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初中化學教學體會與改進策略
劉敏
眾所周知,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上度過的,我們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也主要是在課堂上完成的。在這一節一節的課堂教學中,構成了學生成長的人生歷程,我們在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中總有一些所思、所感、所悟、所獲,以下是我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的幾點體會和改進策略,希望與老師們共勉。
一、溶液教學的一點體會
在現實生活中,溶液處處可見,這點是激發學生學習溶液知識的情感基礎,但是,在學生列舉的種種液體中,很多可能并非是科學意義上的溶液,也就是說,學生在學習溶液之前,可能對溶液有一個錯誤的認識。學習科學知識最忌諱的并非開始一無所知,而是一知半解。鑒于溶液的常見性和學生可能產生的誤解,更要讓學生堅持科學、客觀的態度,謙虛地學習看似熟悉的知識。溶液學習的突破點在溶解,引導學生比較一些可嘗性溶液味道的濃淡,從中自然而然地引出溶質、溶質質量分數等內容,讓學生養成不急于求成,踏實分析、謙虛謹慎的學習習慣。
二、燃燒與燃料教學的一點體會
學習燃燒與燃料時,我從學生司空見慣的燃燒和滅火現象入手,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作為學生學習的起點,站在化學科學的角度認識燃燒就是一種化學反應,讓學生體會到化學就在身邊,化學就是生活,激發其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愿望,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從生活走進化學”,讓學生知道控制化學反應的條件就能控制化學反應的進行,控制燃燒的條件就能控制燃燒的進行,滅火的原理就是破壞維持燃燒的條件;優化燃燒的條件,就能促進燃燒的進行,從而達到節約能源、減少環境污染的目的。了解我國能源和資源短缺的國情,知道化石燃料綜合利用和開發新能源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和資源意識;通過學習化石燃料及其綜合利用,讓學生體會到化學在人類生活和社會進步中所發揮的重大作用——“化學,人類進步的階梯”。通過這些知識的學習,引導學生又從化學走向了社會、走向了自然,用化學視角去關注社會、關注自然,懂得保護自然界的生態平衡,認識到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
三、化學實驗現象教學的一點體會
明確實驗操作中的注意事項,準確描述實驗現象,注意煙、霧的區別等。做木炭燃燒實驗時,要將紅熱的木炭伸入集氣瓶中才能觀察到現象,所以“將木炭直接伸入裝有氧氣的集氣瓶中,可看到木炭劇烈燃燒,發出白光”錯誤。硫在氧氣中燃燒時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在空氣中燃燒時發出的是淡藍色火焰,生成物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氣味,所以“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淡藍色火焰,生成無色無味的氣體”錯誤。紅磷燃燒產生的是五氧化二磷固體小顆粒,應敘述為白煙,而不是白霧。所以“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的白色煙霧”錯誤。打開濃鹽酸試劑瓶瓶口,由于濃鹽酸具有揮發性,揮發出來的氯化氫氣體跟空氣中的水蒸氣接觸,形成鹽酸小液滴,應觀察到瓶口冒白霧,而不是瓶口冒白煙。所以“打開濃鹽酸試劑瓶瓶口,觀察到瓶口冒白煙”錯誤。 四、幾種物質敞口放置于空氣中變化情況教學的一點體會
物質敞口放置于空氣中一段時間后,質量變大且變質,說明物質發生了化學變化。濃鹽酸具有揮發性,質量變小,溶質的質量分數變小,但不變質;濃硫酸具有吸水性,質量變大,溶質的質量分數變小,但不變質;氫氧化鈉易潮解,還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質量變大且變質;氫氧化鈣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質量變大且變質;生石灰能與空氣中的水發生化學反應,質量變大且變質。
我感到有很多不足,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1、做好演示實驗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還有助于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實驗中塑料瓶的變癟現象,會讓學生輕松的掌握這個性質;鎂條燃燒發出的耀眼的光,會讓學生記憶終身。因此,一定要重視實驗教學,教師的演示實驗一定要直觀、顯明、省時、準確、安全。
對于現象不明顯的實驗,應該加以改進。比如: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很多教師就感覺不容易做成功,但只要做以下改進就一定會在2分鐘內看見石灰水變渾濁,5分鐘內有紅色的銅出現。木炭用木材燒制(自己燒制,不能用市場上燒烤用的炭),在研缽中碾得非常細,然后加入氧化銅,充分混合均勻。將混合物裝入試管,并傾斜地鋪在試管底部,用帶有網罩的酒精燈加熱,5分鐘左右就可以觀察到明顯的現象。或者將準備好的混合物,裝入內壁附著有水的試管中,然后加熱。
2、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
注意知識、技能、能力的相互聯系和前后照應,并根據學習遷移的原理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一方面從舊知識引出新知識,促進新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學習新知識時,還要注意為以后學習作好鋪墊。如在講授氧化反應概念時,應該提醒學生注意概念中的“氧”這個字,不能只理解氧氣,還包括化合態的氧,為以后學習氧化還原反應作好準備。又比如學習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時,應該先復習氧氣的制法,歸納反應裝置選擇原理是根據反應物的狀態、反應條件來決定,這樣就會使這節新課變成一堂復習課的延伸,學生學習起來就非常容易。
3、語言規范準確,詳略得當
課堂知識教學是由教師的語言和板書表現出來的。教師能否掌握語言藝術,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語言規范準確能使學生得到嚴格的訓練,形成一絲不茍的學風。反之,講課模棱兩可,實驗結論似是而非,將使知識的本來面目全非。因此教學語言應字斟句酌,完全符合學科知識,不允許有半點疏漏。此外教師語言還要求既精練、豐富、生動活潑,又有幽默感,同時還要速度適中,抑揚頓挫,這樣可以增添課堂活躍氣氛,減少疲勞,激發興趣。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迎來下課鈴聲,并發出一聲感嘆:化學課怎么過得這么快啊!
4、有針對性的課堂練習
我們現在有教師經常報怨學生很懶惰,布置的家庭作業總是完不成,交作業的時候就照抄。殊不知,學生的懶惰是事實,但學生的情況變了,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應該隨之發生變化,我們現在經常強調“與時俱進”,我們的作業布置也應該“與時俱進”,這樣,教學效果明顯了,教師的心態也好了,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