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時俱進豐富和發展鄧小平黨的建設理論
楊振華
論文關鍵詞:江澤民 “三個代表” 鄧小平理論 黨的建設
論文摘要: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特征,以江澤民為核心的中國共產§第三代領導集體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鄧小平黨的建設理論,主要表現:確立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從嚴治黨,懲治腐敗;開展“三講”教育,整頓黨風;尤其是提出“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把黨建理論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江澤民同志在建黨八十周年紀念大會的講話中要求全黨同志“善于把握客觀情況的變化,善于總結人民群眾在實踐中創造的新鮮經驗,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他早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就明確指出:“堅持鄧小平理論,在實踐中繼續豐富和創造性地發展這個理論,這是黨中央領導集體和全黨同志的莊嚴歷史責任。W2J從黨的十四大以來,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以鄧小平理論六指導,總攬全局,高屋建扳,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同時,在豐富的實踐和經驗的基礎上,創造性地豐富和發展了鄧小平黨的建設理論,為新時期黨的建設提供了理論保證。
一、確立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
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體系為思想指導的黨,黨的指導思想是一面旗幟,決定著黨的性質和前進方向,決定著黨所領導的事業的興衰成敗。正如江澤民所說:“旗幟問題至關緊要。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形象。;C3:因此,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是對新時期黨的建設理論的重大貢獻。”
早在1992年1}月,江澤民在黨的十四大上所作的《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的報告中,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內容進行了全面闡述,同時把十四年的偉大實踐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毫不動搖地堅持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的黨的基本路線。1997年9月召開的黨的十五大,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稱為鄧小平理論。江擇民在十五大報告中指出:“鄧小平理論形成了新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體系。它是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歷史條件下,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勝利和挫折的歷史經驗并借鑒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戰略步驟、黨的領導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國統一等一系列基本問題,指導我們黨制定了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大會號召全黨和全國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川并且在《中國共產黨章程》總綱中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把鄧小平理論正式寫在黨的旗幟上,這是我們黨經過近二十年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功實踐作出的歷史性決策。鄧小平理論是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是振興中華民族的強大精神支柱。歷史已經證明并將繼續證明,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的鄧小平理論,才能夠正確解決我國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問題。
二、從嚴治黨懲治腐敗
鄧小平告誡全黨:“中國要出問題,還是出在共產黨內部。”:5J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堅持從嚴治黨,深人開展了反腐敗斗爭,以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戰斗性,保持黨的旺盛的生命力。
江澤民對黨的建設十分重視,對從嚴治黨的重要性作了精辟的論述。他在2000年1月中紀委第四次全體會議上突出強調:“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ffcs7在十五報告中,江澤民就指出:“從嚴治黨,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增強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的保證。of 07在今年七一《講話》中,他告誡全黨:“一定要從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充分認識反腐倡廉工作的重大意義,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進行到底。rf CS)因此,從嚴治黨有著重要意義。治黨須從嚴,是迎接新世紀挑戰的需要。嚴,才能出凝聚力、出戰斗力,才能搞好黨風、遏制腐敗,才能使我們黨在新的挑戰和考驗面前永遠立于不敗之地。治黨須從嚴,是由黨所肩負的任務決定的。只有從嚴治黨,才能使我們黨肩負起領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使命。治黨須從嚴,是由黨的隊伍的狀況決定的。只有從嚴治黨,才能不斷提高黨員干部的素質,增強黨組織的戰斗力。江澤民把從嚴治黨的重要性與中國共產黨,與中華民族的命運聯系起來,與黨和全國人民的偉大歷史使命聯系起來。
