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39例臨床淺析

虞洪濤 侯鳳

【摘要】目的 觀察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的臨床療效。方法 對39例距肛緣7cm以下行保肛直腸癌根治術的病人進行回顧性分析。所有病人均使用吻合器。結果 直腸癌性保肛術,術后并發癥明顯減少,生存質量明顯提高。結論 由于吻合器的廣泛使用,保肛指征較前明顯放寬,術后患者生活質量明顯提高,根治效果與排便功能令人滿意。

【關鍵詞】低位直腸癌 保肛術 管狀吻合器

近年來,全直腸系膜切除術(TME)及管狀吻合器在臨床上的成功應用,使低位直腸癌的保肛率明顯提高,局部復發率顯著下降。我院于2005年10月~2010年4月對39例可切除的低位直腸癌,采用29 mm一次性管狀吻合器進行骶前吻合術,取得很好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組共39例,年齡35~72歲,男性25例,女性14例,病灶下緣距肛緣4~7 cm。病理類型:乳頭狀腺癌18例,粘液腺癌11例,低分化腺癌7例, 息肉惡變3例。Dukes分期:A期4例,B1期9例,B2期11例,C1期12例,C2期3例。

1.2手術方法 患者取全麻截石位,下腹正中繞臍切口進腹,保肛手術和Miles手術比較,除肛門內外括約肌和肛提肌、坐骨直腸窩脂肪組織外與Miles手術相同,手術中按照無瘤術原則保護切口和瘤體。腫瘤切除按直腸系膜全切除術(TME)原則進行,即沿盆筋膜臟層與壁層之間銳性分離,完整切除臟層包裹在直腸背側和兩側的血管、淋巴和脂肪組織,游離直腸到盆底,判斷可行吻合則于腫瘤下方2cm~3cm離斷,殘留遠端直腸以1.5cm~3.0cm為宜,用60 mm閉合器關閉直腸腔,于腫瘤上方10cm~15cm相應處離斷乙狀結腸,乙狀結腸近端做荷包置吻合器抵釘座,荷包收緊結扎,肛門經碘伏消毒及擴肛后,經肛門在離斷的遠端直腸置入吻合器完成直-乙端端吻合,漿肌層必要時加固數針,檢查吻合口有無出血及狹窄,常規放置骶前引流管,可于胃腸功能恢復后拔除。

2 結果

全組無一例手術死亡。術后病理證實上下切緣均無瘤細胞浸潤,與Miles術式比較手術時間明顯縮短,無術中輸血。

全組病例均獲得隨訪,隨訪時間為0.5~5年。術后3年生存27例,術后局部復發2例,吻合口狹窄1例,無一例吻合口漏和盆腔感染。術后1個月內平均排便次數為4~7次/d,3個月內為3~4次/d,術后6個月接近正常次數,排便控制均較滿意。

3 討論

3.1保肛手術成功與否必須具備:①不因保肛手術而影響患者的生存期;②不因保肛手術而增加術后復發的可能性;③保肛手術后應有較好的控便及排便功能[1]。而近30年的研究表明,直腸癌通過直接浸潤、淋巴管癌栓、小靜脈癌栓等途徑向遠側腸壁內浸潤的發生率為8%~24%,浸潤范圍絕大多數在1cm以內,1-2cm者僅2.17%~5%,超過2cm者0~2.15%。臨床資料顯示切除直腸癌遠側腸管2cm與切除5cm者的術后局部復發率、生存率等差異均無顯著意義。因此對分化較好的直腸癌患者其下緣切除2~3cm足以達到根治的目的。 3.2 在低位直腸癌手術方法的應用上,外科醫師應根據患者的意愿、身體狀態、腫瘤病檢、直腸指檢、盆腔CT、腔內超聲、術中情況等綜合考慮作出選擇。一般認為低位直腸癌行保肛術的適應癥是:如直腸指檢示腫瘤距肛緣5cm、基底未固定、大體病理類型是局限型(腫塊占腸壁周徑2/4以下)的隆起型或潰瘍型直腸癌、組織病理類型是直腸管狀或乳頭狀腺癌(非粘液腺癌或印戒細胞癌),滿足上述條件者,可考慮行保肛術[2]。

3.3為了減少并發癥,提高手術質量,縮短手術時間,防止發生吻合口漏等并發癥,我們有如下體會:①充分做好術前腸道準備。②要熟悉吻合器及閉合器的結構原理,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③吻合前, 既要保證上、下兩端腸管的正常血供,又要盡量減少腸外組織,降低腸壁的厚度。還要盡量注意降低吻合口的張力,這亦是防止吻合口漏的重要原因之一。④遠端直腸在腫瘤切除前,應在腫瘤邊緣以下3~5 cm處先用60 mm閉合器閉合直腸腔,然后切斷直腸。在直腸閉合端的中央截直徑為1.0 cm孔,將直腸腔內的器身與盆腔內的中心桿對接,旋緊后擊發。擊發時用力要得當,務必一次成功。取出吻合器時,要輕輕轉動器身,如有牽拉,可松開后再擊發,切忌硬拉而導致吻合口后壁撕裂。⑤取出吻合器后,應當立即檢查所切下的二個組織圈是否完整,以了解吻合是否可靠,如組織圈不完整,則應尋找漏縫的部位,尋找方法一是直視下檢查吻合口是否有漏;二是可做直腸指檢,了解吻合口一圈的吻合釘是否齊全;三是將吻合口上段乙狀結腸用腸鉗夾住,然后在直腸內注入美藍稀釋液,在盆腔內觀察是否有美藍滲出,以便及時修補。

參 考 文 獻

[1]柳逸斌.TME原則下保肛手術治療低位直腸癌24例臨床分析[J].結直腸肛門外科,2009,15(4):259~260.

[2]黃平.直腸指檢的方法和意義.中國肛腸病雜志,2007,27:48-50.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