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小切口手術治療小兒腹股溝斜疝的研討

徐永寧

【摘要】 目的 探討小兒斜疝的治療方式和體會,并總結經驗教訓。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近2年收治的小兒腹股溝斜疝32例的治療和手術情況。結果 32例手術成功,無尿潴留、無陰囊積血等并發癥,小切口疝囊高位結扎術治療斜疝取得了良好效果。結論 小切口疝囊高位結扎術治療小兒腹股溝斜疝,具有創傷小、恢復快、費用低、術后并發癥少、切口美觀、操作簡單易行等優點, 是目前較為理想的方法,值得在基層醫院推廣。

【關鍵詞】 小切口 手術治療 腹股溝斜疝

腹股溝斜疝是兒童常見病、多發病,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和社會醫療保障的逐漸完善,斜疝的治療時機正逐漸趨于低齡化。我院自2008年6月~2010年6月開展小切口手術治療兒童斜疝,取得了滿意療效,現總結資料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兒共32例,男24例,女8例,年齡2天~6歲,平均3.5歲,其中新生兒1例,1~3歲的小嬰兒12例,占總數的37.5%,右側23例,左側7例,雙側2例。巨大疝2例,滑動疝5例,Richter疝1例。年齡最小25天。手術時間15~45 min,平均23 min。

1.2 診斷 根據父母的敘述和醫生的查體,一般可明確診斷,但應注意雙側疝及合并隱睪存在。

1.3 方法

1.3.1麻醉方法:均采用氯胺酮全麻。

1.3.2切口選擇:采用腹股溝區外環口體表投影處斜形切口(平行腹股溝管)長約0.8-1.2cm。

1.3.3手術要點:切開皮膚、皮下組織。

1.3.4手術方法:用紋式鉗交替撐開皮下脂肪、scarper筋膜,用小靜脈拉鉤拉開切口顯露外環口處精索,用血管鉗順肌纖維方向鈍性分離提睪肌,在精索的內前方找到瓷白色疝囊后提出切口外。剪開疝囊將疝內容物還納腹腔,于疝囊頸下約2cm處橫斷疝囊。分離疝囊至疝囊頸, 應特別注意保護精索血管及輸精管,檢查無疝內容物突出,在高位疝頸處用1號線8字貫穿縫扎再單純結扎一道。女性疝患兒則于外環體表投影處找到提睪樣肌肉組織,打開后找到疝囊,然后同前處理。

巨大疝患兒往往疝囊直徑>10 cm且內環口寬大,雖不易嵌頓,但隨著疝囊的日益增大將增加手術的難度并可能導致復發幾率升高,對此類病例我們除了常規高位處理疝囊頸外,還加強、縮小內環處,方法是按Marcy法間斷縫合或“8”字或半荷包縫腹橫筋膜[1];如遠端疝囊特別長則除以上處理外,宜于遠端稍行電灼破壞并 “開窗”,以免形成積液,創窩仔細止血后對攏提睪肌,縫合皮下層,6歲以下兒童切口以生物膠粘合保護,以免尿液污染。

1.3.5術后處理:①供氧至患兒清醒,清醒后正常飲食。②男孩托起陰囊。③創口滲血較多者可予小砂袋壓迫30min。④減少術后腹壓增加的因素,如哭鬧、便秘等。

2 結果

術后患側陰囊水腫3例,其中1~3歲的小嬰兒1例,占總發生量的33.3%。多在術后3天左右好轉,1周內消退。多為男性雙側斜疝患兒,經再手術后治愈。未發生血腫及醫源性隱睪。 3 討論

3.1 一般認為:小兒腹股溝斜疝是先天形成的,胎兒鞘狀突隨睪丸下降時未閉合而成為疝囊,嬰兒出生后由于哭鬧、咳嗽等原因,使腹內壓升高,腸管或其他內臟經內環、腹股溝管和外環疝入而發病,由于右側睪丸下降較左側慢,因此右側先天性斜疝較多[2]。

3.2 本組右側與左側比為3.2∶1,但雙側同時出現亦較常見,本組2例占6.25%。因此診斷一側斜疝時,一定要注意對側情況,必要時同時處理,避免二次麻醉及手術。

3.3 本組有1例行一側疝術后1個月以上因對側嵌頓疝而手術,另外,Richter疝嵌入腸管較少,加以肥胖,一定仔細觸診并與腹透、超聲相結合,患兒有血便史注意與腸套疊相鑒別。

3.4 本組年齡最小的25天的患兒是因為多次發生嵌頓才決定提前手術。

3.5 該病治療應屬擇期性手術,以選擇適當時機為宜。體弱多病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的小兒,長期咳嗽使疝發作頻繁,家長要求治療的心情常較迫切,應說服家長,先治療原有疾病,再選擇合適時機手術?;加袊乐丶膊∪缧呐K病、肺結核病的患兒應暫緩手術。

3.6 術后陰囊水腫發生率較高,考慮有如下因素所致:患兒組織嬌嫩,局部血運豐富,此特點尤以新生兒疝及小嬰兒疝為甚;分離創面廣泛;未對影響睪丸、精索血液回流的局部解剖給予足夠重視。

3.7 在總結和思考后我們認為除了應該更加注意操作輕柔和盡量減少剝離面外,還應特別重視小兒精索血管是較散在地緊貼在疝囊邊上的這一解剖特點,盡可能地將精索血管游離到距結扎線>0.5cm處,效果滿意。腹腔鏡下疝修補術已廣泛運用于成人,為創造足夠的手術視野和操作空間,腹腔鏡需要數個切口,手術時間延長及相應的麻醉時間延長,這些都是要考慮的因素,因此在嬰兒和兒童中此微創技術的使用仍然受到限制。由于嬰兒和兒童腹股溝斜疝可經小切口在20~30min內完成,幾乎無死亡率且恢復快,在嬰兒和兒童中腹腔鏡修補術幾乎沒有優勢[3]。但是醫學技術日新月異,已有同道以5mm腹腔鏡 “一孔法”治療小兒斜疝并獲良效[4],值得我們進一步學習和研究。

參 考 文 獻

[1] 馬頌章.疝外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02-103.

[2] 吳階平,裘法祖.黃家駟外科學,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2,968-969.

[3] 吳曄明.小兒外科原則.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6,468.

[4] 黃建彪,鄭小鋒.一孔法腹腔鏡小兒腹股溝斜疝高位結扎術.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07,30(1):63.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