江澤民不僅闡述了從嚴治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提出了“怎樣從嚴治黨”的措施和方略。在十五大報告中,江澤民提出從嚴治黨就是要“把從嚴治黨的方針貫徹到黨的建設的各項工作中去,堅決改變黨內存在的紀律松弛和軟弱渙散的現象。這就要嚴格按黨章辦事,按黨的制度和規定辦事;就要對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嚴格監督;就要在黨內生活中講黨性,講原則,開展積極的思想斗爭,弘揚正氣,反對歪風;就要嚴格按照黨章規定的標準發展黨員,嚴肅處置不合格黨員;就要嚴格執行黨的紀律,堅持在紀律面前人人平等。ffC9J在2000年1月中紀委四次會議上,江澤民對怎樣從嚴治黨作了更為詳盡的闡述。他指出:“從嚴治黨,首先要治理好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為此,江澤民特別強調了四個方面:“第一,對領導干部一定要嚴格要求、嚴格教育。”“第二,對領導干部的選拔任用一定要嚴格把關。”“第三,對領導干部一定要嚴格監督。”“第四,對領導干部中發生的違紀違法行為一定要嚴肅查處。”他還重視從源頭上把關,并指出:“堅持從嚴治黨的方針,首先要把好人口關,嚴格按照‘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要求做好發展黨員的工作。”江澤民更重視黨的制度建設,反復強調:“從嚴治黨,關鍵在于建立起一整套便利、管用、有約束力的機制,使黨的各級組織對黨員、干部實行有效的管理和監督,及時發現矛盾,解決問題,使黨的肌體始終保持健康。”
從嚴治黨突出表現在深人開展反腐敗斗爭方面。第三代領導集體對反腐倡廉的重要性有著清醒的認識。江澤民從黨和國家以及社會主義制度生死存亡的高度來認識懲治腐敗的重要性,把反腐敗斗爭提到一個新的高度。1992年10月,在中共十四大上江澤民指出:“堅持反腐敗斗爭,是密切黨同人民群眾聯系的重大問題。;c1" 1994年2月,在中紀委第三次全體會議上,他說:“開展反腐敗斗爭,說到底是要在新形勢下鞏固私加強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使我們黨更好地擔負起領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重任。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如何,是關系到黨的事業興衰成敗和黨的生死存亡的一個根本政治問題。;m〕在十五大的報告中,江澤民再一次強調:“反對腐敗是關系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嚴重政治斗爭。
正是有了對反腐敗斗爭重要性的深刻認識,第三代領導集體制定和實施了反腐敗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反腐敗制度。主要有強化思想教育,提出“以德治國”;加強民主建設,實施民主監督:完善法制建設,加大懲治力度等。朱總理指出:“各級政府都要自覺接受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監督……積極推行政務公開,鼓勵人民群眾依法對政府及其工作人員進行監督,并充分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峨〕在黨中央的領導下,我黨對黨內腐敗分子進行了堅決汀擊,既拍蒼蠅又打老虎,上至中央政治局委員下至普通黨員干部,只要是腐敗分子決不放過。中央對成克杰、胡長清等人的懲處,對腐敗分子就是極大的震懾。 三、開展“三講”教育整頓黨風
在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向前推進的過程中,少數黨員干部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于是中央決定開展“三講”教育以整頓黨的作風。1995年9月27日,江澤民在十四屆五中全會召集人會議上作了《領導干部一定要講政治》的講話,指出:“我們的高級干部,首先是省委書記、省長和部長、中央委員和中央政治局委員,一定要講政治。我這里所說的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觀點、政治紀律、政治鑒別力、政治敏銳性。在政治問題上,一定要頭腦清醒。”他同時告誡:“你如果不學習,怎么當好領導,怎么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怎么把握政治方向,怎么提高政治辨別力?"as}1996年3月3日,他再次作了《關于講政治》的重要講話。“三講”,講政治是核心,講學習是前提,講正氣是體現。三者緊密相連,相互統一。在“三講”教育中,務必抓住講政治這個核心,帶動講學習、講正氣,全面落實黨中央的要求。實踐證明,黨中央決定開展“三講”教育,是一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決策,是新時期加強黨的建設的創造性探索,是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提高干部隊伍素質、解決新形勢下黨性黨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的一項重大舉措。
