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論民族音樂文化價值的實現途徑
楊永國
摘要:少數民族音樂是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文化價值的實現值得關注。本文首先對民族音樂飽含的文化價值加以剖析,然后探討民族音樂對文化價值的實現需求,并規劃有針對性的實現途徑。 關鍵詞:民族;音樂;文化價值;實現;途徑 前言 民族音樂有其獨特的文化色彩,各民族音樂經歷了長期的發展,文化價值成為藝術的結晶。遵循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我們應當為民族音樂文化價值的實現創造更加廣泛的途徑。 一、民族音樂文化價值剖析 對于民族音樂的文化價值,可以從縱向的歷史文化和橫向的民族文化進行剖析。按照歷史的縱向脈絡,民族音樂是歷史沉淀的產物,它承載的歷史文化價值是不可替代的,比如春秋時期的《楚辭》中有很多富有浪漫色彩的音樂作品,《孔雀東南飛》可追溯到漢代。民族音樂因其所處的歷史背景不同,而相繼產生不同的體裁、風格。而且同一種體裁的民族音樂在不同歷史時代下,又會體現出一定的時代特色,這恰恰是民族音樂歷史文化價值的生命力所在。按照橫向的民族脈絡,我國是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每個民族都有自身的民族特征,也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音樂。比如海南黎族的竹木樂器與民歌,傣族著名的葫蘆絲和孔雀舞,湘西的土家族民歌等等,都富有濃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各民族音樂文化異彩紛呈,綻放出璀璨的光芒,這是中華民族特有的燦爛文化體現。因此,民族音樂的文化價值既是深厚的,又是廣闊的。 二、民族音樂文化價值的實現需求 基于民族音樂的文化價值,它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內容,因為在時代變遷的洗禮下,如果不從文化傳承的角度加以重視,很多民族音樂將面臨失傳的問題。所以文化傳承已經成為社會共識,但如何傳承卻是一個值得深入探究的問題。 民族音樂文化價值的實現是一種動態性的需求,其中既有歷史演變的動態特征,也有受眾支持的動態特征。民族音樂只有在動態環境中生存發展,才是真正的文化價值實現。比如傣族葫蘆絲音樂深厚人們喜愛,《月光下的鳳尾竹》是一首膾炙人口的音樂曲目,與孔雀舞的配合堪稱惟妙惟肖、經典絕倫。而發展至今,孔雀舞又融合了很多現當代的藝術元素,使其更具魅力,吸引大批受眾前來觀看,這就是文化價值的動態實現。如果缺少足夠的受眾支持,僅從歷史的縱貫線上對民族音樂予以保存,其文化價值的生命力將會受到抑制。比如近年來各地文化局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非常重視,將民族音樂記錄、保存,但這僅僅是靜態的封存形式,具有一定的歷史遺產價值,而未來的生命力卻不由使人堪憂。所以對于文化價值的實現,只有適合民族音樂繼承和發揚的傳承方式才是最為科學的,才能滿足文化價值的實現需求,煥發民族音樂的生機和活力。 三、民族音樂文化價值的實現途徑 為滿足民族音樂文化價值的實現需求,塑造廣域文化實現途徑成為問題解決的關鍵。所謂廣域性,就是廣泛開辟民族音樂文化價值的實現途徑,確保民族音樂保持固有歷史文化特征的同時,能夠通過動態的發展變化,在當今和未來的歷史環境下擁有更多的受眾群體。文化價值離不開受眾群體的支持和肯定,受眾是對民族音樂文化價值最有力的證明。 第一,基于當代文化元素的再創作。民族音樂既是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相對的歷史穩定性,又存在動態發展的潛能。它的動態發展就是根據不同的時代背景,在既定音樂體裁的基礎上創作新的曲目。每一種少數民族音樂都有其自身的樂器和曲風要求,但創作素材卻是不拘一格的。古典和當代的結合在很多文化領域都彰顯出宏大的生命力,吸收當代文化元素進行再創作是不可或缺的。政府應鼓勵各地民族音樂創作的發展,比如提供專項基金扶植創作開發,每年推出專項獎評比民族音樂的新作品,以擴大各地區民族音樂的知名度。 第二,開展文化生態旅游。所謂文化生態旅游,和人們當今精神世界的豐富需求有著緊密的聯系。傳統的旅游活動側重對客觀自然與人文景觀的觀賞,而生態旅游則是在可持續發展理念下形成的旅游活動,它有利于促進地域文化的傳播。不少游客都希望在旅游過程中欣賞到不同民族特色的人文風光,民族音樂以及和舞蹈的配合能夠為游客營造愉悅的氛圍,使人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比如每年在不同的地區聚焦民族音樂文化節,吸引各地游客前來觀看,對民族音樂文化價值的實現將是巨大的推動力。 第三,融入其他文化載體。再創作和旅游觀光主要是以民族音樂本身促成的文化價值實現,而融入其他文化載體又為民族音樂創造了價值體現的深邃空間。電影就是一類重要的文化載體,它將創作者所要表達的內涵借畫面和聲音傳遞給受眾,受眾在故事情節線索的吸引下,可以了解民族音樂的文化根基。民族音樂和其他文化載體的融合,實質上是兩者借助共生載體,相互依存,實現文化價值的烘托。比如電影《尋找劉三姐》,既結合了廣西民族音樂的特色,又從文化內涵的角度將民族音樂的文化價值進行畫面詮釋,使人觀看后引發聯想,記憶深刻,確實體會到文化價值的真諦。 第四,推進東西方文化交流。作為文化價值,它本身沒有國度的界限,只要是適合民族音樂發揮文化價值的環境,都可以作為其實現途徑。東西方文化交流源遠流長,即使是在全球化迅猛發展的背景下,仍然有很多東方文化有待傳播,民族音樂就是其中之一,而且國外的民族音樂也需要向東方傳播。在文化互通有無的影響下,民族音樂將會收獲無限的創作源泉。政府、民間組織乃至企業等應努力拓展民族音樂交流的機會,于交流之中實現民族音樂的文化增值。 總結 在倡導可持續發展的今天,積極創建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價值的實現途徑尤為重要,保護文化的內在生命力,并為其塑造廣域發展的途徑,民族音樂才能經久不衰,代代相傳。
參考文獻: [1]李清資.海南少數民族音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論略——以瓊中黎族民歌為例[J].人民音樂,2010(06). [2]熊曉輝.湘西民族音樂藝術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與地方音樂新課程的實踐[J].民族教育研究,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