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澳大利亞昆士蘭州高中校外考試化學課程大綱探析

李秀滋 王祖浩

摘要:澳大利亞昆士蘭州高中校外考試是認證學生取得一定學業成就的一種評價方式。澳大利亞昆士蘭州《高中校外考試化學課程大綱》有其特色,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我國正在進行的高中化學課程改革有一定的啟示:課程目標有層次性;課程內容全面;關注學生的學習經歷;評價體系科學合理。

關鍵詞:澳大利亞昆士蘭州;高中校外考試;化學課程大綱

澳大利亞位于南半球,資源豐富,經濟發達。昆士蘭州位于澳洲大陸的北部,是澳大利亞第二大州,擁有很高的教育水平。本文借助對昆士蘭州《高中校外考試化學課程大綱》(1998年)(Chemistry Syllabus for the Senior External Examination,以下簡稱大綱)[1]的評析,從一個特別的角度對其高中化學課程進行研究。

一、澳大利亞教育概況及昆士蘭州高中校外考試

澳大利亞原先是英國的殖民地,因此,其教育系統大體上繼承了英國的風格,基礎教育為十二年。其中半數州的中學由七年級開始,另一半則從八年級開始。

昆士蘭州屬于后一種情況,即小學為1~7年級,初中為8~10年級,高中為11~12年級,其中前10年是義務教育。之后,大多數學生會進入高中學習,繼而接受高等教育。那些義務教育結束后就業的學生,仍然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職業發展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在夜校繼續學習,參加每年一次的校外考試(External Examination),同樣可以獲得高級證書。

校外考試是由昆士蘭教育研究會(Queensland Studies Authority)①組織并負責頒發證書的部分學科的考試,化學是校外考試科目之一。凡是年滿19歲或者已經完成12年基礎教育并且得到了高級證書的考生,可選擇任意數量的任意科目報考;全日制在校學生由于特殊原因不能通過校本評價的,經校長批準最多可以報考兩門校外考試科目。考生出于各種動機參加校外考試:獲得高級證書、出于個人興趣、提高以前取得的成績、更新高級證書、在某些領域(如澳大利亞國防部等)更容易找到工作、增加學識從而勝任自己孩子高中學習的輔導、全日制在校學生想獲得某一學科的成績而在校內無法實現。[2]校外考試全州統一,考試要求參照昆士蘭州教育研究會頒布的統一的校外考試課程大綱。

二、昆士蘭州高中校外考試化學課程大綱介紹

昆士蘭州的基礎教育在1~10年級都設有科學課程,高中階段則分別設置化學、物理、生物和地球科學。

1998年,原昆士蘭州高中教育研究會(Queensland Board of Senior Secondary School Studies)頒布了《高中校外考試化學課程大綱》。大綱由十個部分組成,分別是:科學觀、基本理念、總體目標、基本目標、學習經歷、課程要求、主題、評價、資源和術語表。

與先前的校外考試大綱相比,該大綱中對課程及其評價影響最大的是:基本目標中重點強調科學過程和復雜推理過程。②以下將對大綱的主要部分作一介紹。

(一)科學觀(a view of science)

在當今高度信息化的世界里,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科學的成分,因此,具有一定的科學素養顯得非常重要。科學素養的提高需要通過科學教育來實現。我們來看一下大綱是如何詮釋科學教育的重要性及其與提高科學素養的關系的。

科學具體表現為思考方式和知識本身。盡管高中階段的科學分成了許多學科,但是每門學科的核心仍然是對結果和方法的不斷質疑。

科學教育是公民參與科學建設并影響科學的應用與應用范圍和方向的一種途徑。理解了科學的方方面面,能增強公民參與決策并討論科學技術發展方向的能力。科學素養對人類的生存和經濟的發展都非常重要。

(二)基本理念(rationale)

化學是科學學科之一。如何通過化學教育提高公民的科學素養,體現化學學科的巨大魅力?化學研究什么?化學與其他科學科目有何關聯?學習化學課程對考生的發展有何影響?大綱認為:

