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制度研究
雷世平 姜群英
論文摘要: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制度是保障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活動正常開展的規程、行動準則,或規范體系。當前,我國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制度存在著國家層面學生企業實習制度建設不到位,企業層面學生企業實習制度建設缺位,職業院校層面學生企業實習制度建設錯位等情形。要推進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工作正常開展,深化校企合作長效機制建設,必須完善國家層面學生企業實習制度,強化企業接納學生實習的引導扶持;健全企業層面學生企業實習制度,彰顯企業接納學生實習的社會責任;規范學校層面學生企業實習制度,實現企業接納學生實習的有機聯動。
論文關鍵詞: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制度
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是指職業院校學生在生產、流通、服務現場,或以學生身份觀摩企業生產、流通、服務過程,體驗生產、流通、服務活動;或以工人、管理員、服務員身份,直接參與生產、流通、服務過程,完成生產、流通、服務任務,使專業知識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形式。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按照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層次順序,分為認識實習、專業實習、頂崗實習(或稱畢業實習),其中頂崗實習是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的最高階段或最重要形式。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尤其是頂崗實習,作為職業學校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機組成部分,既是實現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方式,也是學生轉換角色意識,實現從學校向社會平穩過渡的主要途徑。當前,我國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作為一項制度,其推進遇到了許多具體困難,貫徹執行難度比較大。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制度本身不具體、不健全或落實不到位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研究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制度的內涵及特征,了解當前我國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制度建設存在的問題,提出完善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制度建設的設想,對深化校企合作制度建設,有效推進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尤其是頂崗實習)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制度的理性考量
(一)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制度的內涵與外延 關于制度,理論界有不同的解釋。權威語言學辭典《辭海》認為制度是“(1)要求成員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辦事的規程或行動準則。如工作制度、學習制度。(2)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體系。如社會主義制度。”按照《辭海》的定義,制度既是一種“規程”或“準則”,又是一種由各種關系構成的“體系”。依據《辭海》對制度的基本定義,筆者認為,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制度是指保障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活動正常開展的各項規程、行動準則,或規范體系。作為“規程或行動準則”,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制度規范學生企業實習涉及各方的權利與義務,規范學生企業實習中技能指導、課程輔修、日常管理、生活安排、實習評價、權益保障等多個方面。作為“規范體系”,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制度由宏觀制度和微觀制度兩個層面構成。其宏觀制度主要是國家層面所設計的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制度,它規定的是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活動中的根本性、全局性、整體性的問題。其微觀制度主要是職業院校、企業依據宏觀制度的基本要求,所設計的職業院校、企業內部以及職業院校與企業合作過程中的實習規范,它所規定的是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過程中具體的、個別的問題。 (二)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制度的特征 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制度既具有一般意義上制度和職業教育制度的共同特征,即是一套規范體系,具有自覺創造性、公開性、規范性以及相對穩定性等特征。但它又有區別于一般意義上的制度和職業教育制度的具體特征。 1.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制度是校企合作培養人才制度的一部分。職業教育領域校企合作首先是一種人才培養模式。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作為專業知識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形式是校企合作的具體體現。職業院校學生去企業實習(尤其是頂崗實習),以實際工作者的身份直接參與生產過程,既可運用已有的知識技能,又可學習實際生產技術知識或管理知識,掌握生產技能,或培養管理能力,并且通過實習鞏固、豐富與提高理論知識。在實習中,學生可以具體生動地接受勞動觀點、愛護公共財物、組織紀律性、職業道德等方面的教育。通過實習,可以對學生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實際水平、勞動紀律與職業道德,以及教師的教學效果和思想工作,進行一次綜合性的社會檢驗。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制度是校企合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確保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證,這是由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活動本身的性質和特征所決定的,也是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制度區別于一般意義上的制度和教育制度的一個重要屬性。 2.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制度調整的關系廣泛復雜。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直接關系方只有學校和企業,但它映射的關系卻十分復雜。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作為工作本位的學習方式,其實際運行中涉及的主體多、范圍廣、門類雜。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制度作為一種規范,它調整著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職業教育管理機構、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社會其他相關機構之間以及職業院校內部各種社會關系。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制度通過調整各種關系而體現其價值,發揮其作用,實現其功能,促進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活動的順利開展,促進校企合作共同培育高技能型人才。這里所說的職業院校,包括中專、技校、職高、高職、技術本科、普通大學中的職業技術學院。