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從藥效學角度研討黃芩“道地性”內涵

佚名

作者:楊巧芳,孟慶剛,楊忻,宋琳莉

【關鍵詞】 黃芩;道地性;內涵;藥效學

從藥效學的角度來講,“道地”是一個質量概念,但其質量優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筆者就黃芩“道地性”的內涵從藥效學角度作理論上的粗淺探討,庸俗疏漏之處懇請同道斧正。

1 “道地藥材”概念的來源及含義

陶弘景關于“諸藥所生,皆的有境界”和“江東以來,小小雜藥,多出近道,氣力性理,不及本邦”的論述,是“道地藥材”概念最早的雛形。早在唐貞觀年間,政府依據自然形勢,把全國分為關內、河內、河東、河北、山南、淮南、江南、隴石、劍南、嶺南10道。此后,孫思邈在《千金翼方·藥出州土》篇中專門記載了10道各州的地產藥材,這是當時有關藥材分布最全面的記載,也是“道地藥材”這一名詞產生的主要依據[1]。明代《本草品匯精要》在每藥下均專列“道地”一條,始創“道地”一詞,此后在《牡丹亭·藥》中“道地藥材”一詞首次出現。歷代醫家對“道地”含義有不同的認識,黃氏等[2]總結歷代醫家對“道地”大致有3種解釋:①“道地”本指各地特產,后來演變成貨真價實,質優可靠的代詞;②“道地”亦作“地道”,“地”是指地理、地帶、地形、地貌,“道”是指按地理區域劃分的名詞;③“道”是生物學上的“居群”,是一個具有共同基因庫的由交配和親緣關系聯系起來的同一物種的個體群,是由基因型與環境改變共同作用的結果。而《生物多樣性公約指南》提出了狹義的“中藥材道地性(geoherbalism)”概念則更為簡潔明了,即“同一物種由于生態環境差別極大,或因物種的性別、年齡、栽培、生理病理、生長階段,或因加工技術使得該物種所形成的藥材質量發生了真偽優劣的變化”。那么,我們可以認為,從藥效學的角度簡言之,藥材的“道地性”是指由于生態環境等的差別導致不同產地同種藥材藥用功效的差異,即在長期的臨床用藥過程中總結出同種藥材療效較好產地的藥材,稱為“道地藥材”。

2 黃芩的“道地性”及道地黃芩的研究 黃芩為唇形科植物,傳統的入藥部分為干燥根,根據類別的不同可分為正品黃芩、粘毛黃芩、滇黃芩、甘肅黃芩、薄葉黃芩、麗江黃芩、川黃芩等。這幾種黃芩不僅品種不同,在地理分布上也有很大差異。如粘毛黃芩分布在內蒙古、山西、河北等地,生于沙礫地、荒草或草坡;滇黃芩分布在四川、云南等地,生于山區林邊或疏林間;甘肅黃芩分布在甘肅、陜西及山西,多生于石山地向陽草坡上;薄葉黃芩分布在東北至寧夏等地;麗江黃芩分布在云南西北部,生于灌叢、草坡或松林下;川黃芩分布在四川西部,生于草坡、高山森林緣。

傳統意義上常用的黃芩是正品黃芩,而正品黃芩也廣泛分布在東北和西北地區,如山東、山西、吉林、河北、內蒙古等地,隨產地的不同,其性質和質量也有差異。一般認為,黃芩以山西產量最大,以承德熱河黃芩質量最佳,為道地藥材。但查閱胡世林等主編的《中國道地藥材》(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年)一書,并未見明確的說明。黃芩的主要活性成分有黃芩苷、黃芩素、漢黃芩苷、漢黃芩素、黃芩新素等,其中以黃芩苷的含量最高,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作為檢測黃芩的質量標準[3]。研究者對不同產地正品黃芩的黃芩苷含量進行檢測[4],結果顯示,山東產黃芩的黃芩苷含量較其他產地的要高;河北是黃芩的道地產區,其黃芩苷含量不高,但藥效學實驗顯示其某些療效確實較好[5]。那么,承德熱河黃芩是否是道地藥材?其藥效質量是否如傳統認為的各種功效都是最佳?抑或是不同產地的黃芩其藥效的優勢不同?這種功效的優勢不完全與黃芩苷的含量成正比,究其原因為何?

