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職業中專英語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
未知
[摘要]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小組合作形式進行語言交際的學習活動。在職業中專英語教學改革實踐中,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減輕學生在交際活動中產生的焦慮心理,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和知識發展能力,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 職業中專 英語教學 英語教學研究與實踐已經從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從以傳授知識為重點轉向以學生的參與和知識發展為重點。隨著新英語教學大綱的頒布與實施,我國對中專英語教學改革的研究越來越重視與深入,筆者在職業中專英語教學改革實踐中嘗試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法,結果發現小組合作學習能使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來練習使用語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和知識發展能力,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理論依據 1.心理學理論 心理學關于“相互依賴”的概念涉及人們怎樣影響他人和怎樣受人影響。這種相互依賴關系,可以促進學生在主觀和客觀的學習中成績優異。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中,課堂小組的成功依賴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合作,不但確保每名成員都掌握了全部信息,而且使人與人之間的相互聯系更密切,從而對個體產生正面影響。許多心理學家也從認知發展角度論證了社會環境中個體間的相互影響能夠促進學習。 2.語言習得理論 海姆斯指出在語言教學中,應把重點從結構能力(語法能力)轉移到交際能力上來。因而在課堂上應該提高學習者在真正意義上的交流中正確使用語言的能力,而非簡單參與或控制語言結構。合作學習的課堂就為學習者提供了大量的參與到真正意義上交流的機會,從而能夠提高學習者言語交際的能力。克拉申的監察理論認為,成人發展第二語言能力有兩個獨立的系統——無意識的語言習得和自覺的語言學習,其中無意識的語言習得更為重要。情感過濾假設還認為,動機、自信及焦慮是影響二語習得成功的關鍵。強烈的動機、自信心及低焦慮都能夠促進二語習得。合作學習狀態下的相互影響、相互合作的環境,比個體的、相互競爭的環境更易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合作學習有助于發展學習者針對他人的正面情感,減少隔閡和孤獨,總結經驗教訓,以利于今后小組成員更好的合作。 3. 群體動力理論 從群體動力學的角度來看,合作學習的理論核心是:當所有的人聚集在一起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工作時,靠的是相互團結的力量,相互依靠為個人提供了動力。 4.建構主義學習觀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協作發生在學習過程的始終。協作對學習資料的搜集與分均有重要作用。 二、職業中專英語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方法 1.小組成就區分法 這一方法要通過促進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合作來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具體做法主要分為以下六個階段:(1)教師在授課前將學生按不同程度、不同性格以及男女學生的合理搭配分成四人小組。(2)教師講授課程。(3)小組成員一起鞏固掌握所學內容。(4)教師對所有學生進行單獨測試。(5)教師將測試成績與學生以往成績的平均分相比較。(6)教師將所有小組成員的成績歸類并對獲勝的小組進行某種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