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犬儒現象與希臘文化的關系
張娟
【論文關鍵詞】:犬儒現象; 希臘文化; 關系 【論文摘要】:縱觀希臘文化,有一種特殊的歷史文化現象引起了人們普遍關注,有學者認為它是"研究古希臘哲學史、西方政治史、文化史不可回避的問題"[1]黑格爾則斥之為"恬不知恥的、令人生厭的"[2]這種現象就是在希臘、羅馬古典世界沉浮變化近十個世紀的"犬儒現象"。文章試從犬儒現象產生的社會背景、學派主張以及與希臘文化的關系對其作較為深入的分析。
一、"犬儒派"(The Cynic)名稱的由來 關于犬儒學派名稱的起源眾說紛紜,較為可信的說法有兩種,一種是在公元前4世紀的希臘社會,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憤世嫉俗、行為怪異、作風粗魯、庸俗甚至不知羞恥,但卻像狗一樣衣著破爛,愛憎分明,忠實于自我感受,人們把他們稱之為"像狗一樣的人",希臘語是κυνυκοσ,中文譯作"犬儒",創立者之一第歐根尼對此也欣然接受,于是這一哲學派別的成員便開始以犬儒自居;第二種說法與雅典的Cynosarges運動場有關,Cynosarges在希臘語中意為"快犬",由于犬儒學派創始人安提斯泰尼經常在快犬運動場授徒講學,他的門徒們也十分重視這個思想發祥地,所以雅典人稱他和他的追隨者們為"犬儒",據說,安提斯泰尼本身就有一綽號--"純粹的狗"(pure dog)[3]。我們知道任何一種思想、社會現象的出現必定是當時時代的特殊產物,因此犬儒現象也不可避免地同希臘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二、古希臘文化對犬儒現象產生所起的作用 首先,獨特的社會背景是犬儒現象得以醞釀的溫床。希臘文化聞名于世,其中尤令人向往的恐怕要屬民主城邦制,那一時期的希臘城邦政治穩定,社會平和,特別在經歷了梭倫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后,公民權利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釋放,人們對雅典社會政治充滿了信心和樂觀。然而在經歷了伯羅奔尼撒戰爭后,戰敗的希臘民族一掃昔日的風光,城邦制度受到猛烈沖擊,社會風氣發生了巨大變化:戰爭的失敗一方面使上層拋棄集體主義觀念,開始與外敵勾結以期在內部黨派爭權奪利中取得優勢,外敵的干涉得以深入城邦內部,使民主城邦制受到雙重威脅;普通公民在目睹戰敗后也開始對城邦制產生懷疑,日趨明朗的黨派之爭和官員們無視國家、公民利益的態度更讓公民對現實失去了希望,參政熱情一落千丈。另一方面,戰場上的激烈殘殺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公民心目中的道德標準,他們開始崇尚武力侵略,利用一切手段爭取金錢,尋求自衛;統治階級則迅速將國家財富集中到自己手中,貧富差距拉大,社會矛盾不斷激化,種種丑態刺激著犬儒學派,這也是犬儒學派憎恨金錢的根源之一。面對世風日下,道德淪喪,處于崩潰邊緣的希臘城邦卻又無力回天,部分哲人只好走到現實生活的對面,選擇自身極端的行為對現實發起挑戰,以嘲諷為手段抨擊世事,期待以此喚起人們對昔日民主的回憶和追求,驚醒世人幡然悔悟從而改造現實。 其次,雖然這一學派并非由蘇格拉底開創,但它畢竟是在受到蘇格拉底之死刺激后從原有學派中分裂產生的,而且安提斯泰尼師從蘇格拉底,終日受其教誨,因此犬儒學派的思想主張、政治訴求和行為方式與蘇格拉底有相似之處也是很自然。蘇格拉底對政治表現冷漠,專注于自我靈魂的提升和探究真理精神的修養;個人生活行為方面,蘇格拉底意志堅定,能忍受艱苦的生活并保持樂觀的心態,對物質生活幾乎沒有要求,他認為:"從任何人收取金錢的人就是給自己樹立一個主人而使自己處于極其卑鄙的奴隸地位"。[4]精神上更是嚴格自控,無欲無求,尤其是情色的自控能力超乎常人想象,以至安提斯泰尼在談到愛情時態度堅定地回答:"如果我碰見愛情,我就親自扼死她。"[5]所以當犬儒學派將反對政治、藐視權威和苦行主義、禁欲主義都看作是超人才能具備的美德這一現象也就不難理解。此外為犬儒學派提供思想養分的還有哲學家德莫克里特,德莫克里特對生活也是清心寡欲,但他仍保持尊嚴地忍受貧窮,認為人不應該有太多身體和物質上的欲望,一味貪圖感官享樂只會給人帶去痛苦和煩惱,而應該在滿足基本生活需求之外關愛整個人類世界,這些思想都被犬儒學派繼承。
從社會法律文化角度考察,應該說希臘處于伯里克利時期的民主氛圍已相當濃厚,但當時的法律仍規定:"只有父母雙方都是雅典人,他們所生的男子才可能成為雅典公民。"[6]對外邦人的排斥現象仍然充斥在社會生活的各方面,比如他們不能輕易成為雅典正式公民,不能享受只有雅典公民才能享受的特權:參與政治和擔任公職,出入只對雅典公民開放的公共場所……可以想象這些限制對非全權雅典人特別是受過良好教育的哲人來說是難以接受并感到難堪的,自然會產生對法律和所謂民主卻不充分的選舉制的反感,走上一條消極的道路宣泄不滿情緒,由此看出當時希臘法律文化也沒有為社會創造公正、平等、健康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