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縣2011年1季度畜牧業經濟運行情況淺析
李生飛
摘要:文章通過對2011年第一季度畜牧業生產形勢的分析,挖掘出畜牧業生產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對當前發展畜牧生產提出了措施和辦法。
關鍵詞:畜牧業;經濟;生豬價格
一、畜牧業生產保持增長
2011年第一季度末,全縣生豬存欄64.68萬頭,同比增長10.85%,其中:能繁母豬11.29萬頭,同比增長26.57%;牛存欄11.53萬頭,同比增長5.68%;羊存欄20.44萬只,同比增長6.57%。出欄肉豬49.15萬頭,同比增長9.8%;育成優質仔豬66萬頭,同比增長21.28%;外銷仔豬36萬頭,同比增長15.24%;出欄肉牛16734頭,同比增長27.27%;出欄肉羊57562只,同比增長22.01%;出欄家禽58.62萬只,同比增長11.32%。1-3月,全縣肉類總產量53063噸,禽蛋產量724噸,分別比上年增長9.21%和30.92%,其中:豬肉產量48816噸,同比增長8.74%;牛肉產量2497噸,同比增長26.17%;羊肉產量921噸,同比增長4.42%;禽肉產量929噸,同比增長11.39%。完成牧業產值(現價)49708萬元,同比增10.48%,其中:豬的飼養產值41774萬元,同比增長9.79%,占牧業產值的84.04%。
二、項目建設和重點工作全面展開
一是能繁母豬保險工作已于3月4日全面啟動。二是草原生態保護補助項目已落實草原禁牧承包面積3.0456萬畝、承包戶5戶,草畜平衡承包面積1.45萬畝,承包牧戶4戶,落實牧草種植良種補貼0.268萬畝,承包牧戶2戶,完成落實農田種草養畜戶152戶,計劃開展農田種草100畝。三是在中安鎮大廈格和墨紅清水溪流水啟動新建2個萬頭豬場。四是計劃新建千頭養殖戶10戶,現已落實1戶。五是計劃新建養殖示范村(小區)30個,現已落實9個正組織實施建設中。六是新增生態養殖戶2戶,現已落實3戶。七是春防工作全面開展,4月初全面完成春防工作。八是全縣11個動物檢疫申報點建設全面啟動。九是對全縣大、中規模養殖場、獸藥飼料經營企業和定點屠宰場開展“瘦肉精”等項目開展拉網式排查,確保人們吃上放心肉。
三、豬肉和玉米價格同比上漲,牛、羊價格持平
1-3月,全縣活肉豬平均價格為13.72元/公斤,同比上漲了40.86%,豬糧比價達6.21∶1,同比上漲了31.29%,高于于6∶1臨界值,養豬進入贏利區域;仔豬價格15.82元/公斤,同比上漲了67.23%。去骨牛肉價格45元/公斤,帶骨羊肉價格達35元/公斤,與上年同期持平。每噸玉米價格為2210元,同比增長10.17%;每噸濃縮料銷售價為6000元同比增長9.09%;從豬糧比價上分析,如果把5.5∶1(國家標準是6∶1)的豬糧比價作為富源生豬生產盈虧平衡點,當前每出欄1頭100公斤的肥豬贏利156元。
四、生產形勢分析和預測
從第一季度畜牧業生產情況分析,生豬和仔豬價格同比、環比都持續上漲,養殖戶全面贏利。這次全國生豬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一是生豬生產的周期性作用。此輪周期自2006年6月(豬糧比為4.37∶1)從低谷起動,同年10月開始進入盈利期,最高峰在2008年4月份出現,豬糧比高達9.64∶1,之后進入周期性下降軌道,2009年5月步入產業低迷虧損期,6月到達同年最低谷,豬糧比為5.65∶1,后受國家啟動凍豬肉收儲計劃影響,生豬價格趨穩回升,12月豬糧比最高達6.47∶1。由于2009年年初國家出臺了《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調控預案(暫行)》規定,上半年進行了儲備肉收儲,生豬生產能力尚未得到有效壓縮,產能整體仍處于供大與求狀態,因而從2010年2月上旬開始生豬價格持續下跌,進入本輪周期“W”型底的第2次探底,6月觸底,豬糧比為4.61∶1。之后開始快速回升,進入了此輪周期的上升期,本輪周期(2006-2010年)和1995-1999年周期走勢如同一轍,都經過了2次探底。這次價格上漲,可以說是這一輪周期內的規律性上漲。二是飼料價格上漲,生豬養殖成本提高。目前豬肉價格仍在正常的市場波動范圍內,生豬生產也進入了此輪周期的上升期,是生豬市場周期性變化的正常表現。預計今后兩年在國家大的宏觀經濟政策影響下,同時國家對生豬行業的調控手段將更趨完善,生豬價格將基本維持在盈虧平衡線(豬糧比6∶1)附近小幅震蕩,生產將呈穩步發展的態勢,不會再出現大起大落的現象。
五、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富源縣畜產品市場體系不健全,主要是畜產品交易市場建設滯后,無專業化的生豬營銷組織。二是畜牧龍頭企業龍頭帶動作用還不強,畜產品處于初加工階段,量小、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三是雙匯集團“瘦肉精”事件引發的畜產品安全問題可能會使消費者對畜產品消費陷入安全恐慌中,對生豬發展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四是富源縣畜牧業生產基礎設施薄弱,技術裝備落后,畜產品安全檢驗檢測機構不健全、設備不完善。
六、下步工作措施
第一,加大畜牧科技推廣和政策扶持力度,在擴大生豬生產能力的同時提升生豬生產效益。一是要在穩定發展我縣能繁母豬存欄的基礎上,大力推廣現代良種繁育技術,提高生產力。二是重點發展規模養殖,繼續提升規模養殖的比重,實行標準化飼養。三是全面實行公豬定向化、母豬規范化、商品仔豬規格化、育肥豬生產標準化生產模式。
第二,做好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確保畜牧業生產安全。加強對生豬養殖場的防疫監管,指導規模養殖場(戶)建立健全防疫制度,做好消毒滅源和病死牲畜的無害化處理。加大產地檢疫、屠宰檢疫和運輸檢疫執法力度,嚴防病害豬肉上市,確保消費者吃上“放心肉”。落實重大動物疫病防制工作責任制,為畜牧業生產保駕護航。
第三,培育發展畜牧龍頭企業。要將發展龍頭企業作為產業化發展的重點來抓。積極支持加工企業進行改造升級,提高其加工生產能力,引導龍頭企業與市場搞好對接。
第四,加大生豬生產和價格監測力度,建立健全信息收集、發布機制制度,為生豬生產穩定健康發展作好引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