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高校黨務公開與黨內民主建設
張楠
[論文摘要]黨務公開是黨內民主的內在要求和重要關節點,在黨內民主建設中處于基礎性、全局性地位。遵循全面性、整體性、系統性原則和方法,深入探究高校黨務公開理論與實踐,是現階段高校競務公開實踐的客觀需要,是高校黨務公開理論研究的重點。
[論文關鍵詞]高校競務公開黨內民主
近年來,黨務公開在高校普遍開展,并取得明顯成效,探索出一些有效做法,很好地促進了高校黨內民主建設。黨務公開作為高校黨內民主建設的內在要求和發展趨勢,目前尚有許多理論與實踐問題需要研究和探索,高校黨務公開與黨內民主建設即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重要問題。
一、黨務公開是高校黨內民主建設的內在要求
黨務公開作為黨內民主的內在要求,是尊重黨員主體地位、保障黨員民主權利的前提和基礎,是黨內民主建設的基本內容和實現形式,是黨員了解和參與黨內事務的主要通道和平臺,是黨內民主建設的集中反映和重要標志。黨務公開在高校黨內民主建設中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是高校黨內民主建設的重要關節點。
1.黨務公開是尊重黨員主體地位、保障黨員民主權利的前提和基礎。尊重黨員主體地位是發展黨內民主的邏輯起點,是黨內民主建設的理論前提。黨章及黨內其他法規對黨員權利做出了明確規定,黨員對黨內事務具有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無論哪一種權利的行使都離不開黨務公開這一基礎性前提。只有公開黨內事務,黨員才會知情;只有在知情的條件下,才有參與、選擇、監督的可能,才可能保障黨員民主權利。黨員民主權利的保障,不是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的某種抽象,而是包含豐富內容的具體實踐過程,具有實踐特點和階段性特征。尊重黨員主體地位,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從思想認識上真正把黨員作為黨內事務的主體性存在,尊重并珍惜黨員參與黨內事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高校黨務公開具體實踐中,要避免一種思維傾向,即由于過去黨員民主權利保障不到位,就毫無區別地將黨內事務完全公開,或不考慮主客觀條件將黨內事務全過程公開。民主作為一個歷史范疇,其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征,受制于諸多因素,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結合高校實際,積極穩妥地推進黨內民主建設。
2.黨務公開是黨內民主的基本內容和實現形式。黨務公開不僅有包括目標與原則、內容與形式、制度與機制等一系列內在規定性,還對黨內選舉及黨內監督有著重要影響。在此意義上,黨務公開在黨內民主建設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不僅如此,黨務公開還是發展黨內民主的實現形式,沒有黨務公開就沒有黨內選舉和監督,黨內選舉和監督通過黨務公開得以實現。近些年,高校通過黨務公開推進民主決策、民主執行和民主監督取得明顯成效,干部公開選拔、考察預告、充分聽取黨內外各方面意見、任前公示等規范化、民主化建設不斷加強,貫徹《實施綱要》、構建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取得成效,黨委全委會工作制度不斷健全,基層黨組織直接選舉有效推進,黨務公開成為高校黨內民主建設的重要實現形式。
3.黨務公開是黨員了解和參與黨內事務的主要渠道和平臺。拓寬黨務公開渠道,搭建黨務公開平臺,是發展黨內民主的制度保障,是黨內民主建設的“物質性”通道。自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逐步推進黨務公開,增強黨組織工作的透明度,使黨員更好地了解和參與黨內事務”以來,許多高校黨委建立健全有關黨內情況通報與反映、意見征求與咨詢聽證、民主決策與監督等一系列制度規定,有效拓寬了黨務公開渠道,搭建黨務公開、黨內民主建設的新平臺,為黨務公開提供了制度保障,使黨內民主建設具有“物質性”通道,改變了過去由于具體措施和辦法不到位,使黨員了解和參與黨內事務的權利雖有規定卻沒有很好保障的現象。黨的十七大修訂的黨章,把黨務公開作為黨的組織制度的一項重要原則,進一步明確了“黨的各級組織要按規定實行黨務公開”,使黨務公開成為一項剛性制度。
