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兒全身麻醉蘇醒期躁動的圍麻醉期處理
佚名
作者:何麗娟 洪國強 王國友 王莉
【摘要】目的:探討小兒全麻蘇醒期躁動(EA, emergence agitation;emergence delirium)的原因和處理對策。方法:對2008年12月~2010年1月本院收治的施行全身麻醉術后出現蘇醒期躁動的32例患兒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全身麻醉蘇醒期發生躁動的32例患兒中,因傷口疼痛引起的8例,因不能耐受導管刺激10例,不能耐受導尿管的9例,其他原因5例。結論:引起全麻蘇醒期躁動的原因很多,掌握全麻患者蘇醒期躁動的發病原因和危害并進行妥當處理,可明顯減少躁動的發生,確保病人的安全。
【關鍵詞】 全身麻醉;蘇醒期躁動;圍麻醉期處理
全麻病人在麻醉恢復期,部分病人可以即刻喚醒,而大多數病人麻醉蘇醒期則要經過四個階段。小兒全身麻醉蘇醒期易出現行為與意識分離的精神狀態,表現為無法安撫、不合作、倔強,典型者會出現手腳亂動、哭喊、拔除輸液管、定向障礙及偏執狂的思維等[1]。嚴重時導致循環系統不穩定、血壓升高、心率增快等一些并發癥,嚴重者甚至心理及生理傷害,進而危及生命。因此,防止及控制小兒全麻術后躁動的發生對保護患兒的健康尤為重要。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08年12月~2010年1月本院復蘇室出現麻醉蘇醒期躁動患兒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齡3~12歲,平均年齡7.5歲。手術類型包括為頭頸、胸腔、胃腸、泌尿外科等。其中經靜脈麻醉21例,吸入麻醉8例,靜吸復合麻醉3例。
1.2麻醉方法:術前常規給予安定10mg、阿托品0.5mg、魯米那0.1mg肌注。麻醉誘導為羥西酸鈉2.5g、安定10mmg、芬太尼0.1mg、2.5%硫奔妥鈉3.5~5.8mmg/kg體重、琥珀膽堿1.5~2mg/kg體重、丙泊酚2~2.5mg/kg。術中間斷靜注芬太尼、0.5%~1.5%安氟醚吸入維持麻醉。阿曲庫銨間斷肌注以給持肌松。術后根據自主呼吸、咳嗽反射、吞咽反射等情況給予新斯的明、氟嗎西尼等催醒劑。
2結果
全麻患者中有32例發生術后躁動,因傷口疼痛引起的8例(25%),因不能耐受導管刺激10例(31.2%),不能耐受導尿管的9例(28.1%),其他原因5例(15.6%)。
3躁動發生的原因
3.1各種有害刺激是引起躁動的最常見的原因,如各種導管的刺激等。本組病例因有害刺激引起躁動19例,占59.3%。
3.2麻醉作用:全身麻醉藥作用于中樞,,但對中樞的抑制程度不一,因此恢復時間也不一樣,在某些情況下,患者意識恢復后,大腦高級中樞的功能仍未完成恢復,影響患者對感覺的反應和處理。術前應用阿托品可導致術后譫妄[1]。吸入麻醉藥具有容易控制、誘導和蘇醒快的特點,但是有對氣管的刺激作用,易導致病人在蘇醒期出現躁動。芬太尼等易引起術后精神癥狀。
3.3其他原因:可能與手術部位有關,既往有耳、扁桃體、鼻、頸、喉等部位手術病史者,蘇醒期躁動及情緒不穩定發生率較高[2]。其次,生化及呼吸循環系統不穩定、低溫、術前過度緊張、焦慮,以對麻醉藥物敏感等亦可引起躁動的發生。 3.4術后并發癥:術后神經系統并發癥如腦水、顱內壓增高;循環系統并發癥如低血壓力、心律失常;胃腸道并發癥如胃脹氣;泌尿系并發癥如尿潴留等,均可引起病人全麻蘇醒期出現躁動[3]。
4 躁動處理
全麻蘇醒期躁動的發生機制目前尚不清楚,一旦發生其危害極大,我們對全麻術后蘇醒期患兒發生躁動圍麻醉期采取了如下措施。
4.1術前訪視患者,心理干預在醫學中的價值和地位也已得到肯定[4]。kain 和耶魯大學的同事們經研究發現,小兒術前越緊張焦慮,術后躁動的發生率就越高。所以術前要正確評佑患兒的麻醉風險,給出合理的術前醫囑。并囑其家長對患兒進行耐心解釋,減少術前焦慮現象。
4.2維持術中合適的麻醉深度,特別要防止麻醉過程中鎮靜、鎮痛不全,要根據手術刺激的強弱調整麻醉的深淺,手術結束前及時停用麻醉藥物,以減少術后麻醉藥物的殘余[5]。
4.3觀察氣管導管、引流管和導尿管的使用情況并掌握適時的拔管時機。因導尿管刺激而未到拔管時間者,可經導尿管向膀胱、后尿道注入利多卡因以減輕刺激。一俟符合拔管標準則及時拔除。
4.4 做好術后鎮痛,盡量減輕病人痛苦,合理使用術后止痛藥,在安全劑量范圍內達到良好止痛效果。
4.5保持呼吸道通暢,維持循環、呼吸及水電解質等的平衡。注意圍手術期的監測和監護,防止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的發生。
4.6一些拮抗劑和催醒藥物如氟嗎西尼、納洛酮會引起患者煩躁不安。如需使用可采取小劑量、多次試探性給藥的原則,避免引起患兒過度興奮而煩躁不安。
5小結
全麻患者發生術后躁動的機制不完全清楚,引起術后躁動的因素也很多,因此很難完全防治全麻術后躁動的發生,如果能選擇合理的麻醉方式,維持適宜的麻醉深度,做好術前訪視、術中合理應用麻醉方式和麻醉藥品,并給予充分的術后鎮痛,掌握正確的拔管時機,保持呼吸、循環穩定以及避免各種不適感和不良刺激等,即可明顯減少或避免術后躁動的發生,從而減少躁動引發的各種危害。
[1] 歐陽葆怡,然重病患的鎮靜,國外醫學:麻醉學與復蘇分冊,2006,17(4):296
[2]費小芳,《全麻蘇醒期病人躁動的原因分析與護理對策,》《醫學與護理》,2008年第10期
[3]劉俊杰,趙俊,《現代麻醉學》(第二版):1393
[4]趙斌江,林爽毅,胡曉云.術前醫學心理治療對全麻患者蘇醒的影響[J].中華麻醉學雜志,2003,23(5):387~388
[5]殷志春,《全麻蘇醒期患者躁動的原因分析及處理對策》,《中國美容醫學》(綜合)1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