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癥胰腺炎手術與非手術方法的分析
覃旭 柏慶堂 鄒京晨
【關鍵詞】 重癥胰腺炎
[關鍵詞] 重癥胰腺炎;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 重癥胰腺炎是一種死亡率高,并發癥多,治療困難的外科急腹癥,其發病急,病情進展快,易引起全身多臟器功能的損害。隨著抗生素及抑酶藥的發展,對重癥胰腺炎的治療臨床上也出現了較大的改觀,綜合分析1995年至2004年我院收治的24例重癥胰腺炎的治療方法,進一步討論重癥胰腺炎的更合理治療選擇。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24例重癥胰腺炎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3例,年齡34~65歲,平均43.6歲,非手術治療20例,手術治療4例。膽源性胰腺炎16例,其中伴梗阻性黃疸2例,暴飲暴食及大量飲酒的6例,其它原因2例。重癥胰腺炎的診斷依據為:①血、尿淀粉酶升高(血24h升高);②彩超或CT見胰腺出現炎性改變,邊緣液性暗區;③測腹腔滲液淀粉酶增高。 1.2 治療方法 非手術治療:以維持體內酸堿平衡及內環境穩定為主的治療措施。①禁食、胃腸減壓;②抗休克糾正電解質紊亂及酸中毒;③應用抑制胰腺分泌和降血酶的藥物(善保定、施他寧、加貝脂等);④營養或腸造口營養支持;⑤應用抗菌素預防及控制感染;⑥加強重要功能的監護與支持。 手術治療:重癥胰腺炎的治療原則是清除已確認的壞死組織和胰周的壞死炎性組織,從而減少毒素的吸收和胰腺釋放化學物質的刺激,充分引流胰腺分泌物和壞死脫落組織。放置引流管不應少于6~8條。廣泛清除胰腺組織和胰床完全松動是不可取的,因為重癥胰腺炎的病理特點是漸進性的,壞死組織與正常組織分界不清,大量清除胰腺組織及破壞胰腺的血運,均可加重胰腺的壞死及損傷正常的胰腺組織。我院近年對胰腺手術一般只行胰被膜切開減張,清除確診的壞死組織,胰周充分引流,膽源性胰腺炎行膽囊切除、T型管引流。
3 討論 重癥胰腺炎的發病機理雖然眾家說法不一,但未能完全闡明。同時,該病的發生伴有多器官的損害,故死亡率很高。以往治療方法有較多分歧,對于重癥胰腺炎而言,發病早期應為胰腺損傷,胰酶分泌入血,從而造成血管內活性物質增多。該病初期,胰腺主要以水腫、胰體增大、變硬、腺泡破裂和小血管出血。此期的主要治療是:降低血中的胰酶和抑制胰腺的分泌。施他寧等藥物應用于臨床,很明顯的降低了重癥胰腺炎的死亡率。該病的后期出現胰腺組織壞死及并發感染和多器官的損害。因此,我們在治療重癥壞死性胰腺炎時,除應用抑酸藥物外,還需胃腸減壓、禁食一般不少于一周,吸氧、糾正休克、防止酸堿平衡失調和營養支持、預防應用抗生素。因胰腺炎病人有一部份伴有糖尿病,故在補充熱量時,一定要復查血、尿糖值,以免造成高血糖。本組非手術治療只有一例死于多器官衰竭,其余均治愈。但患者在非手術治療中,因病情惡化也需轉 手術治療。從本組資料看,出現以下情況的,應實行手術治療:①術前診斷不詳,難以排除其它因素所致急腹癥;②經非手術治療病情無好轉,腹膜炎加重,伴有全身中毒性休克或多器官損害;③膽源性胰腺炎應早期治療;④彩超或CT檢查病灶區域變大或胰周、胰后滲液增多。
重癥壞死性胰腺炎的手術方式,我院所行的方法是胰被膜切開,清除確認的壞死組織,充分引流,術后可行引流管交替灌注沖洗,胰腺被膜切開后雖不能完全阻止胰腺的繼續壞死,但被膜切開后,胰腺減壓,改善胰腺的血液循環,對胰腺壞死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并可行三造口,即膽囊、胃和空腸造口,從而保證胰腺休息,空腸造口為營養造口。
綜上所述,作者認為重癥胰腺炎的早期非手術治療優于手術治療。在非手術治療過程中,一定要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多次反復的做各項檢查,如出現手術適應證,應盡早手術治療,避免失去最佳手術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