4.黨務公開是黨內民主建設的集中反映和重要標志。黨務公開狀況反映黨內民主建設狀況和總體水平。一般來說,黨務公開充分、有序,表明黨內民主建設健康有效;黨務公開內容匱乏、形式單一、程序不規范、措施落實不到位等,表明黨內民主建設整體水平不高。但黨務公開狀況不是黨內民主建設的唯一標志。民主是一個歷史范疇,黨務公開也是一個歷史范疇,是與整個黨內民主發展狀況及黨所處的歷史方位相關聯的。運用歷史的、辯證的觀點和方法判斷黨內民主狀況是一種科學態度。
二、黨務公開具有黨內民主的“基本內容”和“實現形式”兩種規定性
分析黨務公開作為黨內民主的基本內容與實現形式兩個規定性及其相互關系,可以深入理解黨務公開在黨內民主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理解高校黨務公開在黨內民主建設、校務公開、學校民主建設以及社會主義民主建設中的深層意蘊。
1.“基本內容”和“實現形式”兩種規定性的內在關系。在黨務公開上述的各種規定性中,作為黨內民主的基本內容與實現形式是居于首位的兩個規定性。黨務公開作為黨內民主的基本內容,與黨內決策、黨內選舉、黨內監督一樣,具有自身的內涵與外延、目標與原則、程序與規范、途徑與形式,等等;黨務公開作為黨內民主的實現形式,主要是指黨內選舉和黨內監督必須通過黨務公開來實現,換言之,不通過黨務公開,黨內選舉和黨內監督就不可能實現,或不可能充分實現。“基本內容”和“實現形式”這兩種規定性,“基本內容”是第一位的,是黨內民主的首要組成部分;“實現形式”是第二位的,是黨內選舉和黨內監督得以實現的途徑、渠道和平臺。實際上,“基本內容”與“實現形式”兩種規定性的關系十分緊密而復雜,包括黨內決策與執行、黨內選舉與監督在內的黨內事務均是黨務公開的內容,成為黨務公開內容的黨內決策與執行、黨內選舉與監督按照規范程序公開運行時,“實現形式”的規定性就得以體現。“基本內容”與“實現形式”的這種關系狀況,決定黨務公開在黨內民主建設中處于基礎性和全局性的地位。 2.高校黨務公開與發展黨內民主的“同步性”與“約束性”。推進高校黨務公開,發展黨內民主,要充分考慮黨務公開的兩個主要規定性。高校黨務公開自身規定性決定其在黨內民主建設中的獨特地位和作用。從高校黨務公開實踐看,目前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有兩方面:一是規范高校黨務公開,要充分考慮其與高校黨內民主建設的內在聯系,或稱“同步性”;二是高校黨內民主建設穩妥推進對黨務公開的內在規定,或稱“約束性”。“同步性”與“約束性”要求,黨內民主與黨務公開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相互制約。因此,推進高校黨務公開,要系統考慮高校發展黨內民主的主客觀條件、民主范圍、時機把握、路徑選擇、推進速度等,使黨務公開與黨內民主相適應;發展黨內民主要整體安排黨務公開各階段、各環節、各方面具體內容及形式,使黨內民主既不落后也不超越高校黨務公開的發展實際。同時還要全面考慮高校黨內民主建設與學校民主建設、學校民主建設與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的聯系與銜接,做到既積極推進,又穩妥有效。
3.高校黨務公開對校務公開及其他領域的黨務公開具有引導性與示范性。高校自身特點決定高校黨務公開具有重要示范效應。主要表現在兩個層面:一是高校黨務公開對學校校務公開(行政公開)具有直接的示范作用。高校領導體制及高校各級黨組織的作用,決定黨務公開對行政公開具有示范作用。作為領導核心的學校黨委,是高校黨務公開的關鍵主體,對高校黨務公開起著決定性作用;作為政治核心及戰斗堡壘的基層黨組織,是黨務公開的重要主體,對黨務公開的推進起著基礎性作用;各級黨員領導干部是黨務公開的組織者和推動者。黨務公開不僅直接示范校務公開,還積極引導校務公開的方向及發展。二是高校黨務公開對我們黨推進黨務公開具有重要的示范效應。高校黨的建設,在黨的建設偉大工程中處于基礎性、戰略性位置。高校黨務公開處在黨內民主建設的前沿,與其他領域相比,高校黨務公開具有良好的思想基礎、組織基礎和環境基礎,具有鮮明的起點高、主動性強、目標明確、嚴謹有序等特征。因此,高校黨務公開對其他領域的黨務公開具有重要的示范效應。
三、高校黨務公開應遵循的重要原則和方法
黨務公開與黨內民主的內在邏輯關系,決定高校黨務公開理論與實踐研究必須遵循全面性、整體性和系統性原則和方法。
