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1例燒傷伴酒精性精神障礙患者的護理及體會
鄭婉珍
【摘 要】 報道1 例燒傷伴酒精性精神障礙患者的護理。護理要點集中在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安全管理、創面護理、心理支持、營養支持。本例住院共236 天,燒傷基本愈合,無明顯精神癥狀,但因未注重早期功能鍛煉而致膝關節功能障礙。
【關鍵詞】 燒傷;酒精性精神障礙;護理
1 臨床資料
患者男,41 歲,因右下肢深2度燒傷、酒精性肝病、病毒性乙肝于2010 年2 月4 日收住入院。入院前2 天因喝酒后吸煙,將煙蒂扔在床上起火,致右臀及右下肢深2度燒傷,面積約15%,曾就診我院急診室,因患者精神癥狀重、燒傷面積大,予簡單處理并補液后轉余姚市人民醫院,又因患者病情較重建議轉上級醫院治療,故轉寧波市人民醫院治療,予清創包扎、補液等對癥治療后未見明顯好轉,建議上級醫院治療,患者家屬拒絕。回家給予補液等對癥治療,因家屬不愿眼睜睜的看著患者死去,再次強烈要求在我院住院治療。入院后查體:神志不清,狂燥,胡言亂語,高熱,雙瞳孔等大等圓,對光反射存在,肝肋下2 指,右臀及右下肢深2 度燒傷,面積約15%。入院后遵醫囑予補液、抗感染、加強創面處理、營養支持等對癥治療,同時請市精神病醫院專家會診,確診為酒精性精神障礙,予利培酮口服液、氯丙嗪片、安坦片口服控制精神癥狀。2010 年2 月20 日,因患者病情基本控制,精神癥狀減輕,創面深2 度處有新生肉芽組織生成,無厭氧菌、綠膿桿菌感染,3 度燒傷已結痂。再次建議轉省級醫院治療。患者就診于省武警醫院,因麻醉風險,未行手術治療,住院半月。于3 月5 日再次入住我院。檢:右大腿外側3度燒傷,面積約7%,右臀部及右下肢深2 度燒傷,面積約8%。結痂處創面基本脫落,部分肌肉與肌鞘外露,小腿及臀部創面呈淺紅及紅白相間,表面有少量滲液,基底部腫脹,疼痛、感覺遲鈍。繼續予補液抗感染換藥治療。于8 月14 日行右下肢島狀植皮術,9 月30 日創面基本愈合,精神癥狀緩解出院。隨訪一年,患者精神癥狀控制好,生活基本能自理。
2 護理
2.1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患者神志不清,狂燥,胡言亂語,高熱、右臀及右下肢深2度燒傷,面積約15%。應密切監測生命體征的變化,隨時記錄和報告并及時處理。護理操作時動作要輕,事前先征得患者的同意,服務態度要好,勿激惹病人。對口服的精神類藥物,一定要確保病人服下才離開,注意觀察用藥反應,根據不同藥物,合理調整輸液滴數,確保輸液順利進行,準確記錄每日出入量,保證患者足夠的攝入量,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每次換藥時,注意觀察創面有無水腫、滲出液的多少、創面的顏色、有無腥臭及肉芽組織生長情況,有膿液時,及時外送行細菌培養并藥敏實試驗,正確選用抗生素,合理用藥。高熱時可采取物理降溫,鼓勵患者多飲水,每日飲水量1000~2500 ML,補充消耗的水分。 2.2 安全管理
為病人提供單獨的房間并做好消毒隔離,病房用具應專用,接觸病人前后要洗手,防止交叉感染[1]。因本例患者狂躁不安、有幻覺,易發生誤傷誤殺行為,因此要求家屬24 小時不間斷陪護,正確使用約束帶,確保床欄完好,預防墜床等意外的發生,同時做好皮膚護理,勤翻身,防止壓瘡。對精神類藥物,要嚴加看管,確認患者服下后才離開。
2.3 創面的護理
對創面采取包扎療法,此法便于護理和病人移動或活動,有利于保護創面[2]。護理時,首先應協助醫生實行包扎療法。經清創處理后,涂濕潤燒傷膏于凡士林紗布,覆蓋創面,其上再覆蓋2-3CM厚的吸水性強的紗墊,用繃帶自肢體遠端向近心端包扎,注意顯露指趾末端。認真觀察血液循環并抬高患肢,注意保持肢體功能位置。保持敷料清潔干燥,如外層敷料被浸濕三分之二時,及時更換。注意創面是否有感染。若發現敷料浸濕有臭味,傷處疼痛加劇,伴高熱,血白細胞計數增高,均表明創面有感染,立即報告醫生,及時檢查創面,加強換藥。后期因精神癥狀控制較好,焦痂處予島狀植皮,效果好。
2.4 心理支持
利用社區的地理優勢,人情優勢,讓家屬24 小時、連續不間斷、輪流照顧患者,讓患者感覺到自己是家中的重要成員。告知家屬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護士態度和藹,運用良好的護患溝通技巧,在每項操作前取得患者的同意,使操作順利進行。對患者取得的一點點進步,及時給予鼓勵、表揚。使患者樹立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2.5 營養支持
剛開始,患者體溫高,代謝快根據其病情和飲食習慣,給予面條湯、米粥、牛奶、果汁等易消化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少量多餐。并按醫囑輸注血漿、氨基酸、脂肪乳劑等。后根據患者的口味,提供色、香、味俱全、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飲食,確保患者所需能量,促進創面愈合。
3 護理體會
燒傷患者,及時治療,一般預后較好。但因本例患者伴有嚴重的精神障礙,使得治療護理變得更加復雜,反復轉院,增加了創面感染的機會,早期未重視功能鍛練,使得膝關節僵硬。通過本例患者,使我們意識到,利用我們社區優勢,我們也能治愈病情復雜患者,同時也意識到護理中的許多不足,專科護理知識欠扎實,健康宣教不到位,早期功能鍛煉未重視、只注重生命而忽視生命質量。目前已步入老齡化社會,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性已顯而易見,各種各樣的病人都會就診在社區,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學習業務知識,更好的為社區服務。
文獻資料
[1] 繩宇.護理學基礎[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8: 105.
[2] 嚴鵬霄,等.外科護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