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高中生心理異常的原因與對策
韓紅雨
中學階段是人生旅程中的重要時期,是一個人身心獲得迅速發展的黃金季節。在心理正處于由懵懂轉為成熟的過程中,處于矛盾的過渡階段,心理發展具有獨特性,由于判斷能力、承受能力以及自我的控制能力相對較弱,依賴性和幼稚性又同時存在,極其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內心世界逐漸復雜,開始不大喜歡顯露內心,重視人際關系,極其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因此,青春期是精神疾病和違法犯罪發生的高峰時期,必須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夠重視。
一 、中學生心理異常的原因
首先,老師是學生心理障礙產生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獨生子女,學生生活單一,很多心理障礙都與老師的教學活動相關,無論是老師的言語還是行為都可能刺激并誘發學生產生心理障礙。在師生這對矛盾中,老師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教學中出現問題時,老師總是以高高在上的教育者自居,要求學生絕對服從,這就造成了學生心目中扭曲的師生觀,這是學生產生心理障礙的基本因素;老師對教學的消極態度,容易引起激發學生的心理障礙。長期單調的教學工作,會使老師產生職業倦怠,表現為疲勞、煩躁、易怒、過敏、緊張等,這些情緒很容易感染學生,造成學生的消極心理,是學生心理障礙的直接誘因;老師對學生的評價、老師對學生的期望帶來的壓力、不斷變化的學習環境等都是學生心理障礙產生的重要誘因。
其次,在現代生活中,家庭和社會的雙重影響造成有些學生的偏執型異常心理。這種心理的特點是任性且極度敏感。長期缺乏父愛或者母愛,由于性格原因在同學中不合群,如同在社會中孤立存在,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偏執型異常心理。
再次,強迫型異常心理非常在意別人的意見,常常處于擔憂之中,內心壓力非常大。這種學生往往遵紀守法、安穩聽話、成績優秀,為了得到大家的喜愛,舍去了童趣和業余愛好,壓抑自己的本能欲望,形成了扭曲的雙重性格。
二、對策的探討
1.開設心理學專題講座,讓學生學會并掌握維持心理健康的知識和技能,進行有效的心理疾病預防。1994年,國家教委明文規定:"中小學在活動課、科教文化活動中每周要有0. 5課時用于健康教育。
"因此,我們要針對學生面臨的各種心理矛盾和心理沖突,進行釋難解惑,提供調適方法,使他們取得心理平衡,防止產生偏差心理。 2.教師與學生建立一種尊重、真誠、理解的關系。關注和接納學生,專心聆聽學生發表意見,不輕率地對學生的觀點橫加評判,同時,應胸懷坦蕩,應站在學生的立場上,體會、認識學生的觀念和行為。創造良好的集體氛圍,舉辦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行為養成活動等,引導學生消除不良品行。注意榜樣人物對學生的親切性、可學性與感染性,增強其對榜樣的理解、認同與效仿。因此,作為教師,同時又是學生的心理咨詢者,一是要增強個人修養,注意日常生活的表率作用,避免在學生心中形成不良形象,二是要真誠關注,設身處地的感受學生面臨的心理困惑,并以此為基礎共同尋找解決的策略。同時,對學生加強學習目的性的教育,克服為分數而學習的消極思想,培養為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而學習的主動學習態度。幫助學生制定切合實際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以增強學習自信心,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學習與生活中出現的煩惱,學會消除煩惱的各種方法。
3.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是時代的要求,更是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需要,也是每一位教師不可推御的責任.在各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是學校心理教育最基本的環節之一,是由教學活動本質特點所決定的.科任教師在教學中應時時處處為學生創造條件,自覺主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通過訓練、輔導、暗示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以教師自身為榜樣,給學生以積極的心理感染;運用激勵手段,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全面了解自己,不斷完善自我,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獲得成功地喜悅.在抓好各科的課堂教學滲透時,既要注重本學科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注重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建立科學、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
4.設置"悄悄話信箱".為了能及時了解到每個學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惑,我們可以在每個班建立 "悄悄話信箱",學生能毫無顧忌地把心理感受寫在紙條上,投入信箱.因為紙條上不署名,這樣學生的話閘子打開了,從老師寫到同學,自已寫到父母.有的說:老師你處理某一件事時不公,我想不通;有的說:老師,我爸爸、媽媽為什么要吵離婚,是不是他們都不要我了;有的寫給心理輔導員:我最近晚上經常做惡夢,想起來感到害怕……教師掌握情況后,及時做出反應,把許多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又因家長的需要,學校還設立了"金點子信箱",便于家長參與學校管理."悄悄話信箱"成為教師、學生心靈溝通的橋梁。
總而言之,中學生心理障礙的成因復雜,其教育對策亦很多,這有待我們做教師的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進一步探索,尋求更有效的解決方法,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