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ICU病房革蘭氏陰性桿菌耐藥性淺析

許航 李曉峰 趙海軍

【摘要】 目的:了解我院重癥監護病房革蘭氏陰性桿菌的分布和耐藥性情況. 方法: 使用紙片擴散法對276株臨床分離菌進行抗菌藥物敏感試驗. 結果:分離出最常見的5種菌依次為:不動桿菌屬、大腸埃希氏菌、克雷伯菌屬、銅綠假單胞菌和嗜麥芽窄食單胞菌.ESBLs在大腸埃希氏菌和克雷伯菌屬中的檢出率分別為41.1%和52.2%.非發酵菌對大多數抗菌藥物高度耐藥.結論:加強耐藥性監測,合理使用抗菌素十分重要.

【關鍵詞】 革蘭氏陰性菌 細菌耐藥性 重癥監護病房

0引言

革蘭陰性桿菌仍是目前各種院內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及時了解革蘭陰性桿菌的分布特點及耐藥性變化的趨勢,對于指導臨床合理用藥,提高治愈率有重要意義.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200306/200512我院ICU住院患者的痰,尿液,胸腹水及引流液,血液,傷口分泌物及留置導管等標本,分離出革蘭陰性桿菌共276株.同一患者相同部位標本的相同菌株,視為同一菌株,不重復藥敏試驗.培養基質為英國Oxoid公司MuellerHinton Agar培養基,中國藍玫瑰紅瓊脂由杭州天河微生物試劑有限公司生產.藥敏紙片由英國Oxoid公司生產.

1.2方法

細菌鑒定采用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生產的VITEK32型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GNI+卡鑒定.以大腸桿菌ATC25922、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菌株為質控菌,采用NCCLS推薦的紙片擴散法(KirbyBauer,KB)進行藥敏試驗.藥敏結果根據美國國家實驗室判斷標準NCCLS(2003)藥敏試驗標準判定.用雙紙片擴散法對大腸埃希菌、克雷伯菌屬進行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檢測.

2結果

2.1細菌鑒定從439株臨床分離菌株中共取得符合要求的276株革蘭氏陰性桿菌,其中腸桿菌科細菌120株(43.5%),葡萄糖非發酵菌147株(53.3%),其他革蘭氏陰性菌(3.3%).最常見的前5位細菌依次是:不動桿菌屬69株(25%),大腸埃希氏菌51株(18.5%),克雷伯菌屬46株(16.7%),銅綠假單胞菌38株(13.8%)、嗜麥芽窄食單胞菌31株(11.2%). 標本以痰液最多見(57.9%).其次是尿液(23.9%).

2.2革蘭陰性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性各種革蘭氏陰性桿菌對頭孢噻吩總耐藥率最高(93.6%),對亞胺培南的總耐藥率最低(26.1%),素耐藥率平均為71.7%.在所分離的大腸埃希菌中有21株ESBLs陽性、克雷伯菌屬中有24株ESBLs陽性,產酶率分別是41.2%和52.2%. 2.2.1腸桿菌科細菌亞胺培南對本組細菌的抗菌活性最強,產酶組大腸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屬的敏感率仍可高達95.2%和95.8%. 頭孢吡肟、頭孢他啶對兩組非產酶菌株的敏感性分別為66.7%,77.3%和50.0%,68.2%.產酶菌株對頭孢吡肟、頭孢他啶等β內酰胺類較非產酶菌株產生耐藥;對阿米卡星、環丙沙星等也較非產酶株耐藥.亞胺培南、頭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它唑巴坦在產酶組有較好的抗菌活性,保持高度敏感性.腸桿菌科細菌及ESBLs陽性大腸埃希菌、克雷伯菌屬對抗菌藥物的敏感率和耐藥率有差異(表1,2).表1腸桿菌科革蘭陰性菌對抗菌藥物的敏感率和耐藥率(略)表2ESBLs陽性大腸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屬對抗菌藥物的敏感率和耐藥率(略)

2.2.2非發酵革蘭陰性菌非發酵菌對亞胺培南的耐藥性高,以嗜麥芽窄食單胞菌耐藥率最高(100%),銅綠假單胞菌對亞胺培南、頭孢他啶和頭孢吡肟的耐藥率在30%以上,對頭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它唑巴坦的敏感率都在70%以上.不動桿菌屬對大多數抗菌藥物呈高度耐藥,對頭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藥率低(10.1%).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對亞胺培南和大多數頭孢菌素高度耐藥,環丙沙星和頭孢哌酮舒巴坦相對敏感(表3).表3非發酵革蘭陰性菌對抗菌藥物的敏感率和耐藥率(略)

3討論

ICU病房是危重患者和重癥感染患者的集散地,在不斷升級的抗菌藥物壓力下,選擇出不同于普通病房的革蘭氏陰性耐藥菌.本研究對我院ICU病房革蘭氏陰性菌耐藥監測結果顯示:革蘭陰性菌對哌拉西林、二代及三代頭孢菌素和氨基糖苷類的總體耐藥率均比普通病房高[1-2].

大腸埃希菌、克雷伯菌屬等腸桿菌屬對哌拉西林的耐藥率在50%以上,對阿米卡星有較高敏感性,耐藥率在50%以下,對亞胺培南高度敏感.本組資料顯示兩組細菌產酶率分別為41.2%和52.2%,且產酶組耐藥率明顯升高,后者與ICU病房三代、四代頭孢菌素的廣泛使用有關.嚴格限制某些三代頭孢菌素的濫用,采用抗菌藥物的策略性輪換使用可能會緩解細菌耐藥性的產生.研究還顯示非發酵菌在本病房的耐藥率極高.對第三代頭孢菌素的總體耐藥率在60%以上,對亞胺培南的耐藥率在50%以上.除嗜麥芽窄食單胞菌、洋蔥伯克霍爾德菌、黃桿菌、不動桿菌屬對亞胺培南高度耐藥外,銅綠假單胞菌的耐藥率已達34.2%.為保持碳青酶烯類抗生素嚴重感染救治中的壽命,對一般感染應盡量不作為一線用藥.頭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它唑巴坦和環丙沙星對銅綠假單胞菌仍保持高度敏感性.

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在ICU病房中的分離率高,與氣道開放、機械通氣、機體免疫力低下和留置各種導管等因素有關,嚴重者可發展為菌毒血癥,威脅患者的生命.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對多種抗菌藥物呈高度耐藥,包括亞胺培南、三代及四代頭孢菌素和氨基糖苷類.本組資料顯示頭孢哌酮舒巴坦和某些喹喏酮類藥物保持較高敏感率,是此類細菌感染的選擇用藥.近年來,由于各種抗菌藥物的廣泛使用,導致耐藥菌株數的迅速上升.尤其廣譜抗菌藥物及超廣譜抗菌藥物的濫用,造成細菌抗藥突變株的大量出現[3].及時了解并分析ICU感染致病菌的構成及抗藥性變化,結合本地的菌群特征和藥物敏感結果合理應用抗菌藥物,對有效控制ICU感染,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家泰,李耘,齊慧敏.2002-2003年中國革蘭陰性細菌耐藥性監測研究[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05,28:16-26.

[2]朱德妹,汪復,張嬰元.2004年上海地區細菌耐藥性監測[J].中國抗感染化療雜志,2005,4(5):196-200.

[3]葉慧芬,楊銀梅,陳惠玲,等.重癥監護病房革蘭陰性菌耐藥現狀調查[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03,3(3):146-148.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