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剖宮產手術麻醉體會
王和林
【關鍵詞】麻醉學;產科;經驗/總結
筆者自2003年8月至2010年8月開始用腰硬聯合阻滯麻醉法用于剖宮產手術的麻醉,體會如下。
1方法
1.1 采用一點穿刺法針內針技術。麻醉藥注入蛛網膜下腔后,一般應在短時間內調整和控制麻醉平面達到手術需要范圍。
1.2影響平面調節的因素。
1.2.1穿刺部位。
1.2.2患者體位和局麻藥比重:采用左側傾斜30度體位或墊高產婦右髖部,使之左側傾斜20-30度。
1.2.3注藥速度:速度越快范圍越廣。
1.2.4穿刺針斜口方向。
1.2.5麻醉藥性能,劑量,濃度,容積:一般常用0·5-0·75%布比卡因7-9毫克+10%葡萄糖共2毫升注入。
2麻醉管理
蛛網膜下腔阻滯可引起一系列生理擾亂,其程度與平面高低密切相關。
2.1低血壓:增大的子宮壓迫下腔靜脈,回心血量下降,易發生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脊椎神經叢血流增加,硬膜外間隙和蛛網膜下隙因靜脈叢擴張而容積下降,因此注入較少量局麻藥即可得到較廣泛的阻滯范圍[1]。 因此低血壓發生在許多椎管內麻醉的產婦,而且比較嚴重,多數降低都超過基礎值的20%。首要處理措施是補充血容量,并輔用麻黃堿5-10毫克,嚴重者需將子宮推向左側,解除對下腔靜脈的壓迫方能見效。
2.2心動過緩:脊麻時靜脈心臟反射及高位脊麻時心交感神經麻痹而引起心動過緩,可使用阿托品。
2.3呼吸抑制:高位脊麻引起肋間肌甚至膈肌麻痹致通氣量不足,處理為:常規吸氧,輔助呼吸,必要時氣管插管。
2.4惡心嘔吐:誘因常為血壓驟降,腦供血驟減興奮嘔吐中樞,迷走神經功能亢進,手術牽拉內臟[2].處理首先應注意是否有麻醉平面過高及血壓下降,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2.5胎兒娩出后的問題: 椎管內麻醉低血壓可能與羊水進入血管有一定的關系[3],因此要積極處理低血壓,胎兒娩出后常規靜脈或子宮肌肉給縮宮素10-20單位,預防子宮收縮遲緩引起的大出血,但縮宮素靜脈應用時注意速度和量,以防過敏,循環的波動等并發癥。 3體會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剖宮產手術不再是解決困難分娩的應急措施,成為較普遍的分娩方式。產婦剖宮產手術麻醉的選擇根據產婦的緊急程度,母體的狀態,產婦的意愿以及手術的相關情況來決定。無論何種麻醉方式,麻醉前查體時要特別注意心,肺,肝,腎,神經,脊柱,水電解質情況,全面了解有關手術麻醉史,妊娠史,用藥史,產婦現存的主要問題及急需處理的問題,輸液補液情況,尿量等并采取相應措施予以處理,麻醉與手術期應隨時準備對母兒進行復蘇治療。
3.1剖宮產手術麻醉管理最主要的是麻醉平面的控制和血液動力學的維護。
3.1.1藥物:常用0.5-0.75%布比卡因7-9毫克,因用藥量較小,一般不會發生心臟毒性反應。
3.1.2穿刺部位及針口斜面:腰2-3間隙針口斜面向下, 腰3-4間隙針口斜面向上。
3.1.3比重:重比重藥液向下流,輕比重藥液向上流。
3.1.4劑量:劑量越大,平面越廣。
3.1.5容量:容量越大平面越廣。
3.1.6推藥速度:速度越快平面越廣。
3.1.7患者體位:頭高位重比重藥液平面向下擴散,反之頭低位向上擴散。麻醉上平面一般控制在 T 6,既可使血壓下降不至過低,又可抑制牽拉反射。血壓下降達基礎值的20-30%或收縮壓小于90毫米汞柱,在快速補液體的同時給麻黃堿10毫克,嚴重者將子宮推向左側,以解除對下腔靜脈的壓迫。
3.2高位脊麻時常發生心動過緩,要常規心電圖監測及時使用阿托品。
3.3常規吸氧,嚴重時面罩正壓給氧氣甚至氣管插管。
3.4手術中常發生惡心嘔吐,要及時調整血壓,將產婦頭面部向一側傾斜,防止誤吸,胎兒娩出后使用胃復安。
3.5胎兒娩出后及時使用縮宮素,但注意靜脈使用時速度不宜過快。若發生羊水栓塞,輕者吸氧氣,給地塞米松,重者要積極進行復蘇搶救治療
總之,剖宮產手術麻醉是關系產婦和胎兒兩條生命的安全,在圍麻醉期間一定要認真負責,調整好平面,維護好血壓,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治并發癥的發生。
[1] 麻醉學[M]、全國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專家委員會編寫,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09 412 419-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