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現代遠程教育的技術模式與技術路徑選擇
佚名
【摘要】 “藍色證書”培訓工程是面向我國農村所進行的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崗培訓。從2004年啟動以來,各省已陸續開始組織實施。“藍色證書”培訓依托先期開展的農村現代遠程教育所搭建的公共平臺,采用農村現代遠程教育所探索出來的綜合性技術路徑,正在朝著預定的培訓目標努力邁進。
一、現代遠程教育的技術模式與特點
遠程教學的技術模式主要有光盤(CD-ROM)、互聯網(INTERNET)、衛星課堂三種。 光盤是用來存儲由音頻、視頻、文字、動畫等構成的多媒體課件的存儲介質,它的功能類似于函授教育階段廣泛使用的磁帶,但比磁帶增加了生動直觀的可視化信息。光盤的特點是存儲量大、成本低廉,可隨身攜帶,隨時使用。 利用互聯網開展遠程教學主要采用的技術有VOD、E-MAIL、BBS、ICQ(IM)、Netmeeting視頻會議以及作為網絡新生事物的各種博客(Blog),如專家博客(Pundit)、音視頻博客(Audio—videoblog)等。其中VOD(視頻點播)技術是網絡遠程教學的主要形式,它由教學資源提供商將視頻教學課件信號壓縮成適合于互連網傳輸的流媒體格式(如RealMedia、WindowsMedia、NetShowASF、MPEG-1及QuickTime等),并將它存放在網站專用服務器上,學習者可在任何時間,通過WindoWSMediaPlayer、RealPlayer和QuickTime點播這些課件。 互聯網用于遠程教育時又稱之為“地網”,其特點是信息量大、互動性強、內容刷新快、不受時空限制。由于它允許學習者自由組合網上資源來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因此要求學習者必須有較強的主體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互聯網受網絡傳輸帶寬限制較大,不能設置較大的視頻窗口。 衛星課堂是利用幾百里高空上與地球同步運行的人造衛星,將授課過程中實錄的課堂活動連同教案合成,壓縮為數字信號,向在它電波輻射面內處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目標,實時地源源不斷地傳輸所需的教育資源,用戶端使用相應的衛星接收設備(地面接收站)同步接收,從而達到遠程教學的效果和目的。衛星課堂也稱“天網”,優點是通信容量大、傳輸質量高、接收費用低、可復制性強而易于形成規模效益,因此非常適合于互聯網不發達地區,不足之處是用于購買技術設備和衛星信道的前期投資較大。目前國內開展實用管理培訓的運營商時代光華、和君創業在全國建立的衛星課堂培訓網點已超過300個,每年遠程衛星課堂培訓收入可達1000多萬元,國際上開展衛星遠程教育的國家也很多,特別是印度、巴西、埃及、墨西哥、尼日利亞、巴基斯坦等發展中人口大國。據報道,印度國內文盲人數占總人口的35%,如果要普及教育,印度需要修建1萬所新學校,而以傳統方式給這些學校提供教師將是不可能的。為了給偏遠地區的文盲提供受教育的機會,印度政府于2004年發射了世界上首顆教育衛星EDUSAT,它將被專門用作遠程教育,是世界上首顆專門用作遠程教育的衛星。
二、現代遠程教育的技術路徑選擇
現代遠程教育是計算機網絡通信技術高度發展的產物,是科技與教育的完美結合。在遠程學歷教育與非學歷培訓的實踐探索中,光盤、互聯網、衛星課堂這三種技術路徑并不是單獨使用的,而是組合運用各有側重。 (一)遠程學歷教育的教學模式主要是采用“面授+光盤”方式進行,互聯網則用來提供講義、輔導答疑、作業和測試。這種技術路徑的選擇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它與我國的國情、國民的學習習慣以及互聯網的發展程度基本適應。 (二)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以開展現代遠程教育為主的著名教育機構。開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以來,短短幾年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遠程開放教育組織,并建成了國家級遠程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奧鵬中心。它所參與的“教師網聯計劃”和“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均選擇了面授與“天網”“地網”“人網”(中、省、地市、縣電大辦學網絡)相結合的遠程教學策略。 (三)作為從事非學歷教育的中小學網校,實際上是全日制基礎教育的校外補充和延伸,目的是為中小學生提供必要的課外輔導,因此各網校都選擇通過互聯網進行授課,它們都建有自己的專門網站,供學生注冊用戶,有償消費網上課程資源。 (四)“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在其技術路徑選擇上充分體現了對教育規律的科學認識和把握,以三個層級來實現城鄉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即農村學校教學點建立教學光盤播放點,配備34寸大屏幕彩色電視機、DVD播放機和成套教學光盤,通過播放光盤對學生進行授課和輔導,鄉中心小學和村完小建立衛星課堂,配備衛星地面接收系統,通過中國教育衛星寬帶傳輸網接收優質教育資源,同時具備光盤播放點的功能:農村初中建立計算機網絡教室,同時具備衛星課堂和光盤播放功能。 (五)專業認證考試類遠程培訓主要通過互聯網進行,目前國內專業認證考試的網站很多,如中國思科培訓網、中國IT實驗室、浙江培訓網等等。 (六)實用管理遠程培訓的主要客戶是企業。我國加入WTO后,企業獲得了更多的走向國際市場的機會,與此同時也面臨越來越大的國際競爭的壓力,企業管理團隊素質、人力資源狀況就成為決定市場競爭成敗的關鍵因素,因此通過加強培訓,提高企業人力資源素質,從而提升企業競爭力已經受到國內企業的重視。為提高培訓效益,取得更好的培訓效果,實用管理遠程培訓目前一般采用衛星課堂,如北大商學網的“企業經理人團隊培訓”項目中,70%以上的課程是采用衛星遠程教育,30%的課程采用面授教學。實用管理培訓目前主要有兩種業務形式:第一是城市學習中心,即在各個城市建立“衛星課堂學習中心”,各城市代理商通過社會招生,吸引本地學員報名;第二是衛星課堂安裝進企業,企業內部組織培訓。 (七)“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和“農村現代遠程教育”工程于2003年先后啟動,前者通過教育和培訓,使農村黨員干部了解黨和國家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掌握基本的市場經濟、經營管理及科學文化知識,掌握1-2項實用技術,并能因地制宜地宣傳、推廣,帶領農民致富。后者由農業部、教育部、中組部、財政部、國家發改委等23個部門聯手,以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為依托,構建我國農業現代遠程教育公共平臺,為農村黨員教育和農民增收致富提供支撐。 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目前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農村遠程教育機構,擁有近3000所分校、2.3萬個教學班和4.6萬名辦學人員,它在開展農村黨員干部教育和農民教育培訓中,根據農村信息化建設的客觀條件和實際水平,選擇了高度綜合的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培訓模式,即采用“面授+廣播+電視+音像教材+衛星課堂+互聯網”等綜合性教學手段,從而形成了覆蓋廣大農村的辦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