3 從藥效學角度探討黃芩“道地性”的內涵

3.1 不同產地的黃芩其療效優勢不同

黃芩性味苦寒,臨床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三大功效,常用來治療濕熱痞悶、瀉痢、肺熱咳嗽、少陽寒熱、癰瘡腫毒、血熱吐衄、胎動不安等多種疾病。傳統認為的道地藥材,只是在臨床經驗的基礎上得出的結論,而對此結論的真偽,后世醫家只是按經驗用藥,并未用現代方法去證實,即便有藥效學實驗的報道,也只是局限在黃芩解熱抗炎的效果上,況一家之言不能表明其療效確實最佳。古有“離其本土,則質同而效異”之說,黃芩的品種不同,其分布的地理位置亦有差異,在功效上的差異也顯而易見。相同品種的黃芩,由于其地理位置的差異,氣候環境、產地土質及水源的不同,功效指向亦會有所不同,如浙貝母長于化痰而川貝母長于潤肺等。

3.2 黃芩的活性成分配比不同

黃芩的活性成分主要有黃芩苷、黃芩素、漢黃芩苷、漢黃芩素、黃芩新素等,而黃芩苷的含量最高,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作為檢測黃芩質量的標準。但研究發現,療效質量與黃芩苷的含量并非正比關系,因此,道地藥材的質量控制應該有更合理的評價標準,目前常以個別有機成分(即所謂的有效成分)來衡量中藥材的質量,并不妥當[6]。研究表明,黃芩各主要活性成分大多都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抗氧化和抗癌的作用,但這些作用具體的有相同部分,也有其差異。如黃芩各活性成分的對比研究顯示,在藥代動力學方面,口服黃芩苷和黃芩素在血清學和藥代動力學方面有著巨大的差異,黃芩苷達到峰濃度的時間較黃芩素大大延長,且血清峰濃度較黃芩素低,這意味著黃芩苷比黃芩素吸收的更慢更少;黃芩苷在體內至少有部分轉化成黃芩素被吸收[7-8];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可通過抑制腸道微生物減少黃芩苷分解成黃芩素,進而影響黃芩苷的吸收、代謝和功效。在藥理作用方面,比較黃芩素、黃芩苷和漢黃芩素在治療急性實驗性DSS誘導的結腸炎的效果顯示,黃芩素能夠改善如體重減輕、血紅蛋白含量減少、直腸出血等腸炎的癥狀,以及其他病理和生化指標;黃芩素的作用和50 mg/kg的柳氮磺胺吡啶相似,而黃芩苷和漢黃芩素無此作用;黃芩素和漢黃芩素能而黃芩苷不能抑制白細胞介素(IL)-1誘導的IL-6和IL-8以及IL-6和IL-8 mRNA的產生;漢黃芩素能而黃芩苷和黃芩素不能抑制NF-KappaB粘合活性;黃芩素有抗致病酵母菌的特殊活性,而黃芩苷則無此功效,其原因是黃芩素抑菌活性與其分子結構中的7號位上的羥基有關[9-10]。因此,黃芩發揮藥效作用的不僅僅是黃芩苷,而其他活性成分如黃芩素在其中也可能起著關鍵性的作用。那么,活性成分的不同組合是否可以代表黃芩的質量特征,活性成分的配比不同是否是黃芩療效差異的物質基礎呢?

3.3 活性成分與金屬離子的耦合作用

研究顯示,不同產地的同種藥物所含的微量元素差異很大。道地天麻所含的鉬、鉻、鈷、銣、錳、銅等明顯高于非道地天麻;青海道地藥材大黃與市售普通大黃所含的錳、鐵、鉬等微量元素有較大差異。所以,有人認為道地藥材與普通藥材相比,質優效高的關鍵在于微量元素的差異。關于黃芩的研究亦顯示,不同產地的黃芩其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同[11]。雖然黃芩苷是黃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但不論在藥材還是人體內,黃芩苷不完全以游離態存在,而是與金屬元素形成金屬配合物的形式存在。研究發現,黃芩苷金屬配合物的抗氧性能較單純黃芩苷或單純金屬離子的抗氧性能都要強,且不僅僅是二者的簡單加和,其生物利用度和抗氧化活性都大于單純的黃芩苷[12]。所以,黃芩中金屬元素含量的高低對黃芩的療效有一定的影響。那么,黃芩的活性成分與金屬耦合后作用的加強是否是道地黃芩質量較好的原因之一呢?哪些金屬元素配合發揮作用更強?機制為何?

4 小結

中醫藥學要迅速發展,臨床療效是關鍵,而臨床療效與中藥的質量又息息相關。“道地”是質量的象征,質量是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所以,關于藥材“道地性”內涵的探討有其積極的現實意義。以上關于藥材“道地性”內涵的粗淺分析只是建立在文獻基礎上的理論推測,而真正要發現其內涵的本質,還需要我們在此理論假設的基礎上切實進行一些實事求是的研究。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