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事件營銷點面前
林玲
深圳白領意外事件本應是各類急救產品和意外險產品競相亮相的機會點,卻聽不到什么聲音。國內企業事件營銷、大眾營銷機會點的捕捉能力尚很欠缺。從政府到企業和民間,也沒有就此展開急救常識普及的公眾宣傳與教育。只是當成偶發案例置之不理。而媒體兵分三路,扮演當事人暈倒時的場景,考驗路人反應,再將圖片群發各路媒體,已觸及新聞從業底線,對當事人家屬造成二次傷害。
遠程監控和可穿戴IT產品世界更是一片寂靜,這本來也是新生事物們登臺亮相的最好時機,無論是遠程看護家中老人,還是智能陪伴放不下心的學齡兒童和總是停不下來又不會言語報告受傷的寵物。
深圳白領的意外事件令人沉重。近在咫尺,無人施救。人們內心里缺失了什么?冷漠何時已成為人和人的溫度,似乎只有救災救險才能釋放出人們的愛心,而對于身邊的同胞卻熟視無睹。人與人的關愛與理解才是世界的主旋律。
請教會我們急救,更教會科學、責任和愛心。缺失的急救觀念與大眾醫療常識折射出科學和管理的長期缺位。普及這些,可以由藥企公益性參與和承擔,更應由政府組織實施。健康教育需要生動、科學、與時俱進,太老套的宣傳與現代人群無法交集,不夠科學的指導使得人們手足無措,袖手旁觀,避之惟恐不及,而不是冷靜處理,施以援手,錯失了黃金搶救時間。如果多懂一些科學的急救常識,多一些社會責任意識和愛心,也許悲劇就不會發生。
科學用藥、科學保健的宣傳同樣欠缺。偽科學們通過無處不在的商業宣傳和誘導,成為人們信以為真的金科玉律,真正的科學常識、醫學常識卻與人群遠隔萬水千山。一些醫療機構甚至以夸大的恐嚇宣傳方式誤導讓人們信以為真,誤入歧途。
沒有什么比全民普及科學的健康常識、醫療常識、保健常識、用藥常識,輔之以適度運動和心理調適更符合經濟成本,更利于民眾健康,更有效地抗擊不斷高漲的醫療費用,緩解百姓就醫難。
醫學、藥學常識不應僅限于專業人群掌握和受益,讓我們一道來傳播,來推動,共同做健康和生命的微笑使者和傳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