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1例累及下咽的頸段食管癌手術患者的護理體會
齊潤霞 徐岳紅
【摘要】目的:探討頸段食管癌手術術前、術后的護理及觀察護理要點。 方法:術前對病人給予充分的心理護理及術前準備,術后對生命體征及可能發生的并發癥進行臨床觀察及護理。 結果:護士掌握食管癌術后護理,預防性采取措施,能降低術后并發癥,減輕患者痛苦,增進健康。
【關鍵詞】食管癌;觀察;護理
食管癌是發生在食管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是常見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食管癌的治療方法有手術治療,放療,化療及中醫藥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頸段食管癌因其侵及器官多,手術范圍大,給手術帶來很大的難度,同時也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科于2009年12月1日全麻下為一名頸段食管癌累及下咽的病人行全喉全下咽食管切除,胃代食管手術。經過醫護人員精心的治療和護理,術后18天臨床治愈出院。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患者,女,67歲,因“吞咽不暢,梗阻感一個月 ”于2009年11月17日來院,外院頸部CT發現“氣管后占位”,門診以“下咽食管腫物(癌?)”收入院。入院查體:會厭無紅腫,雙聲帶光滑,運動好,左梨狀窩變淺,飽滿,黏膜尚光滑,頸部未觸及腫大淋巴結。頸部+上縱隔核磁強化檢查:食管起始部管壁明顯增厚,不均勻強化;于2009年11月23日全麻下行食道鏡探查取病理術。病理回報:鱗狀細胞癌。請胸科會診后,于2009年12月1日全麻下由耳鼻喉科聯合胸科及普外科行全喉全下咽食管切除,左側選擇性頸清掃(左頸Ⅲ,Ⅳ,Ⅴ區淋巴結),食管剝脫,咽胃吻合術,低位氣管造瘺術,空腸造瘺術。術后診斷:頸段食管癌累及下咽。術后抗感染,對癥,支持治療,空腸造瘺泵入營養液。術后18天已進軟食,氣管造瘺口通暢,痰量不多,頸部及腹部切口愈合良好,病人一般狀況較好,保留空腸造瘺,臨床治愈出院。
2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心理護理。喉全切后發音功能喪失,降低了無喉患者的生活質量,使他們在精神上產生了巨大的壓力[1]。與患者及家屬及時溝通,穩定情緒,耐心解釋手術的必要性、術前準備的目的以取得合作,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1.2充分作好術前準備。提前備好寫字板以便術后及時溝通。訓練患者床上大小便及有效咳嗽、咳痰。指導患者進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流食或半流食,增加營養、提高抵抗力。術前一日進流食,靜脈補液,晚8點清潔灌腸,晚12點開始禁食水,術晨放置胃管,妥善固定,防止脫落,保持負壓引流持續有效。
2.2術后護理
2.2.1麻醉未醒時給去枕平臥位,氧氣吸入,心電及血氧飽和度監測,清醒后可酌情給予平臥位或斜坡位,頭前傾15-30度,減輕頸部張力。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術后第二日,病人突然出現呼吸急促,胸悶,不能平臥。
床頭胸片:心影增大。心電圖:IRBBB。急請心內科會診,考慮心功能不全。遵會診意見:喘啶0.25,速尿20mg bid IV。次日呼吸困難,胸悶,憋喘癥狀緩解。
2.2.2病室內放置溫,濕度計,備加濕器,保持病室溫度18-22度,濕度50%-60%[2]。15-20分鐘氣管內滴藥一次,氣管造瘺口處以濕紗布覆蓋,可阻擋灰塵及避免干燥空氣對呼吸道黏膜造成的不適。 2.2.3指導并鼓勵有效咳嗽,咳痰,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預防肺部并發癥。生理鹽水100ml+慶大霉素8萬單位+靡蛋白酶4000單位配制的藥液15-20分鐘氣管內滴藥一次。鹽水20ml+沐舒坦30mg與生理鹽水100ml+慶大霉素8萬單位+氫化考的松20ml配制的溶液自術后第一日起每6小時交叉霧化吸入,直至病人出院。術后第三日大量黃色粘稠痰轉為少量白色稀痰。
2.2.4術后嚴格禁食水,禁食水期間,每日由靜脈補液。術后第二日腸蠕動恢復,經空腸造瘺管泵入營養液(瑞素),空腸造瘺管共泵入營養液13天。術后9天在醫生指導下開始試經口進食,少食多餐,以易消化的無渣食物為主(如稀飯、面條、雞蛋羹、豆腐等),避免進食冷流食,不能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2.2.5保持各引流管可靠固定,通暢。觀察引流液的量,顏色和性質。病人術后帶回胃腸減壓管一枚,持續胃腸減壓中引出液為黃褐色液,每日約10-20ml,術后5天拔管。頸部三枚引流術后第一天共引血性液約70 ml,術后第二日即引極少量血性液,術后第三天三枚引流全部拔出。空腸造瘺管營養液泵入前后及每500ml營養液之間均以20ml溫開水沖洗造瘺管,防止造瘺管堵塞。造瘺管以無菌紗布包裹并以腹帶固定,防止細菌污染及脫管。留置尿管術后第一日即拔除,自行排尿順利。監測24小時尿量,每日尿量維持在1450-2700ml。
3討論
頸段食管上端與咽相連,下至胸骨上切跡平面,前方與氣管后壁相連,兩側與甲狀腺側葉和頸血管鞘相鄰,食管后方有咽及食管隙[3]。由于缺乏漿膜層覆蓋,頸段食管癌可很快穿透黏膜壁,侵透肌層,向外侵及氣管后壁、及甲狀腺,累及喉或下咽。因其手術范圍大并發癥多,是耳鼻喉科的一個高風險手術。術后機體的過度疲勞和精神緊張會引起心率失常,老年人由于機體衰老,感覺遲鈍,即使發生較嚴重的心率失常早期也無明顯不適。術后切口疼痛導致排痰不暢,麻醉過程中麻醉藥物刺繳及氣管插管對氣管粘膜的損傷,容易引起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肺不張等肺部并發癥。我們通過細致的觀察和精心的護理,及時發現并給予了心率失常有效的治療。指導并幫助病人咳痰,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早期促使肺擴張,改善呼吸功能。營養不良是影響惡性腫瘤患者術后恢復的原因[4],通過對病人飲食的護理與監控,避免了吻合口瘺和吻合口狹窄的發生,使病人在較短的時間內康復出院。
參考文獻
[1]劉兆華.現代喉外科學[M].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1:426
[2]李小寒.基礎護理學[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2
[3]田勇泉.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203
[4]王曉蘭.喉癌術后患者營養支持的臨床研究[J].醫藥論壇雜志,2004,25(5):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