以整風精神,依靠黨的自身丈量,通過學習,通過批評與自我批評,切實解決黨性黨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對于增強各級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對于提高領導干部的政治覺悟和領導水平,具有重要作用。1998年12月5日,中央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對縣級以上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黨性黨風教育作出部署。胡錦濤指出:“深人開展’三講’教育,是我們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對領導班子、領導干部提出的迫切要求,是從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隊伍現狀出發提出的重要任務,是新時期加強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提高領導干部素質的中心環節。”〔’“〕《中共中央關于在縣級以上黨政領導班子、領導干部中深人開展以“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為主要內容的黨性黨風教育的意見》中,對深人開展“三講”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開展“三講”教育的基本要求、開展“三講”教育必須遵循的原則、開展“三講”教育的步驟和方法等方面作了較為詳細全面的說明。
通過“三講”教育,取得了明顯成效,對領導干部分清是非,提高認識,增強黨性,振奮精神,提高貫徹執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起到了良好作用。在“三講”教育中,通過緊密聯系實際,發揚黨內民主,認真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達到了觸及思想,真正從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上解決問題,一批黨員干部做到思想上有明顯提高,政治上有明顯進步,作風上有明顯轉變,紀律上有明顯增強。
四、提出“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
江澤民指出:“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7〕在建黨80周年紀念大會的講話中,江澤民又對“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了詳細、系統、科學地闡述。“三個代表”相互聯系,相互促進,構成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在這個統一整體中,先進社會生產力是基礎,因為它既是發展先進文化的物質條件,又是實現人民利益的物質基礎。另一方面,生產力的發展離不開教育、科學、文化的發展,離不開思想道德建設和人民崇高精神的培養,先進文化為生產力的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又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的需要。而我們黨致力于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又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實現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離開了這個根本目的,沒有人民群眾的支持和積極性、創造性的發揮,先進社會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發展就會成為一句空話。堅持“三個代表”的要求,最根本的就是要體現在不斷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
“三個代表”是在總結我們黨長期奮斗的經驗和世界社會主義的實踐基礎上,著眼于現實需要和未來發展而提出來的。“三個代表”的重要論述,是基于我們黨全部的歷史經驗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新鮮經驗的精辟總結,是基于我們黨所處環境和黨的隊伍重大變動的深刻分析,是基于新世紀我們黨將要面對各種風險和挑戰的清醒把握而提出來的,是對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的新發展。說“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對黨建理論的創新,主要表現在“三個代表”是對我們黨近80年歷史經驗的新總結,是對新時期黨性和黨的先進性的新概括,是對新世紀黨的建設提出的新要求。“三個代表”是黨的建設理論的內在統一。黨關于自身性質、指導思想、基本綱領、奮斗目標、根本宗旨的理論,歸結起來就是“三個代表”。“三個代表”的思想作為對毛澤東、鄧小平黨建理論的新發展,新就新在它是對黨的性質、宗旨和歷史任務的一種新概括。
江澤民在七一《講話》「比創造性地提出:“看一個黨是否先進,是不是工人階級先鋒隊,主要應看它的理想和綱領是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是不是代表社會發展的正確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I9)這是對新時期認識黨的性質標準的科學闡述,為黨吸納新成員提供了理論指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階層發生了新的變化,出現了許多新的社會階層,他們也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黨要實踐“三個代表”的要求,就應該把他們中的優秀分子也吸納到黨內,以擴大黨的執政基礎。江澤民提出:“來自工人、農民、知識分子、軍人、干部的黨員是黨的隊伍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同時也應該把承認黨的綱領和章程、自覺為黨的綱領和路線而奮斗、經過長期考驗、符合黨員條件的社會其他優秀分子吸收到黨內來,……從而不斷增強我們黨在全社會的影響力和凝聚力。n(I9)這解決了改革開放來長期困擾人們思想的重大理論難題,為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打下的堅實的社會基礎。
總之,以江澤民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三代領導集體勇于實踐,大膽創新,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依據新的國際國內環境,不斷豐富和發展鄧小平黨的建設理論,尤其是“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把黨的建設理論發展到一個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