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以素質教育為導向的高職院校創新創業的探究
劉博
論文關鍵詞:素質教育高職院校創新創業
論文摘要: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以素質教育為導向的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在近些年得到了廣泛的關注,應把高職院校作為加強和改進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突破口,推進高等職業教育在人才培養理念、人才培養模式的深化改革。 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全國已有1200余所高職院校,在校生一千余萬。高等職業院校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方面具有獨有的特點,這為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了先天條件。因此,應把高職院校作為加強和改進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加強對學生的創新觀念、創業意識、創業技能的培養,推進高等職業教育在人才培養理念、人才培養模式的深化改革。 一、素質教育中創新創業的概述 創新(innovation)是一個經濟學概念,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得(J.A Schumpeter)首次提出了創新是一個過程的概念。是指力求將科學、技術、教育等與經濟融匯起來,即創新表現為不同參與者和機構(包括企業、政府等)之間交互作用的網絡。創新行為因為可以表現在技術、體制或知識等不同層面。 創業的定義,結合我國國情,將創業定義為是指通過尋找和把握機會,創造出新穎的產品或服務,并通過市場創建成企業或產業,從而實現企業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過程。 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的相互關系: 1、目標取向一致。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所培養的人才只有具備創新精神,才能符合二十一世紀知識經濟時代發展所需要的人才規格。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應有之義,有效的培養未來人才的創業能力,是順應時代要求和世界發展趨勢的必然選擇。創業能力的強弱,反映了一個人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強弱,因而,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在人才培養的目標上是高度一致的。 2、內容本質想通。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大學生創新精神可以理解為個體從事創新活動所需的基本心理狀態,主要包括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創新技能和創新品質四個方面。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指出,要加強對教師和學生的創業教育,積極采取措施鼓勵自主創業。創新是創業的基礎,而創新教育的成效,只有通過其培養的人才在未來的創業實踐中來檢驗。二者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是密不可分的辯證統一體。 3、功能作用相同。創新創業教育是高等院校圍繞創業實踐,通過多種途徑,使創新教育有機地融入到創業教育當中,形成具有獨特功能,兩者密不可分的教育體系,這種體系可以達到開發和提高大學生創新素質和創業素質,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目的。創新能力是創業能力的內在本質和支撐,而創業能力是創新能力具體體現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