化學研究物質及其反應,為考生學習自然科學的其他分支學科架起了一座橋梁。學習化學有助于考生理解并解釋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許多經歷,從而拓展他們的視野。

化學與技術關系密切,考生應當辯證地認識化學知識和技術對社會的影響。高中化學課程為考生繼續深造大學階段的科學、工程學或健康科學的課程打下基礎。

(三)總體目標(global aims)

澳大利亞是一個多民族的移民國家,來自于不同地域的學生的社會經濟、文化背景以及非英語的語言背景不盡相同。考生的背景對其學習狀態的影響值得關注。通過科學學習,大綱希望學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高中科學的學習有助于考生搜集、處理、交流信息能力的進一步發展,使他們成為具有文化素養和科學意識的人。為實現這些總目標,高中化學應提供學習經歷,這些學習經歷有助于考生發展:

● 回憶詳細準確知識并在簡單情境中應用的能力

● 科學過程、復雜推理過程及恰當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熟練、安全地使用場地、實驗儀器及其他資源

● 通過化學語言的外部教學和使用,培養英語和化學專用語言技能

總體目標通過基本目標得以實現。

(四)基本目標(general objectives)

在基本理念、科學觀以及總目標的共同指導下,產生了大綱的基本目標。基本目標描述了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應當獲得的能力,它要求學生能夠:

● 培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了解有關主題的知識

● 能夠運用科學過程

● 能夠運用復雜推理過程

● 培養操作技能

(五)學習經歷(learning experiences)

為學生準備的學習經歷將促進學科學習的總體目標和基本目標的實現。

化學學科的學習有助于科學教育,它應提供能促進學生個人發展的學習經歷。使學生:

● 能認識到問題并形成與科學技術有關的問題

● 能將這些問題與合理的科學概念、原理聯系起來

● 能確定相關信息和資料的來源

● 知道并熟練運用適當的科學方法來收集資料

● 能根據任務的要求處理資料

● 在獲得的資料信息的基礎上得出結論

● 通過自己的行為,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對上面所列問題的理解

學習經歷將幫助學生知道并理解術語,同時也有助于成功使用恰當的化學術語和比喻,有利于化學學科的發展。大綱提供了以下教學方式:

● 合作學習

● 實驗室活動和實驗

● 模擬游戲

● 教師展示和提問

● 電影、電視和幻燈片資料

● 電腦軟件模擬或指導

● 電腦界面連接

● 網絡

在學習經歷中,大綱強調學生合理利用信息資源、有效運用語言以及展示不同形式的信息的重要性。

(六)課程要求(course requirements)

“課程要求”部分介紹了課程所涉及的教學主題、課時數和對實踐工作的要求。(這里僅羅列了主題的名稱)

1.主題(topics)

大綱建議獲得主題基本知識所必需的最少時間總計100小時。以下為化學課程的8個主題及其最少學習時間:(1)物質及其性質、成鍵和結構(15小時);(2)反應量與化學分析(15小時);(3)氧化還原反應(11小時);(4)有機化學(11小時);(5)元素周期律(8小時);(6)氣體與大氣(8小時);(7)能量與化學反應速率(12小時);(8)化學平衡(20小時)。

如要鞏固這些知識,考生還需要花費相當多的額外時間來學習與主題有關的知識。

2.實踐工作(practical work)

這部分論述了在實踐工作中考生熟練、安全地操作科學實驗儀器所需的能力。實踐工作中的表現不能直接評價,但書面考試中包含有關實踐工作的問題。由于校外考試不同于連續的校本評價的特點,只是通過最終的書面考試來評價,因此,實踐工作的具體表現就不能直接評價了。

學習過程中,應當著重以下列出的具體操作技能。

通過大綱對操作技能、實驗室安全及實驗內容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基本操作技能和實驗技能的基礎地位。實驗內容的難度不一,形成適當的梯度──有些相當于我國的初中水平,如主題(2)(5)(6)(8)及(3)的一部分;也有一些相當于我國高中的水平,如主題(1)(4)及(3)的一部分;還有相當于大學的水平,如主題(7)。

