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創設情境 誘發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數學
江峰
[論文關鍵詞] 情境引領尋求認知 實操感悟數學價值
[論文摘 要] 良好的教學情境,既可以引領學生全身心地融入到知識的海洋里尋求認知,也可以激勵學生向著問題去思考、去探索。 所謂教學情境,是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認識規律所設置的一種氛圍環境,也是給人以樂趣、以興奮、以追求的一種學習環境。良好的教學情境,既可以引領學生全身心地融入到知識的海洋里去尋求、去認知,也可以激勵學生自我主動地積極地向著問題去思考、去探究。所以,創設教學情境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內容。 一、創設趣味情境,誘發學生主動積極地投入學習 創設一個趣味性的教學情境,可以誘發學生思維,激起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在數學教學中,列舉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和學生熟悉的事例引入新知識,可以使枯燥的數學式趣味化,同時可以誘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在七年級《代數式》的講授中,我是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引入新課的:一班人去挑水,一個人一條扁擔二個桶,二個人二條扁擔四個桶,三個人幾條扁擔幾個桶?學生很容易就會知道:三個人三條扁擔六個桶。繼而探究,四個人呢,……,n個人呢?從而引出“代數式”用字母來表示其量值關系,這樣既激發了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又讓學生從中掌握了代數式的知識。 二、創設實際操作情境,讓學生自主感悟知識 實際操作的教學情境有利于學生感悟知識、接受知識。例如在講授八年級數學《四邊形》這一章時,如果單憑課本的幾幅幾何圖片來敘述,大部分同學只能想象出用一平面去截一個正方體,截面形狀可能是正方形或長方形,就連平行四邊形、梯形他們都難以想象得出如何去截。針對這種現象,在上課前我買來幾個大蘿卜,先把它們切成若干個正方體,再用一把菜刀當成一個平面,讓幾位學生到講臺上實際操作。我在旁邊一邊引導他們從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切正方體蘿卜,一邊與同學們仔細觀察分析通過怎樣的方向、怎樣的角度對應切得的截面是什么形狀。這樣臺上演練的學生特別小心,臺下觀察的同學也非常專注。生動的范例和學生們親自的實際操作,使得每一個學生都能深深地領悟到,用一平面去截一正方體,截面不但可以是四邊形,還可能是三角形、五邊形、六邊形……這樣學生既領悟了知識的實際意義,又深刻地明確了知識的實質效果,截一個幾何體產生的結果會深深地銘刻在學生的心中。 三、營建寬松的思維環境,讓學生全身心融入到學習中去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的需要,因為這種需要在學生的精神世界中尤為重要。”這種需要其實也正是一種創新的意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創設寬松、互動、民主的課堂氛圍,著眼于學生的個性,重視抓住一切有利時機激發學生創新的欲望,發展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讓學生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習中去。比如在教學中,可以通過一題多解的范例來鼓勵學生從不同的側面、用不同的方法去打開思路,拓展聯想,從而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的精神與思維都融入到解決問題的情境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