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職業學校兼職教師隊伍建設現狀與管理制度設計研究
劉宏杰 李爽
論文摘要:兼職教師已經成為職業學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職業學校實踐教學的重要任務,他們是連結學校和企業的橋梁。如何加強兼職教師的管理工作,充分調動兼職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職業學校迫切關心和要解決的問題。規范聘任制度、完善管理制度、健全激勵機制、實施考核制度是設計職業學校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制度的重要內容。
論文關鍵詞:兼職教師;現狀分析;制度設計
教師隊伍是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也是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保證。美國職業教育的兼職教師規模大、來源廣,1921年沃爾特·C·伊爾斯對加利福尼亞州的8所初級學院的調查發現,兼職教師占教師總數的90%以上;在上個世紀60年代后期,兼職教師的比例大約占學院教師總數的2/3,這一比例到目前基本保持不變。澳大利亞已經形成了一支數量可觀的兼職職業教育師資群體,1994年,澳大利亞擁有專任職業教育師資1.8萬人,兼職職業教育師資3.2萬人;英國的職教院校兼職教師約占教師總數的63%。[2]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職業教育的教師結構還達不到職業教育教學目標與職業教育發展的要求。優化職業學校教師結構,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成為一個正在制度化的命題。
一、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已成為職業教育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一)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是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 1985年5月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各單位和部門辦的學校,要首先依靠自身力量解決專業技術師資問題,同時可以聘請外單位的教師、科學技術人員兼任教師,還可以請專業技師、能工巧匠來傳授技藝。”這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以政策文件的形式提到兼任教師問題。1995年國家教育委員會在《關于推動職業大學改革與建設的幾點意見》中要求:“要聘請一批富有實踐經驗、又能勝任教學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或管理人員到校任兼職教師,做到專兼結合。”這個《意見》中正式提出了“兼職教師”的名稱。1996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第三十六條規定:“職業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可以聘請專業技術人員、有特殊技能的人員和其他教育機構的教師擔任兼職教師,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提供方便。”這是我國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提出了“兼職教師”。這些政策的推出,說明了兼職教師隊伍建設不僅僅是職業教育自身發展的需要,更是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是保證教育教學質量的需要 教師是一個學校教育教學的保證,教師的優劣程度和教師的結構比例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性因素。職業教育發展速度之快,職業學校原有的專業教師已很難完成各項教學任務,年輕的專業教師缺少一線的工作經驗,年長的教師又缺乏創新性,造成職業學校教學能力薄弱。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中明確指出:“要增加專業教師中具有企業工作經歷的教師的比例,安排專業教師到企業頂崗實踐,增加實際工作經歷,提高實踐教學能力。同時要大量聘請行業企業的專業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逐步加大兼職教師的比例,逐步形成實踐技能課程主要由具有相應高技能水平的兼職教師講授的機制。”兼職教師隊伍建設不僅可以有效率地完成教學任務工作,又可以彌補教師人數不足的缺點。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關系到職業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更關系到職業學校未來的發展前途。 (三)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是深化校企合作的需要 職業教育從廣義上說是指一切增進人們的職業知識和技能,培養人們的職業態度,使人們能順利從事某種職業的教育活動;狹義上說是通過學校對學生進行的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使學生獲得一定的職業知識、技能和態度,以便為學生將來從事某種職業做準備。從某種意義上講,職業教育就是一種就業教育。職業學校是培養生產、管理、服務等一線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大后方,是人力資源市場的基礎保障。