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婦產科不同層次護理人員繼續醫學教育課程設計
李少華 王敏 郝冰
: 摘 要:對我院婦產科不同層次護理人員繼續醫學教育課程設計進行探討研究,從而為培養更優秀的婦產科醫護人員奠定基礎。采用學術交流、互聯網教學、媒體教學等多種方法來進行婦產科不同層次護理人員繼續教育。通過綜合方法,各層次的醫護人員熟練掌握了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且自我修養以及職業道德都得到進一步升華。繼續教育對婦產科不同層次的醫護人員是十分重要的,可以提高其綜合技能,提高工作效率。
關鍵詞:婦產科;不同層次;繼續醫學教育
醫學教育一般分為兩個階段:基礎教育階段與繼續教育階段。而學校教育為醫護人員提供了基礎的理論知識。但更多的醫學新理論、醫學知識以及專業技術多來源于畢業后的繼續教育與長期的醫學實踐。 繼續醫學教育不僅是保持教育連續性與進展性的需求,也是各醫護人員在臨床實踐以及業務水平上的提高。而繼續醫學教育對婦產科醫護工作者在不斷更新基本理論、完善臨床思維以及提高專業技能等方面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而課程的完善與設計是至關重要的。
1 背景資料
1.1培訓人員與帶課人員
我院接受繼續教育的人院均為婦產科工作人員,其中包括新入院的護士、住院醫師、護理人員以及管理人員。因此,人員數量多,職稱以及級別不同,使得各人員的知識儲備與臨床經驗不同,從而課程設計就要完整化與全面化。授課人員均為資深婦產科專家,
1.2繼續醫學教育的現代要求
隨著近幾年醫學科學的發展,醫學人才的不足的弊端就顯現出來,因此我們必須要加強學習, 更新觀念,接受繼續醫學教育。現今,人們對醫學的認識已由生物學觀點,擴展到心理學與社會學等學科的范圍,醫學模式也由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化。因此,醫務工作者要不斷完善人類自身以及其生存的條件,而恢復、維護和增進健康,已經成為新型的醫學目的。
1.3機遇與挑戰
隨著醫學科學的不斷發展,國內醫生的就業崗位競爭也隨之加劇。知識老化,觀念落后以及素質較低的醫務人員以達不到社會需求的標準。而科學技術以及優越的學習條件已成為婦產科醫護人員提升自身能力的最佳機遇。
2 課程研究
2.1學術研究
首先,專家座談會。
由國家級、省級的婦產科專家進行講座會談,組織學術講座,對一些疑難病例進行討論研究,對臨床護理上的常見問題進行解決與分析。 其次,壁報交流。
婦產科參加繼續教育的人員有什么問題時可以在壁報上登出,大家相互交流,進行研討,這樣可以公示化較好,可以加強不同層次人員之間的知識技能交流,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同步提升自我水平。
最后,面對面交流。
組織座談會,個人員可以面對面進行交流,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活躍了學術氛圍 ,提高了醫務人員的工作能動性以及醫學科研的積極性。而不同級別,層次的醫護人員亦可根據自身需求提出疑問,然后大家幫助分析解決,這樣,大家不僅問題得到解決,并且也吸收了不同方面的知識,做到人人是師。
2.2遠程教學
繼續醫學教育要根據不同的對象,設置不同的繼教內容,按不同層次的受教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分層教育。而多媒體比較適合這種教育方法。隨著計算機網絡的高速發展孕育產生了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醫院聯系高等院校進行教學活動,不受時間、空間的約束,進行多媒體教學,可以集文字、圖片、聲音為一體,增加教學內容的娛樂性,提高各受教人員學習的積極性。進行網絡講座,疑難問題解答以及病例討論,并且可以通過網絡了解到醫學上的最新資訊與動態,且各人員可以無顧忌的提問、發表意見等。并且網絡知識十分豐富,不同層次的人員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篩選學習。各層次的受教人員節省經費的同時節省了時間,避免了實際教學的不便與壓力。
2.3媒體教育
利用電視廣播等媒體工具,專家對電視廣播中提到的醫學知識進行教育,介紹醫學動態,臨床技能進行演習和系統的講解。根據不同層次人員的需求進行不同講解。
3 結語
隨著醫學科學的不斷發展,婦產科的位置也隨之升高。知識老化,觀念落后以及素質較低的醫務人員以達不到社會需求的標準。醫院在職人員更應該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與業務水平,繼續醫學教育可以給這些人員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與幫助,而不同層次的人員因為自身知識、受教育水平的不同,導致其課程授業上的困難,因而繼續醫學教育要根據不同的對象,設置不同的繼教內容,按不同層次的受教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分層教育。
[1]何紅媛.關于我國醫療人員醫學繼續教育模式的探討[J].繼續教育研究,2007(2):12-13.
[2]劉楊,樊鑫淺.談中國醫學教育中的PBL教學模式[J].遼寧醫學院學報,20075( 1):33-35.
[3]張愛京,孟璐.網絡技術在繼續教育中地應用初探[J].繼續醫學教育,2006(32 ):22-24.
[4]于月成,李紅梅.重視繼續醫學教育建設學習型醫院[J].西北醫學教育,2005(2):218-219.
[5]薛瑜,毛萌.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在繼續醫學教育中的應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8(11):1356-1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