1.全面性原則和方法。高校黨務公開理論研究應注重縱向和橫向兩個坐標。從縱向看,應把高校黨務公開放在四個層面上認識,即高校黨內民主建設、高校民主建設、黨內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民主建設四個層面,這四個層面是有內在聯系的統一整體。從橫向看,應把高校黨務公開置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會文明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關系中,置于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中,在“關系”和“矛盾”中把握高校黨務公開。高校黨務公開實踐研究應注重實踐和時代兩個特點。實踐特點要求關注高校黨務公開的經驗總結、問題發現、方向引導、實踐校正和制度建設等,使高校黨務公開保持既積極推進又穩妥有序的發展態勢。時代特點要求關注國內與國際兩個環境,既注重國內環境對高校黨務公開的影響,注重黨內民主建設對高校黨務公開的內在要求和方向引導;也注重國際環境對高校黨務公開的影響,注重國際上政黨民主建設對我們黨民主建設的影響;還要關注高校黨務公開發展的歷史性和階段性,高校黨務公開內容劃定、形式與路徑選擇、機制與制度設計等要符合階段特征。總之,要遵循全面性原則,運用全面的視角,站在全局的高度,研究高校黨務公開的理論與實踐問題,以此引導、設計和推進高校黨務公開實踐深入發展。
2.整體性原則和方法。運用整體性原則和方法研究高校黨務公開理論與實踐,應把握三方面問題:第一,要把黨務公開放在高校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中,重點關注三個關系:一是推進黨務公開與深化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關系,注重改善黨委領導方式和工作方式對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促進意義;二是黨務公開調動黨員積極性主動性與高校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關系,注重調動黨員積極性與保障黨員民主權利的統一;三是黨務公開范圍及推進速度與保持高校穩定的關系,注重有序推進黨務公開。第二,要把黨務公開放在高校科學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的高度上,重點關注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注重決策中的民主參與和民主監督;關注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從高校面臨的新形勢新情況出發,推進高校各項事業的創新發展;關注黨組織工作的透明度,擴大黨內民主,注重以黨內民主帶動學校民主,以黨內和諧促進學校和諧發展。第三,要把高校黨務公開放在高校民主環境建設的過程中,重點關注思想文化環境、黨組織和黨員群眾環境、機制制度環境,注重以改革創新精神開創黨建工作新局面的思想文化氛圍的構建,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領導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改善,黨員及群眾主體意識的培育,保障黨員民主權利實現的機制制度設計及落實。
3.系統性原則和方法。系統研究和設計高校黨務公開,應重點關注系統內三個關系:一是黨務公開主體與對象的關系,要注重二者民主意識和民主能力的培育及協調發展,保持黨務公開主體的民主意識和民主能力的主導地位,引導、把握和滿足黨務公開對象的民主需要和愿望。二是黨務公開內容與形式的關系,要注重黨務公開的階段性特點、內容與形式的適應性,內容劃定既要清晰又要豐富,形式既要很好表現內容又要適宜內容。三是黨務公開制度與環境的關系,要注重制度相對剛性的特點和環境相對柔性的特點,制度設計應充分考慮其系統性和整體性,強化制度落實與監督,發揮制度作用,注重制度設計及落實對黨務公開環境的影響;黨務公開環境建設應充分考慮其漸進性和長期性,應加強高校黨風、校風、教風、學風軟環境建設,營造自由寬松、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實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和諧發展的良好氛圍,為黨務公開制度落實與完善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