(七)主題(topics)

這部分內容對8個主題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包括每個主題的簡介和相關內容。其中,“簡介”闡述了每個主題的科學應用、歷史應用、社會應用及實際應用,還聲明了該主題與其他主題及其他學科的主要關系。“相關內容”則從知識目標、科學過程、復雜推理過程三個方面列表說明了每個主題具體的教學內容。下面將以主題(1)為例,介紹主題的簡介和相關內容的要求。

主題(1):物質及其性質、成鍵和結構(materials—properties,bonding and structure)

簡介(introduction)

化學作為一門現代學科已經從較古老的原料工藝及應用中發展起來。歐洲的煉金師曾經探索過把金屬變成黃金。近代原子結構和鍵模型發展的歷史是早期人類的努力之一,道爾頓(Dalton)提出了原子的存在。

根據物質反應,可以預測產物的性質和質量。了解一類物質的性質可以設計有特殊用途的新物質,例如新型金屬合金、塑料、藥物和建筑材料。

隨著化學研究的不斷進展,人們逐漸認識到臭氧層和CFC的重要性。有機化學的學習,包括生命體中蛋白質的合成和應用,增加了有關生命本身的知識。

相關內容(subject matter)

學生應當熟悉物質的主要類別。物質的分類和性質的知識在其他主題的學習過程中也將不斷滲透。學生應當能識別并描述成鍵的類型,能將原子結構和成鍵原理與物質或反應聯系起來。

每個主題都是必修的內容,不設置選修內容。由主題包含的知識點可以看出,既有化學基礎知識,如(1)(2)(3)(5)主題,也有涉及部分傳統意義上的大學化學知識,如(4)(6)(7)(8)主題。內容的設置比較全面,同時還體現了一定的梯度。

表1主題(1)的有關目標要求

(八)評價(assessment)

校外考試通過書面考試的形式來評價,最終的成績級別將登錄在高級證書上。考生可以多次參加同一學科的校外考試,更新高級證書上的成績級別。有關評價的具體內容和要求,下面將從“考試”“最終成績的級別”和“折中”三個方面來進行介紹。

1.考試(the examination)

考生的化學成績將通過2小時的考試來評價。每卷有10分鐘的熟讀時間。課程從3個尺度(標準)來評價基本目標,分別是相關主題的知識、運用科學過程的能力和運用復雜推理過程的能力。

試卷1包含評價考生掌握相關主題的知識的情況和運用科學過程的能力的題目。其中,相關主題的知識大約占70%,科學過程占30%。此外還包含有關實驗步驟和實驗室安全的題目。試卷由多項選擇題和簡答題組成,簡答題可以由若干部分構成。試卷1是閉卷書面考試,提供數據表。

試卷2設計的題目用來評價考生運用復雜推理過程的能力。根據復雜推理過程的特點,試卷中包含少量的拓展性問題。試卷2是開卷考試。考試過程中,允許考生攜帶任何有關的手寫資料或印刷資料。考試提供數據表。

兩卷都會覆蓋大綱中的主題,但試卷1的覆蓋面可能更廣。

2.最終成績的級別(exit levels of achievement)

考試結束以后,每個學生都會得到下述成績級別之一。

● VHA(very high achievement,成績卓著)

● HA(high achievement,成績優秀)

● SA(sound achievement,成績良好)

● LA(limited achievement,取得的成就有限)

● VLA(very limited achievement,取得的成就十分有限)

3.折中(trade-offs)

當學生成績不平均導致某些校外標準的成績級別不同時,如果一個標準的成績級別稍低于某個確定的成績級別,要考慮折中處理。

下述情況可以運用折中:

