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學校體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佚名
人的身體和心理有密切的關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體,心理不健康則會導致身體異常甚至患病。因此,我們要使學生在校期間,通過實施必要的心理健康,及時發現解決問題,并針對問題進行合理的心理,從而保障學生能全面的得到健康。
1.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
我國大學生中的大多數都屬心理健康者,但也有約占20%的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據天津市的統計,在該市5萬名大學生中,約有16%以上的學生分別患有恐怖癥、焦慮癥、疑病癥、強迫癥、抑郁癥和情感危險?!度嗣袢請蟆?989年8月15日報道杭州市《大學生心理衛生問題和對策》的結果,2961名大學生中,16.79%的學生存在著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心理健康不良者有增多趨勢。從我院對400名學生進行的心理健康調查結果來看。我院學生18%的有心理障礙,69.8%有心理問題。,心理健康不良已成為大學生輟學的主要原因。據北京市16所大學的調查,因心理疾病休學、退學人數分別占因病休學、退學人數的37.9%和64.4%。因此,在對學生進行身體鍛煉的同時,應特別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2.讓學生對心理健康標準有一理性認識
在學校教育過程中,應充分讓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標準,使學生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心理水平有一正確的認識,從而能針對標準進行自我評價和調整。結合我國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心理健康的標準主要表現在:
2.1正常的認識能力
正常的認識能力如敏銳的觀察力,較強的記憶力,良好的思考力和既穩定又能隨任務而轉移且善于分配的注意力等。認識能力首先表現在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以,正常與否可其學習和學習效果。但是,不能認為學習不好的人其認識能力都不正常,因為這里同經驗和基礎知識有關。
2,2就情緒的整體而言心情愉快、情緒穩定,反應適度心理健康的人積極情緒如愉快、滿意、高興、欣慰、歡樂等占優勢,身心處于積極向上的,充滿希望的樂觀狀態。如果經?;\罩于消極情緒中,憂愁、焦慮、苦悶、恐懼、悲傷而不能自拔,悶悶不樂,行動無力,則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同樣,情緒穩定和反應適度也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標志。
2.3優良的意志品質
一個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應有明確合理的學習和生活目的,并有達到目的的堅定信念和自覺行動。其行為表現出果斷、堅韌、自制和毅力。自制和堅韌能表現出其心理健康的程度。克制自己的不良欲望,不受有害刺激誘惑,遵紀守法,勇于克服壞習慣,戒除不良嗜好等,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做的到。
2.4良好的人際關系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維護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在學習生活中,表現為樂意與同學和老師交往,既有穩定而廣泛的人際關系,又有自己的知心朋友,能客觀評價他人和自己,喜人之喜,優人之優。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2.5健全的人格
健全的人格可視為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核心因素。所謂健全人格,是指心理和行為和諧統一的人格。大學生的健全人格包括:
2.5.1人格結構要素無明顯的缺陷與偏差。
2.5.2具有清醒而正確的自我意識,不會產生自我同一性混亂。
2.5.3以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作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有效地支配自己的心理和行為。
2.5.4有相對完整統一的心理持征。如果一個大學生無端懷疑別的同學在譏笑他,不管別人怎樣的解釋,他總是固執己見,就是人格上的一種偏執,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2.6合理的行為
心理健康與否,總要直接間接地表現在行為上。因此,合理的行為就是健康心理的體現。
以上標準,應視為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其間有互相依存,互相的關系。學生可針對有缺陷的方面,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加強自身修養,以期達到更高水平的心理健康。
3.加強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
3.1體育運動能促進身體發展,為心理健康發展提供堅定的物質基礎
人的心理是人腦的有機體,人腦是人體的一部分。心理健康發展,必須以正常發展的身體,尤其是以正常健康發展的神經系統和大腦為物質基礎。通過體育運動,促使身體正常、健康地發展,為心理發展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這是心理發展的重要條件。
3.2體育運動的新需要與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成為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