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經腹腔鏡行胃腸道手術前改進置胃腸減壓時間的分析
佚名
: 作者:張梅 李婉麗 史德麗 張麗娟
【摘要】 目的 探討不同時間留置胃腸減壓對新生兒經腹腔鏡行胃腸道手術的影響。方法 選擇2003年12月—2005年12月(對照組)和2006年1月—2008年1月(實驗組)行胃腸道手術的患兒各50例,實驗組采用術前晚22時禁食留置胃腸減壓;對照組采用術晨3時禁食、7時留置胃腸減壓,對比觀察2組不同時間留置胃腸減壓對手術的影響。結果 實驗組小腸脹氣發生率(2% vs. 14%,P<0.05)、麻醉過程中反流發生率(4% vs. 16%,P<0.05)及手術時間〔(98±24)min vs. (108±29) min, P<0.05〕均明顯少于對照組。結論 新生兒腹腔鏡手術患兒術前晚22時禁食留置胃腸減壓可以明顯減輕胃腸道脹氣,充分暴露術野,縮短手術時間,減少麻醉過程中的反流現象。
【關鍵詞】 胃腸道手術;新生兒;腹腔鏡;置胃腸減壓時間
腹腔鏡手術具有手術創傷小、術后恢復快、腹部瘢痕小、住院時間短等優點[1],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經腹腔鏡行新生兒胃腸道手術時對胃腸道的準備要求嚴格,留置胃管抽出氣體和部分液體可縮小胃體積,減少腸脹氣,充分暴露手術視野,避免誤傷其他器官,還可預防麻醉過程中因反流而導致的窒息[2]。因此,有效的胃腸減壓是縮短手術時間和預防麻醉過程中反流現象的重要措施之一。我院采用的傳統方法是術晨3時禁食、7時留置胃腸減壓,由于放置胃腸減壓時間短,不能充分引流出消化道內的氣體和液體,膨脹的腸腔影響手術視野、增加麻醉過程中反流的發生率。我們從2006年1月開始改進了放置胃腸減壓的時間,并觀察不同放置胃腸減壓時間對引流效果的影響,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03年12月—2008年1月我院收治的需行胃腸道手術的新生兒,按照放置胃腸減壓時間的不同分為對照組(2003年12月—2005年12月收治的50例患兒)和實驗組(2006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50例患兒)。實驗組:男38例、女12 例,年齡4~66天,平均年齡26天;體重2.2~7.9 kg,平均5.3 kg;先天性幽門狹窄24例、先天性腸旋轉不良8例、先天性巨結腸18例。對照組:男41例、女9 例,年齡5~64天,平均年齡25天;體重2.3~8.3 kg,平均5.4 kg;先天性幽門狹窄24例、先天性腸旋轉不良8例、先天性巨結腸18例。2組患兒的年齡、營養狀況、疾病種類、分型等均相似,同時為避免術者的操作因素等對本研究的影響,入選者均為同一醫療組的病例。
1.2 置胃腸減壓的時間及方法 實驗組采用術前晚22時禁食留置胃腸減壓,同時補充電解質至手術時,以維持體液平衡,夜間患兒哭鬧嚴重時以3%水合氯醛2 ml/kg經胃管注入,以減少因哭鬧引起的胃腸道脹氣。對照組采用術晨3時禁食,同時補充電解質至手術時,7時置胃腸減壓。2組病例均放置硅膠胃管(蘇州邦威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接負壓引流袋(揚州永寧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1.3 觀察指標 以術晨平均引流量、胃腸道脹氣發生率、手術時間、麻醉過程中反流的發生率、平均住院天數作為觀察指標。
1.4 統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 結 果
2.1 2組小腸脹氣率、麻醉過程中反流發生率的比較 表1顯示,實驗組胃腸道脹氣發生率及麻醉過程中反流的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 表1 2組胃腸道脹氣,麻醉意外發生率比較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2組平均術晨引流量、手術時間、住院天數比較 表2顯示,實驗組術晨平均引流量多于對照組(P<0.05),平均手術時間和平均住院天數短于對照組(P<0.05)。表2 2組用術晨平均引流量,手術時間、平均住院天數比較與對照組比較:*P<0.05
3 討 論
由于腹腔鏡手術具有術后進食早、輸液及抗生素應用時間短、住院時間短、手術創傷小、患兒康復快等優點,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腹腔鏡手術均是在腹部切3個小口置入3個套管針(trocar),放入腹腔鏡,通過腹腔鏡鏡頭觀察術野進行各項操作,所以充分暴露術野在腹腔鏡手術中尤其重要。因小兒腹膜的表面積相對于體重比例大[3],但其實際腹腔容積小,相對于有限的腹腔容積,扁平的胃腸道可最大限度地暴露術野。我院傳統采用術晨7時留置胃腸減壓,至手術開始時間一般只有2 h,由于時間短不能充分引流出胃腸道內的積液、積氣,膨脹的胃腸道嚴重影響術野,給操作帶來不便,使手術時間延長;另外,短時間留置胃腸減壓不能充分引流出胃腸道內積氣、積液,增加了麻醉過程中反流的發生。本研究改進了禁食置胃腸減壓的時間,考慮到其他因素可能對本研究的結果帶來一定的影響,故在樣本選取時對研究對象進行了嚴格篩選,入選者均為同一醫療組的病例,同為胃腸道手術,病種與類型相似,力求減少手術方式、術中操作、基礎疾病的干擾。結果顯示:①有效的胃腸減壓可充分暴露術野,縮短手術時間。實驗組采取術前晚22時禁食、胃腸減壓,可隨時引流出因患兒哭鬧時咽下的氣體,同時有足夠的時間引流出胃內特別是腸道內的積氣、積液,扁平的腸道增加了腹腔的空間,可充分暴露術野,利于手術操作。同時補充電解質維持體液平衡,必要時給予3%的水合氯醛胃管注入,以避免患兒過多的哭鬧而咽下大量的氣體。②有效的胃腸減壓可減少麻醉過程中反流的發生率。術前12 h的胃腸減壓使消化道內無過多的積氣、積液,減少了反流的發生率,降低了麻醉的危險性。
[1] 張宏偉,曹 慧,劉豐麗,等.先天性巨結腸癥腹腔鏡Soave改良根治術的體會[J].腹腔鏡外科雜志,2007,12(2):132-133.
[2] 宋麗麗,鄭連華,周玉璽.小兒腹腔鏡手術15例圍術期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7,13(4):74.
[3] 鄭劍秋.新生兒腹腔鏡手術的麻醉管理[J].微創醫學,2007,2(4):287-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