● 相關主題的知識方面稍微不足可以由科學過程方面超出部分來彌補,反之亦然。

● 相關主題的知識方面或科學過程方面稍微不足可以由復雜推理過程方面超出部分來彌補。

除上述所列的情況外,其他情況下不允許折中。

三、大綱對我國高中化學課程改革的啟示

對澳大利亞昆士蘭州《高中校外考試化學課程大綱》的介紹和分析對我國時下正在進行的高中化學課程改革有一定的啟示。

(一)課程目標有層次性

大綱中強調科學教育的總體目標和化學教育的基本目標。學生在學完高中化學課程后不僅要掌握學科的有關知識,還必須了解處理數據、查閱資料、設計實驗驗證有關問題、利用物質的有關性質加以應用等科學過程和復雜推理過程。當學生在面臨化學產業所能帶來的巨大利潤與破壞人類的環境等實際問題時,能有所取舍,形成自己的價值判斷,達到大綱中基本目標的要求。與此同時,學生培養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從而實現總體目標的要求。也就是說,總體目標的達成是通過基本目標的實現來完成的。

(二)課程內容全面

課程內容按照主題設置,有助于學生對每個主題的探究在深度上和廣度上的拓展。同時,八個主題涵蓋了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等多方面的基礎知識,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還可以引起不同學生對某些方面化學研究的興趣,為學生的繼續發展奠定基礎。

課程內容重視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與實驗安全意識的養成。此外,課程在內容上還重視化學史教育。“主題”部分介紹了每個主題的科學應用、歷史應用、社會應用及實際應用,展現人類的研究歷程,激發學生不斷探究、創新,從前人探究的成敗中吸取經驗與教訓,鼓勵學生嘗試新方法和新技術,促進研究視野的不斷開闊。

另外,大綱還給出了本主題與其他主題及學科的主要關系。這樣可以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發展過程在縱向了解之外進行橫向的比較,從而更好地認識所學內容的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三)關注學生的學習經歷

學生的學習經歷對于認知結構的形成非常重要。因此,大綱強調運用各種信息資源,通過自己的理解內化,將有關知識融入學生的知識結構中,關注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充分開發各種潛能,運用自己的認知策略來主動建構知識,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

學生認知結構的構建是一個積極主動的思維過程。[3]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必須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通過不同的手段,如化學實驗、多媒體技術、網絡資源、文獻資料等,引導學生相互討論、交流,把新知識與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聯系起來,實現新舊知識的整合;幫助學生構建有序、開放、靈活的認知結構,促使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

(四)評價體系科學合理

試卷的設置科學合理,開卷與閉卷結合考試有利于全面、綜合地測定學生的學習情況。此外,成績的評定采用了一種相對“模糊”的字母等級描述法。這種評價方式不僅能夠科學地說明學生在學業上的差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學生的自尊,使大部分學生了解到自己與他人的差距,同時又不會感到太自卑,從而營造出一個積極樂觀的學習氛圍。此外,昆士蘭州的評價體系獨創了“折中”的方法。以己之長補己之短,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

鑒于昆士蘭州的等級評定與“折中”的評價方式,我國也可以在某些學科的評價中采取類似的做法,把注意力放在挖掘學生發展潛能方面。

根據對昆士蘭州《高中校外考試化學課程大綱》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昆士蘭州的校外考試制度不僅僅是為考試而評價,更重要的是,為鼓勵學生繼續學習化學提供了又一途徑。

① 成立于2002年7月1日,由昆士蘭學校課程委員會(Queensland School Curriculum Council)、昆士蘭高中教育研究會(Queensland Board of Senior Secondary School Studies)和高校招生委員會(Tertiary Entrance Procedures Authority)合并而成。

② 引自昆士蘭州《高中校外考試化學課程大綱》的前言部分。

[1]Queensland Board of Senior Secondary School Studies, Chemistry Syllabus for the Senior External Examination[DB/OL]. http://www.qsa.qld.edu.au/yrs11-12/subjects/sciences.html.

[2]Queensland Studies Authority. Handbook: 2004 Senior External Examination.[DB/OL]. http://www.qsa.qld.edu.au/testing/extern - exams/handbook.html.

[3]高劍南,王祖浩. 化學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86.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