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重視推進社會管理體制改革

李培林

在“十一五”時期,應深化社會管理體制的改革,正確處理好政府、市場和社會三者之間的關系,通過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推進事業單位的機制改革、大力加強社區建設和促進社會組織的健康發展,使政府社會建設、社會管理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其中的一個新課題是如何更好地處理好政府、市場與社會三者之間的關系。我國現行社會管理體制,仍然是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框架,隨著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社會流動的加快和人民群眾民主法制意識的增強,現行體制存在的不適應問題日益顯現出來。因此,必須堅定地和積極地推進社會管理體制的改革創新,以適應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快速發展的需要。 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促進社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 自從1982年第六個五年計劃由過去的“國民經濟五年計劃”易名為“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五年計劃”之后,如何規劃好社會發展,一直是一個在不斷探索的問題。但是,由于認識上的偏見,人們往往把經濟投資看成掙錢的項目,把社會發展投資看成單純花錢的項目。 我國目前的經濟增長主要靠工業推動,第二產業占GDP的比重高達50%以上,這在全世界都是很少有的,而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近十幾年來一直在30%多徘徊。世界上的發達國家第三產業的比重至少在60%以上,是因為發展第三產業的優勢很明顯,同樣的產出所使用的資源、能源少,環境污染輕,帶動的就業多。雖然我國這些年來的進出口貿易一直是順差,但分產業來看,順差都是在工業產品領域,在第三產業領域,如教育、文化、旅游等領域,逆差情況是很嚴重的。 社會發展的多數領域都是與第三產業的發展密切相關的,我國多年來第三產業發展不起來,與我們對社會領域發展的作用認識不足有關。我們要充分認識到,注重社會領域的發展,推動第三產業的發展,對于增加就業機會、節約能源和資源、提高社會生活服務水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社會管理方式要順變而治,實現從單位到社區的轉變 近些年來,一方面,原有的單位組織隨著改革的深入,單位組織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在弱化,另一方面,就業方式的多樣化使社會流動加快,越來越多的社會成員由“單位人”變成“社會人”。社會管理方式也正在發生從“單位”到“社區”的變化,對社區服務的需求大大增加,以居住地管理為主要形式的社區建設快速發展。1993—2003年的10年間,各種城鎮社區服務機構(社區服務中心和便民利民網點)從8.9萬個增加到19.6萬個。與此同時,由于精簡機構、基層行政經費緊張和防止亂攤派等各種原因,社區管理機構的數量有所減少。1993—2003年10年間,全國城鎮居委會從10.7萬個減少到7.8萬個,居委會工作人員從46.5萬人減少到39.7萬人;農村村委會從101.3萬個減少到65.8萬個,村委會工作人員從455.9萬人減少到259.2萬人。 現在,大家都看到了社區建設的重要性,但如何建設社區,仍然在探索中。由于中國長期以來是強政府弱社會,社會的自組織能力很弱,如果沒有政府的幫助和大力扶持,社區建設很難快速發展起來。隨著社會的變化,社區在發放低保、養老金、犯罪矯正、規范稅收、生活服務等各方面,都開始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F在的問題是要真正認識到社區建設的意義,是要建設一種新的社會管理網絡和社會生活的支持網絡。

提高社會管理水平,推動社會組織健康有序成長 根據國際上的發展經驗,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通過社會組織這一中介可解決政府直接面對分散的個人而造成的管理成本過高現象。我國近年來社會管理方式的變化,使各種連接政府與個人的民間社團組織快速發展,到2004年,全國各類民間組織已發展到28萬多個,其中社會團體近15萬個,基金會900多個,民辦非企業單位(包括民辦的學校、醫院、文化機構、研究機構、體育機構、職業和信息中介機構、福利機構等)13.3萬個。從國際比較和社會需求看,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實事求是地說,這些社會組織在創造就業機會、提供社會服務、發展第三產業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但現在不少干部對發展社會組織存有疑慮,因為在現實中社會組織魚龍混雜的情況也是存在的。不過,在社會發育初期出現的這種情況,在市場發育過程中也曾有過,我們管理市場也曾有過一個“一放就亂、一亂就統、一統就死”的過程。所以,不能因為社會組織發展中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就放棄促進社會發展的方向,因為這個方向是走向現代社會管理繞不過去的。對社會組織,只能在不斷發展的同時,逐步提高管理水平,依法加強管理,促使其規范、健康、有序的發展,發揮其積極作用,限制其消極影響。 實行政事分開,深化事業單位改革 我國與其他發達國家不同的是,由社會組織承擔的社會功能,實際上很多是由中國特有的“事業單位”來承擔的。中國在國有企業和行政機構進行精簡改革的同時,事業單位的總體運行機制變化不大。十幾年來,事業單位改革引入的所謂“創收機制”,實踐證明是弊大于利的。 中國事業單位改革的方向,是要建立一個能夠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滿足公共服務需要、科學合理、精簡高效的現代事業組織體系??偨Y這些年來的經驗,對事業單位改革應當采取分類管理的原則,把社會事業單位分成三種情況:一是純粹公益部門;二是政府購買服務部門;三是準市場化部門。在這方面,要研究社會發展領域不同于市場領域的規律,在政府機制和市場機制之間,探索多樣性的、分類指導的管理方式:對純粹公益部門,在保證財政供給的同時,也要有“社會核算”制度和嚴格的預算約束;對政府購買服務部門,要保證具有比政府辦事業和完全市場運作更好的社會服務效果;對準市場化部門,也要有規范和約束其經營行為、發展方向的界限和制度。 總之,應當在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同時,加快人口、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療、教育、科技、文化、體育、社會治安、環境保護等領域社會建設的步伐,深化這些領域社會管理體制的改革,正確處理好政府、市場和社會三者之間的關系,提高執政能力,轉變政府職能,實行政事分開、管辦分離,通過推進事業單位的機制改革、大力加強社區建設和促進社會組織的健康發展,使政府社會建設、社會管理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