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老年人潰瘍病穿孔64例圍手術期處理體會
羅香田 郭樹芳
【關鍵詞】 潰瘍病;穿孔;老年人;圍手術期處理
【關鍵詞】 潰瘍病;穿孔;老年人;圍手術期處理
我院自1985年6月―2004年6月收治60歲以上老年人潰瘍病穿孔64例,現就其圍手術期處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男52例,女12例;年齡60~81歲,平均654歲。既往有潰瘍病病史表現者56例(875%),病程2~42年;營養不良者58例(906%)。全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脫水,入院時休克15例,治療過程中休克8例,休克發生率359%。64例病人中46例(719%)并存有一種或多種疾病,依次為:慢性氣管炎或肺心病、冠心病、高血壓病、心律不齊、慢性泌尿系感染、肺結核、肝硬化和糖尿病等。治療結果:死亡9例(141%),其中死于中毒性休克5例,肺部感染、心肌梗死、腦血管意外、肝功能衰竭并切口裂開各1例,其余均治愈出院。
2 討論
老年人潰瘍病穿孔是手術治療的絕對適應證,其病死率高,文獻報道為212%[1](本組141%)。老年潰瘍病穿孔的特點是:并存病多(本組占719%),休克發生率高(本組占359%,其中4例死于休克),對麻醉及手術的耐受性差;故正確處理老年人潰瘍病穿孔圍手術期的有關問題至關重要。
術前準備:①詳細收集病史,全面系統查體,完善各項輔助檢查,做到對病人病情全方位了解。②休克的防治。入院后立即吸氧,迅速建立輸液通路。未休克的病人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脫水,原因是老年人體液特點為低滲,而細胞內常處于水電解質貯存不足狀態,加之病人嘔吐、禁食和治療中的胃腸減壓,因此給予快速補液、輸血,提高血容量,糾正貧血和低蛋白血癥,維持水電解質平衡,靜脈應用抗生素,使其調整到手術前的最滿意狀態。
麻醉和手術方式的選擇,應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通暢,保證供氧,防止CO2蓄積。目前所用全麻藥物對心血管系統影響小,肌肉松弛和鎮痛效果好,安全性大。在手術方式上對能耐受手術及腹腔污染不重的病人,盡可能行胃大部切除,對休克及并存病多的病人,采用穿孔修補術,而不能一味追求胃大部切除。
術后處理:①積極治療并存病的同時預防肺部并發癥的發生,對高血壓病者使血壓降低原血壓的20%左右;對糖尿病病人,使血糖控制在6~10 mmol/L,無酮體。幫助和鼓勵病人咯痰、排痰,給予霧化吸入和化痰藥。對有慢性氣管炎、肺氣腫呼吸困難者,應及時行氣管切開。當動脈氧分壓低于8 kPa時應進行輔助呼吸。②加強心臟監護。對術前有心臟病的病人尤應注意,對心功能不全者,及時給予保護心肌與強心藥物。③加強營養支持。本組切口裂開死亡1例,低蛋白血癥是其原因之一。所以,術后應繼續應用抗生素,加強營養支持,維持酸堿平衡,以安全度過圍手術期。
參考文獻
1李榮,羅成華老年人急腹癥的診斷與剖腹探查[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3,23(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