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腰椎間盤突出癥并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護理
胡志俊
【摘要】 目的 探討腰椎間盤突出癥并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方法 對我科12例腰椎間盤突出癥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手術治療,圍手術期全程嚴密監測并通過藥物治療控制血糖水平,加強營養支持,術后嚴密觀察手術切口愈合情況。結果 所有患者在整個圍手術期情緒穩定,術后傷口愈合好,無感染情況,無糖尿病并發癥發生。結論 在圍手術期給予正確的指導和護理有利于患者加深對疾病和手術的認識,有利于患者的康復。
【關鍵詞】 腰椎間盤突出癥 糖尿病 圍手術期 護理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因為椎間盤變性,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壓迫神經根,馬尾神經所表現的一種綜合癥[1]。常見于20—50歲的病人,病人多有彎腰勞動或長期坐位工作史,臨床表現多樣化,病程較長。糖尿病患者的特殊性使其治療與護理也具有了特殊性,與普通患者相比治療和護理起來較困難。2002年4月—2010年4月,我科腰椎間盤突出癥并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我科2002年4月—2010年4月對12例腰椎間盤突出癥并糖尿病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的臨床觀察與總結,男7例,女5例,年齡在39—62歲,術前術后嚴密全程監測血糖,所有患者在整個圍手術期情緒穩定,術后傷口愈合好,無感染情況,無糖尿病并發癥發生。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術前心理護理 術前應與患者及其家屬交流溝通,爭取患者及其親友的信任與配合[2]。可向患者與家屬介紹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相關知識及手術的方法、目的、優點和同期住院手術成功的病例,增強患者及家屬對治療的信心,減輕和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礙。還可介紹手術醫師的情況,在患者面前樹立手術醫生的威信,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使患者主動配合術前各種準備工作,以最佳心態接受手術。
2.1.2 檢測并控制血糖 所有患者入院首先立即進行血糖和尿糖檢測。根據入院評估針對不同患者的不同病情,逐一制訂控制血糖計劃。其次需要定時動態地監測血糖水平,根據監測結果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2.1.3 抗生素的應用 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謝紊亂,白細胞、淋巴細胞功能低下,導致免疫力下降,容易出現感染,特別是呼吸道感染,入院后就使用抗生素,以頭孢抗生素效果較好。對于無感染的患者,也應主張在術前2—3d使用抗生素,以使白細胞特別是中性粒細胞降至正常范圍。術后抗生素持續使用5—7d。
2.1.4 適應性訓練 絕大多數患者不適宜在床上大小便,因此術后床上大小便問題便顯得較為重要。術前應正確指導及訓練患者在床上使用大小便器。同時指導患者床上正確的翻身及術后功能鍛煉的方法以適應術后護理的需要。術前應進行體位訓練,以有助于醫師盡快地完成手術。
2.1.5 做好輔助檢查 如血、尿、便常規,肝、腎功能,凝血功能,心電圖、X線胸片、血糖等檢查。
2.2 術后護理
2.2.1 一般護理
2.2.1.1 術后保持平臥位6h。應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床邊使用血壓、呼吸、血氧飽和度監測儀監測至正常。
2.2.1.2 觀察病人雙下肢皮膚的顏色、溫度和感覺及運動恢復情況。
2.2.1.3 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和量 注意有無腦脊液漏出,是否有活動性出血,若出血、滲漏液量增多或疼痛加劇,應及時報告醫師。 2.2.1.4 觀察手術切口敷料有無滲濕,滲出液的量、顏色、性質,如發現滲濕,應及時重換敷料。
2.2.1.5 加強基礎護理與全身營養 保持床鋪清潔、干燥、平整,術后繼續測定血糖及尿糖,在控制血糖的基礎上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富含纖維素、易消化的糖尿病飲食,以增強機體抵抗力。
2.2.2 并發病的預防與護理
2.2.2.1 手術后即開始腰肌、臀肌的鍛煉,防止肌肉萎縮。
2.2.2.2 術后第1d指導患者進行直腿抬高訓練。患者平臥,保持軀干不動,膝關節伸直,抬高角度以患者感到腰部臀部或下肢有痛感并產生抵抗為止,以后逐漸增加直腿抬高角度及次數,300—500次/d,分3—4次完成,并堅持2個月。
2.2.2.3 術后早期四肢活動,防止肺部感染和廢用綜合征。
2.3 健康宣教
2.3.1 向患者及家屬介紹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在退行性變的基礎上受到積累傷力所致的,所以除了職業病加強預防外,還要注意防止身體肥胖,減輕腰椎負擔。
2.3.2 教會患者及家屬快速血糖儀和尿糖試紙的使用方法,胰島素的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項,做好糖尿病的飲食指導及并發癥的預防與觀察。
3 體會
我科對12例腰椎間盤突出癥并糖尿病的患者圍手術期護理取得滿意效果。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謝紊亂、白細胞、淋巴細胞功能低下,導致免疫力下降,容易出現感染,所以應認真做好出院指導與健康宣教。
參 考 文 獻
[1]婁湘紅,楊曉霞.實用骨科護理學.第一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2,333.
[2]張朝躍.腰椎間盤髓核摘除術.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5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