識設計的重要性也很關鍵。有些企業也喜歡把設計產品放到廣州、深圳、北京去做,更相信那邊做的好,實際上廣州、深圳、北京的設計師也是中部地區過去的。如何在中間找到很好的契合點使企業愿意相信本土學生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的確稱為所有設計類教師面對急需解決的問題。企業如果能夠給學校更多的舞臺,學校同時也通過跟企業的合作培養更適合企業需要的人才,以此達到平衡、取得雙贏。每個院校不可能全面開花但可以個個擊破,高校自身要改進,企業也可以更多的設置獎學金、共同推進大型的活動來努力創建良好的氛圍。

企業一直都信奉:一塊錢的市場投入應該產生十塊錢的市場效益。的確,高校需要實現校企對接,就需要也為企業產生附加利潤,無論是隱性效益還是實際效益。我們的出路在哪?市場是有的,出路就是改革。

參考文獻:

[1]袁熙腸.中國藝術設計教育發展歷程研究.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2]蓋爾哈特?馬蒂亞斯.1990-2005 年的中國設計教育.中國設計在線.2005(8).

[3]潘懋元.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問題與對策.教育研究.1999(3).

[4]潘魯生.關于藝術設計教育的思考.裝飾.2003(4).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