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學體育教學與素質教育探討
佚名
摘要:通過對于體育與素質教育的闡述,找出這兩者之間的關系。體育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通過體育活動可以更好地協調人的生物性和社會性,從而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體育教學不僅是健身,更可以提高人的心理素質,開發人的智力。在體育教育中貫徹素質教育。重視個性發展與在普及中提高是必須要走的路。關注學校體育,貫徹全民健身、終身體育的思想。
關鍵詞:小學體育、體育教學、素質教育、個性發展 前言 在素質教育由研討轉入實施的過程中, 普遍存在著忽視學校體育這一重要部分的現象。這不利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 筆者結合自身的體育教學體會,與同行商榷。 1 體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1.1《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從而開始了教育的素質教育改革。素質教育,從本質上來講,它是以受教育者的長遠發展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注重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促進受教育者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生動活潑地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 1.2美國布切爾主編的體育理論中寫到:體育的目標是追求人對于集體的適應力,作為社會一員的適應力。例如:“合作精神、寬容、大方、公正而又有高尚道德的人。”現代體育科學研究表明,體育不僅可以增進學生健康、增強學生體質,而且還可以通過體育來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開發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陶冶學生的情操,發展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的社會化。因此,體育不僅是素質教育重要內容,同時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 1.3在實際教學中,我也感受到體育教學不僅是健身,更可以提高人的心理素質,開發人的智力。 1.3.1動作練習中,如長距離跑,使學生感到十分疲憊,這時教師通過鼓勵,讓學生克服困難。這樣無形當中就培養了學生的堅韌不拔的精神。 1.3.2競爭是體育運動的突出特點,在競賽中,運動員們你爭我搶,頑強拼搏。在這個過程中也就培養了學生的一種競爭意識和一種勇往直前的的精神。 1.3.3每一項體育活動都有它的對抗性。在對抗中,除了肢體的外在對抗,更有內在的智慧較量。例如:球類運動運動中,要求人要有足夠的應變能力、預測能力以及處我調節能力。這些能力的具備對于人參加多變的社會活動具有深遠的意義。 2在體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 2.1 重視個性發展。 傳統教育認為體育教育就是要使學生掌握運動技巧, 并不斷提高運動成績。過分要求學生對動作的練習。 同時在教學中也普遍存在著教學軍事化,出現了大批教官式的體育教師。 忽視了在體育方面學生的個性發展,壓抑了一大批學生的創造性, 例如在中小學存在著教材單一,不適應學生年齡個性特點的弊端, 許多教師存在著一個教案幾堂課,一個教材許多年級的情況。而在基層, 由于專職體育教師的缺乏,許多學校還存在放羊式的教學。 這極大的打擊了學生的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嚴重影響了體育教學質量。 筆者在教學中做了嘗試:體育課上,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組織體育課的內容,讓學生自己上體育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如:跳橡皮筋是小學生普遍喜愛的一項體育活動。 教師在課前要求每個學生必須掌握一種跳法,課上,由體育委員組織,教師指導。 先比賽一種跳法(如:小馬過河)。然后,逐個分組表演(“啄木鳥”、“東方紅”等)。教師啟發,是不是可以把兩種跳法結合起來跳,學生興致很高, 試驗,效果很好。最后,讓學生自由發揮,幾個學生一組, 嘗試自己跳出新花樣。課后,要求學生可以組合成多種跳法,這樣, 既使學生動體,又使學生智力得到發展,亦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2.2重視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