密切職業學校與企事業單位的關系,是職業學校發展的主流。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意見》(教高[2002]5號)文件中指出:“兼職教師是指能夠獨立承擔某一門專業課教學或實踐教學任務、有較強實踐能力或較高教學水平的校外專家。”例如杭州職業技術學院在政府的主導和推動下,與友嘉實業合作建立了友嘉機電學院,校企各自選派人員擔任校企共同體理事會和院務班子成員,推行二級學院院長與企業廠長聯席會議制度,推行專業組長與車間主任、教師與師傅對接制度,使校企共同體真正成為了利益共同體。 (四)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 生產力的發展是職業教育發展的直接推動力,職業教育與經濟發展是一種互動的關系,不同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對職業教育發展所起的作用是有所不同的。目前我國擁有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四大經濟區域,四大經濟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是不同的,產業結構也有所不同,各有各的特色。而一個地區的職業教育發展程度,不僅僅取決于經濟發展水平的支撐能力,同時也取決于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所提供的就業空間;反之,一個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就業水平也制約著職業教育的發展程度。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可以發揮地域優勢,可以讓職業學校的學生進一步了解市場所需,針對市場需要更好地達到學習目的,方便畢業生就業;可以根據區域經濟結構來優化專業設置,調整專業結構,改革課程內容,滿足區域經濟結構對人才的需求;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擴大職業教育的資源,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提高學生們的創新能力,優化教學資源,給職業學校帶來最佳的辦學效益。由此可見,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既協調了職業教育發展與區域經濟結構的關系,又促進了職業教育的發展和區域經濟的發展,從而帶動整個經濟社會發展,達到共贏。 二、職業學校兼職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矛盾
(一)兼職教師隊伍中個體素質高低不一 教育部在《關于“十五”期間加強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中提出:“專業課教師在教師總量中的比例應達到60%左右,兼職教師比例一般不少于10%。”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全面開展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中指出:兼職教師與專業課與實踐指導教師合計數之比達20%以上為優秀,10%為合格。目前很多省市的職業學校的學生與專職教師的數量之比還遠遠達不到1:16這個比例,教師缺口相對嚴重,絕大多數的職業學校招聘兼職教師來彌補這一不足。而當兼職教師的數量滿足要求的同時,兼職教師隊伍的質量又出現了新的問題。2007年在對寧波職業技術學院、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和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等五所高職院校進行的兼職教師隊伍情況調查中顯示出:五所高職院校共有426名兼職教師,僅有329名兼職教師來自企業,還有近百名兼職教師來自普通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浙江省高職院校所聘任的兼職教師中,博士研究生學歷的教師比例為2.1%,研究生學歷教師的比例為22.3%,本科學歷教師的比例為54.6%,尚有21%的兼職教師的學歷在專科及專科以下;從職稱結構方面,具有正高級職稱教師的比例為8.3%,具有副高級職稱教師的比例為30.5%,具有中級職稱教師的比例為43.9%,還有17.3%的人員沒有職稱。受到各個方面的影響,職業學校很難能聘任到高層次、高學歷、高職稱的人才,這一系列的問題導致職業學校兼職教師隊伍良莠不齊,影響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
三、兼職教師隊伍建設的制度設計與構想
(一)規范兼職教師聘任制度 兼職教師的聘任關系到職業教育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關系到職業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當前,職業學校迫切需要規范和完善兼職教師聘任制度,以確保行業企業優秀的技能型人才、能工巧匠進入職業學校兼職任教,并切實發揮出自己的作用及其潛能。只有學校內部建立起高效的用人機制,才能為聘任兼職教師提供空間,兼職教師才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規范和完善兼職教師聘用制度,嚴把入口關,為以后的管理工作和教學工作奠定基礎。聘用制度要具有可操作性,不能單單地流于形式,要從兼職教師的招聘方式、準入制度、招聘程序等方面入手進行改革。《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十條明確規定:“國家實行教師資格制度。”教師資格制度的意義在于明確了教師招聘的范圍,規定了教師招聘的門檻,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師的地位。這以上僅限于專職教師的招聘,我國對兼職教師的招聘并沒有相關的政策與法律法規作為指導。對于職業學校兼職教師的招聘,應該向社會公開招聘信息與主動深入行業、企業進行招聘相結合,到行業企業中選聘優秀人才。與企業合作,既有利于職業學校選聘兼職教師,又有利于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的開展;明確兼職教師準入制度,從選聘者的學歷水平、職稱情況、工作表現考核、專業能力、職業道德、自身素養、實際操作能力等方面進行考慮;舉行嚴格的招聘考試,篩選優秀人才;簽訂聘用合同,規定聘用期限、工作職責、雙方的權利與義務、工資待遇水平等。
