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淺談昆明市城鄉流動人口犯罪管理問題

龍海

【摘 要】本文從昆明市流動人口及流動人口的犯罪現狀入手,分析了昆明市流動人口犯罪的原因,提出了昆明市流動人口犯罪問題的預防管理措施。

【關鍵詞】流動人口 犯罪 治理

流動人口犯罪是現代社會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在總的人口犯罪活動中,流動人口犯罪占了絕大部份。研究和解決流動人口犯罪問題已經擺在了很重要的位置,做好預防流動人口犯罪問題,有利于社會的穩定,保護人民的財產和生命安全。如何通過引導和管理充分發揮其正面作用,抑制和消除其負面影響,是整個社會急待解決的問題。

一、昆明市流動人口的現狀分析

據有關部門的不完全統計,昆明市外來務工人員有120萬人左右。其中到昆明市務工并辦理IC卡暫住證的就有80.23萬人,主要集中分布在四城區,人數為69.84萬人,占總數的87%;在其他縣(市)區的有10.39萬人,占總數的13%。從輸出地看,來自省內的有33.14萬人,占總數的41%,以昭通、曲靖、楚雄等地居多;來自省外的有47萬人,占總數的58.7%,以四川、湖南、貴州、浙江為主。從性別看,男性為51.32萬人,占總數的64%,女性為28.91萬人,占總數的36%,男女比例為1.8:1。從年齡構成看,絕大部分是中、青年勞動力,大多是農村戶籍人口。從文化結構看,初中文化程度人數有60.16萬人,占總數的75%;高中文化程度5.21萬人,占總數的6.5%;其他14.86萬人,占總數的8.5%。就從事的職業來看,從事裝卸、搬運、建筑施工等勞動密集型行業的人員有68.52萬人,占85.4%;經商的7.75萬人,占9.6%;其他3.96萬人,占5%。

二、昆明市流動人口的犯罪現狀分析

昆明市流動人口犯罪呈現地域性特點。在昆明犯罪的流動人口中昭通市人較多,其中又以昭通市的鎮雄地區的人最多。目前在昆明打工的鎮雄人就有10多萬。據調查,在昆明的黑社會幫派里,外來的有“鎮雄幫”、“東北幫”、“貴州幫”等,治安刑事案件呈現明顯地域特點。云南省公安廳試行了“駐昆聯絡警官制度”,以在昆明務工人員較多的鎮雄、巧家、彝良、會澤四個縣做試點,由這四個縣公安局派出駐昆聯絡警官,協助昆明市公安機關對該縣來昆的暫住人口提供服務,實施管理,同時配合有關部門為暫住人口提供就業培訓和就業信息,幫助解決一些實際困難,使流動人口有利于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積極因素得到充分發揮。

三、昆明市流動人口的犯罪原因分析

1.流動人口規模和跨度增大是刑事犯罪活動的推動力。從微觀角度上說,務工經商、學習、培訓、婚姻遷移和隨家遷移是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從宏觀角度上說,城市建設的發展形成了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推力,區域間的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構成了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拉力。地區間社會、經濟水平的差異在我國歷來存在,經濟發展的區域差異,導致了地區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擴大,從而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提供了追加的動力。

2.戶籍制度及相關的法規政策性岐視是流動人口違法犯罪的主要原因。城市社會二元結構體制規制下的戶籍制度成為“始作俑者”,許多外來流動人口已經成為事實上的常住人口,卻由于受城市戶籍制度的身份限制,流動人口無奈地扮演著“城外人”的角色。“農民戶口”與“城市戶口”、“城外人”與“城內人”等的區別對待是引發城市流動人口違法犯罪的導火線。

3.流動人口犯罪與制度體制、法規政策、執法管理、文化心理特征等因素有關。流動人口存在文化素質低等特點,在管理的過程中不應該實行一刀切的政策,要根據實際情況針對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策略,在流動人口聚集地多做一些普法宣傳。政府應該提出更多的法規和

和政策防止流動人口犯罪問題的產生,在立法上要多注重保護弱勢群體的利益,讓流動人口在生活的所在地有一種歸屬感和責任感,在這樣的法規下,變被動管理為主動。 四、昆明市流動人口犯罪問題的預防管理措施

1.健全流動人口管理工作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

建立統一、具有權威性的管理機構,彌補流動法規調整范圍狹窄、政出多門、制約措施不到位、執行乏力等漏洞。應該明確流動人口管理的重要性,健全流動人口管理體制,明確規定流動人口及其單位和個人的權利義務,建立對流動人口合法權益的保護措施;規范有關收費、申報登記、發證等操作程序,明確管理經費來源和分配使用方法;明確規定輸出地與輸入地在協作關系中各部門應承擔的職責;明確對違規行為處理的權屬部門及具體處罰措施。

2.堅持誰用工誰負責、誰租房誰管理的原則

堅持“公平對待、合理引導、完善管理、搞好服務”的原則,建立由戶籍所在地與現居住地人民政府共同負責、以現居住地為主的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體制。流入地政府要把流動人口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完善工作制度,落實管理和服務經費,實行屬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務,積極維護流動人口的合法權益。流出地政府要加強基層基礎工作和信息化建設,落實法律法規規定的獎勵優待政策。按照“誰用工誰負責、誰受益誰管理、誰管轄誰服務”的原則,加強流入地和流出地之間的信息溝通,健全流動人口雙向管理、雙向考核制度。

3.加強與外來人員流出地政府聯系,互通情況

現代社會人口的流動性、融合性都比較強,在流動人口違法犯罪地域特點明顯的地區,流動人口輸出地派出警察協助管理,這種保姆式的做法符合現代社會的常態,“老鄉警察”對老鄉的情況更熟悉,更了解他們的想法,更容易溝通,也容易尋找出有前科的容易犯罪的個體,能將“事后協助”變為“事前協助”,使當地政府最為深入、細致地了解流動人口間存在的問題,以及隱伏的安全隱患。如此,便在外來人口輸出地政府、輸入地政府和外來人口群體之間建立了溝通的橋梁,將管理建立在溝通和信任的基礎上。無論是對外來人口的服務,還是對打擊犯罪等不良行為,都將因此而受益。

4.注重保護外來人口的合法權益,最大限度發揮流動人口的作用

外來人口同樣是平等的社會成員,享有法定的各項公民權利,這些權利并不因為身處異鄉就改變。尊重外來人口的平等權利是實現法治社會人人平等的前提。尤其在市場化時代,勞動力的自由流動和充分競爭是必然趨勢,任何限制外來人員的政策或行為,都與市場規則及法治精神相悖。簡單地將外來人口當作治安隱患是缺乏根據的。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和活躍,必須以尊重市場主體的平等權利為基礎。對待外來人口以及其他市場要素,都需要逐步打破城際壁壘。

五、結論

外來人口與本地市居民享有的權利越接近平等,城市越文明和進步,其市場建設也就有了必要的法治基礎。從對待外來者的態度中,可以看到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在社會主義快速發展的今天,打擊犯罪問題是刻不容緩的,只有提供一個安全的生活環境,才能使百姓對黨充滿信心,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而努力。

[1]丁家祥.試論和諧社會理念下的流動人口管理[J].公安研究,2005,(11).

[2]袁才榮.淺論流動人口犯罪[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1).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