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談話藝術開啟心靈窗戶——班主任德育個案淺談
范德巧
眾所周知,談話,是班主任與學生溝通情感,對學生施行教育的重要手段。怎樣才能與學生談得來,樂于接受教育,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是每個班主任應重視和研究的學問。
有一位班主任是這樣與學生談話的:某學生偷了同學的二十元錢,當老師準備追查這件事時,該學生悄悄地把錢扔在地上,然后又從地上拾起來對老師說:“是誰把錢扔到這兒了?”這一切老師都看在眼里,但當時并沒有說什么。課后,他叫住了那位學生,那個學生頓時緊張起來,左顧右盼,生怕別人看見,到了操場的一隅,老師問:“今天的事你能如實地告訴我嗎?”她滿臉通紅,不敢正視老師的眼。老師把看到的一切都告訴了她,并說明了當時沒有點明的原因?!澳阆胂?,如果我當著大家的面說錢是你拿的,同學們將會怎樣看待你呢?”那位同學的眼淚奪眶而出,老師見教育時機已經成熟,便進一步講道理,幫助她認識所犯錯誤的嚴重性和危害,鼓勵她勇于改正錯誤,引導她切勿“以惡小而為之”。這以后,這個學生再也沒有出現過小偷小摸的行為。
這位教師對學生所犯的過錯,沒有大驚小怪,也沒有姑息遷就,更沒有怒氣沖沖地訓斥,而是心平氣和地與她交談,幫助她認識錯誤,因而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從這位班主任的談話中可以看出,與學生談話。
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深出良言,良言一句三冬暖。當學生犯了錯誤,特別是學生不聽規勸,甚至頂撞你時,應竭力控制住自己,千萬不要說過火的話,因為老師一兩句訓斥、嘲諷挖苦的話,雖然發生在幾秒鐘時間里,有時卻可能影響學生的一生。
第二,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案例中的這位班主任為何不在班上當堂揭穿、指責他的學生的行為,這點我想大家都明白。只有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信任,這就是老師的明智之舉。讓學生感到老師的關切和愛護,“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平時我們與學生的交談,也應該事先要想好談話的目的和內容,對學生的接受能力也要做到心中有數,對犯錯誤的學生,更要循循善誘,細心開導,啟發學生自覺地接受批評。
第三,要注意談話的時間和場合。
與學生談話,最好不要在學生剛犯錯誤之后,因為這時雙方的情緒都容易激動,控制不住就容易發生頂撞??稍谇榫w穩定之后,或稍隔一段時間進行。談話的場合也要注意,應盡量避免在人多的地方。有的老師喜歡把學生叫到辦公室,在眾多的教師注視下談話,結果造成學生思想緊張,達不到預期的教育效果。一般來說,比較嚴肅的事,應單獨找學生交談,以引起學生重視;一般情況可利用課間或課后時間交談,也可以借故與學生同路,與其作非專題性的交談。
第四,教師的談話要靈活多變,切不可千篇一律。
對于那些性格開朗,易于接受意見的學生,可直接指出他們存在的缺點;對于那些“吃軟不吃硬”或性格倔強的學生,教師要力求心平氣和地與他們談話,并且要避免頂撞;而對于那些“吃硬不吃軟”或輕率的學生,就不能過于遷就和溫存,批評可以適當嚴厲,但不能辱罵訓斥,諷刺挖苦。
此外,與學生談話,還要動之以情。
有些學生經常聽到的是老師的批評訓斥,因而往往心虛,認為人們都輕視他,對教師有對立情緒。所以我們要關心他們,信任他們,尊重他們,用愛的情感去開啟他們心扉。正所謂精誠所至,金石所開。
我國古代最早的教育專著《學記》指出:“知其心,然后能救其也”。教育學生是一項十分艱苦而細致的工作,所以我們應該認真研究談話藝術。只有掌握了這門藝術,班主任工作方能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