(二)完善兼職教師校內工作和教學管理制度 制度問題是學校教學管理活動的全局性、根本性的問題。科學的管理制度是加強職業學校兼職教師隊伍建設的關鍵性因素。兼職教師管理制度包括兼職教師的工作管理制度和教學的管理制度。兼職教師的工作管理制度是指對兼職教師日常工作的管理制度。包括:兼職教師每次上課的出勤情況、遲到早退的懲罰手段、請假手續、參加例會的要求、娛樂規定的時間以及針對違反者的懲罰手段;因與原單位工作沖突而導致的調課、缺課說明;對兼職教師教學大綱的要求、教案的要求、定期制定教學規劃、作業布置要求;兼職教師的儀表、道德行為規范、師德、素養、應該承當的責任和義務等。職業學校在以上這些方面都應該做出細致地規定。兼職教師教學管理制度是為了使教學常規管理更加科學化、制度化。兼職教師的教學管理制度涵蓋如下內容:明確指導思想,教學要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政策;明確教育教學的主要任務,堅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在教學的同時加強德育工作的同步進行;嚴格執行課程計劃,按教學計劃組織教學工作,規范教學行為;確定好教學項目的教學目標、任務,教學的內容、進度,提出完成任務的措施與要求,確定學習的內容、形式,掌握好教學的時間,定期做好教學評價工作。 (三)建立健全獎勵、激勵機制 職業學校需要建立健全獎勵、激勵和資助體系,調動兼職教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物質需要只是兼職教師最基本需要的一個方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兼職教師的實際需要是多種多樣的。兼職教師有了需求才會有動力,但是這種需求必須是他們經過努力后才能達到的,這樣才能起到獎勵和激勵的作用。大多數職業學校只是支付給兼職教師固定的課時費,很難滿足兼職教師的需要,不能激起兼職教師對教學工作的熱情。因此,必須制定合理的獎勵、激勵機制。比如,隨著兼職教師工作時間的增加,對兼職教師的工資進行一定程度的上調。兼職教師對于工作環境也是有所要求的,他們也需要在一種和諧的環境下進行教學,良好的工作環境與職業學校的校園文化是息息相關的;為兼職教師提供良好的教學條件,配備現代化的教學儀器等,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兼職教師的教學質量。在進行獎勵、激勵的同時,要注意堅持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的原則,兼職教師除了有物質上的需要還有精神方面的需要,以物質激勵作為激勵的主要模式,將精神激勵作為激勵的輔助模式;多種激勵形式相結合的原則,善于運用成就激勵、物質激勵、能力激勵和環境激勵相結合的激勵方式;要遵循因人而異的差別性激勵原則,每個個體都是有差異的,要了解不同的兼職教師在不同時期的需要,根據個體差異進行不同的激勵。 (四)實施兼職教師培訓制度和評估考核制度 兼職教師在原單位的本職工作與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區別,絕大多數兼職教師都沒有勝任過教育工作,又由于他們是非師范科班出身,所以對教育工作的了解不夠。職業學校應當注重兼職教師的崗前培訓,補充兼職教師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要求他們掌握教育教學規律、教育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心理特點。在兼職教師的聘任期內,職業學校也應當分階段針對不足對他們進行短期培訓。建立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的交流平臺,使其互相交流,互相學習,不斷提高兼職教師對教育教學規律的把握,提高他們的教育教學水平。在履約期間,學校應加大對教師工作數量和質量的考核,建立完善的考核評價制度,在激勵機制形成的基礎上加強約束機制。制定適用于兼職教師的科學合理的評估標準和評估方法,對兼職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全面系統的考評,將評估和考核結果與兼職教師的薪酬待遇相掛鉤,促進兼職教師不斷地提高教學質量。 目前職業教育對兼職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不僅是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推進校企合作,促進經濟發展的需要。建設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兼職教師隊伍是職業教育發展的關鍵,因此,在職業教育發展的關鍵時期,制定職業教師的相關管理制度,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調動兼職教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保證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促進職業教育的健康、持續發展是當前一項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