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靜脈麻醉在腹腔鏡手術的應用
烏宇彤
【摘要】 目的 觀察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靜脈麻醉在腹腔鏡手術的麻醉效果。方法 ASAⅠ~Ⅱ級腹腔鏡手術患者60例,隨機分為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組(A)和芬太尼復合丙泊酚組(B),每組30例。觀察麻醉誘導和氣管插管拔管時的血壓、心率變化;記錄停藥后自主呼吸恢復時間及拔管時間;記錄術中知曉和術后惡心嘔吐等副作用。結果 全部手術順利完成。兩組患者術中血流動力學平穩,A組術后自主呼吸恢復時間及拔管時間明顯快于B組(P<0.05),術后隨訪均無術中知曉,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無顯著性。結論 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靜脈麻醉用于腹腔鏡手術時,麻醉誘導平穩,術中血流動力學穩定,術后恢復良好。
【關鍵詞】 瑞芬太尼;芬太尼;靜脈麻醉;腹腔鏡手術
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微創手術廣泛應用于臨床。腹腔鏡手術時間較短,它要求麻醉誘導快、清醒快。我院采用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靜脈麻醉進行腹腔鏡手術,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60例腹腔鏡手術患者:ASAⅠ~Ⅱ級,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齡35~71歲,平均(42±5)歲,體重46~79kg,手術時間34~118min,平均(42±13)min。隨機分為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組(A)和芬太尼復合丙泊酚組(B),每組30例。
1.2 麻醉方法
患者術前常規禁食水,術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入手術室開放上肢靜脈,面罩吸純氧后開始誘導。A組誘導用藥為丙泊酚2mg/kg,瑞芬太尼1μg/kg,意識消失后靜注維庫溴銨0.1mg/kg,肌松完善后氣管插管,術中以丙泊酚6mg/(kg·h)及瑞芬太尼0.2μg/(kg·min)靜注維持,手術結束時停止輸注。B組誘導用藥芬太尼4μg/kg,丙泊酚2mg/kg,維庫溴銨0.1mg/kg,術中以丙泊酚4mg/(kg·h)、芬太尼0.04μg/(kg·min)靜脈泵注,手術結束前10min停止芬太尼,手術結束停止丙泊酚輸注。兩組患者插管后接麻醉機行機械通氣。術畢予以新斯的明1mg和阿托品1mg拮抗殘留肌松作用,待患者自主呼吸完全恢復(呼吸頻率)12次/min,意識完全清醒后拔管。
1.3 監測項目
術中采用HP監護儀持續監測 ECG 、BP、SpO2和PETCO2。分別記錄患者入室后、誘導、氣管插管和拔管時的HR、BP、 SpO2。插管反應的標準為插管時收縮壓高于基礎值(15mmHg)或心率>100次/min。術后24h隨訪術中知曉及不良反應。
1.4 統計學處理
計量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內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 結果
2.1 治療結果 兩組患者年齡、體重及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顯著性。麻醉誘導和氣管插管、拔管時的血流動力學變化無明顯差異。麻醉插管時無插管反應。兩組自主呼吸恢復時間、拔管時間比較,差異有顯著性。見表1。表1 自主呼吸恢復時間、拔管時間及不良反應(略)注:組間比較,★P<0.05,◇P<0.05
2.2 不良反應
全部手術順利完成.術后隨訪未發生術中知曉, 惡心嘔吐等并發癥無顯著性差異。見表1。表1 自主呼吸恢復時間、拔管時間及不良反應(略)注:組間比較,★P<0.05,◇P<0.05
3 討論
腹腔鏡手術由于體位的變化及術中CO2氣腹,都對患者的呼吸循環功能影響很大,臨床上多聯合用藥以滿足手術的需要。靜脈復合麻醉具有顯效快,可控性強,蘇醒迅速而舒適的特點[1],可避免吸入麻醉藥對呼吸道黏膜的刺激,防止呼吸道分泌物引起支氣管痙攣等不良反應。
瑞芬太尼是超短效阿片類麻醉鎮痛藥,鎮痛作用約為芬太尼的1.5~3倍,可更大程度控制維護圍術期機體應激反應程度[2]。我們發現,兩組患者術中血流動力學變化無明顯差異,說明瑞芬太尼可有效抑制插管反應。芬太尼藥效較瑞芬太尼起效慢,誘導時適當提前應用,可產生更佳效果。
丙泊酚是一種常用麻醉劑,用藥后起效快、蘇醒迅速、且無困倦感、定向力不受影響[3]。但它僅有輕度鎮痛作用,無肌松作用,與阿片類麻醉鎮痛藥復合應用,可減少每種藥的ED50劑量,特別是減少了丙泊酚的用量,克服了丙泊酚單獨應用時的心血管副作用,提高了鎮靜與鎮痛效果。而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長時間應用不會蓄積,蘇醒后無明顯后遺作用。兩組比較,瑞芬太尼組呼吸恢復及拔管時間明顯短于芬太尼組。
兩組患者術中血流動力學平穩,且蘇醒平穩,術后隨訪無術中知曉。
綜上所述,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靜脈麻醉用于腹腔鏡手術,麻醉誘導平穩,術中血流動力學穩定,術后恢復迅速,是一種滿意和理想的麻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