職業教育管理機構是指對各種職業教育機構及其相關事務進行管理和協調的機構,主要指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政府相關部門,則包括發改委、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門、財政部門、稅務部門等。社會其他相關機構,包括職業中介機構、決策咨詢機構、捐資助學的慈善組織等。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制度不僅要調整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職業教育管理機構、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社會其他相關機構之間各種外部關系,而且要調整職業院校、企業內部自身的各種關系。 3.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制度是一種綜合性教育制度。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作為學校與企業開展合作教育的重要形式,是職業院校人才培養過程的重要環節,是教育教學活動由課堂教學向崗位實踐的拓展,它以促進學生職業素養提升和可持續發展為根本價值追求。因此,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制度本質上首先是職業學校教育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置于職業學校教育制度下考量和設計。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尤其是頂崗實習)既是企業生產要素向學生開放的過程,也是學生以勞動的方式被納入企業生產要素的過程。學生在企業中參與崗位勞動,從事產品生產或服務,接受企業的生產性管理和考核并為企業創造價值。因此,實習學生與企業之間形成了一種特殊的實質性勞動關系,必須受到勞動制度的規范和約束,使相關主體的權益得到保護,責任得到履行。從這個意義上講,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制度是充分體現勞動制度與教育制度有機結合的綜合性教育制度。
二、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制度建設存在的問題
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制度建設包括制度的建立、健全、完善和制度的貫徹落實兩個層面。由于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涉及的主體多、范圍廣,因而職業院校企業實習制度建設涉及的層面也比較復雜。在我國,盡管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制度設計和建設起步較早,但建設進度并不快,與蓬勃發展的職業教育事業不相適應。當前,我國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制度建設存在如下三個層面的問題。
政府、企業和職業院校三者既是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制度的制定主體,也是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制度的執行主體。明確三個主體的職責是頂崗實習制度構架的前提,是順利實施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工作的關鍵。當前,要解決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制度不具體、不健全或落實不到位的問題,必須由政府主導,從制度完善和落實兩個不同層面,加強領導和統籌管理,堅持政策引導,完善制度規范,調節利益訴求,有效整合職業教育內外部資源,促進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的有效開展,以充分實現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制度的價值與功能。 (一)完善國家層面學生企業實習制度,強化企業接納學生實習的政策引導 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制度是職業教育領域校企合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快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制度建設,保證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的有序進行,必須完善國家層面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制度。當前,要抓住《職業教育法》修訂的有利時期,加快推進《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法》(或稱《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條例》的立法步伐,以立法形式加強政府及職能部門對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的統籌規劃、組織協調、管理指導、評估督查、信息溝通,在規范政府、企業和職業院校三者行為,強化企業接納職業院校學生實習責任同時,明確中央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采取保障或激勵措施,鼓勵企業接納職業院校學生實習。具體來說:一是實行促進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制度落實的財政支出政策。中央以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在財政預算中安排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發展專項資金,對企業接納職業院校學生實習所發生的物耗、能耗給予適當資助;對接納職業院校學生實習取得顯著成績的企業給予獎勵、表彰。二是實行促進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制度落實的稅收政策。中央以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鼓勵企業與職業院校開展訂單培養、吸納職業院校學生頂崗實習,并對按照一定比例接受頂崗實習學生就業的企業給予稅收優惠。企業給職業院校學生頂崗實習期間的勞動報酬,可以從稅前列支等。三是實行促進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制度落實的信貸政策,鼓勵金融機構改進金融服務,開辟校企合作信貸業務,如對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與職業院校合作設立實訓基地、合作建設實驗室和生產車間提供一定的信貸支持。鼓勵商業保險公司聯合推出職業院校學生實習險種,以加強對職業院校頂崗實習學生在實習期間的社會保障。總之,要確實保障企業在接納職業院校學生實習問題上,充分體現做與不做不一樣,做好與做壞不一樣,以提高企業接納職業院校學生實習的積極性。 (二)健全企業層面學生企業實習制度,彰顯企業接納學生實習的社會責任 企業接受職業院校學生實習(尤其是頂崗實習),除了承擔人才培養主要功能之外,客觀上還承載著解決企業用工、促進學生就業以及減輕學生家庭負擔等其他功能。因此,企業接納職業院校學生實習既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企業應充分發揮其在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活動中的主體作用,企業要通過健全和完善接納職業院校學生實習的制度,來彰顯自身所承擔的社會責任。一是企業要與職業院校共同制定學生實習計劃,與學校協商簽訂符合法律規范的學生實習協議,并嚴格執行。二是企業要制定和落實學生實習報酬和勞動保障制度,按國家相關標準向實習學生支付合理的實習補貼。根據不同行業和不同工種的情況,為實習學生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等相關保險,保障學生的勞動權益。三是企業要建立組織管理機構,配備管理人員,建立實習管理責任制,制訂《學生實習管理規定》、《學生實習考核評價辦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加強對學生日常實習管理,做好學生實習評價工作。四是企業要建立、健全指導教師管理制度,加強指導教師隊伍建設,挑選業務精、素質強、作風正的單位員工作為學生實習指導教師,并與學校合作對指導教師進行教學業務培訓。五是企業要建立學生實習崗位輪換制。根據學生所學專業和企業實際情況,為學生實習提供數量充足的崗位,對學生分階段進行輪崗培訓,使學生可以在不同崗位得到實際鍛煉,促進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提高。 (三)規范學校層面學生企業實習制度,實現企業接納學生實習的有機聯動 職業院校是學生企業實習工作的派出者,也是學生企業實習工作的最終受益者。因此,職業院校應該既要尊重教育規律,也要尊重生產規律,依據國家層面的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習制度,積極主動與企業和社會相關部門在學生實習活動領域開展廣泛合作,在學生實習的技能指導、課程輔修、日常管理、生活安排、實習評價等各環節上實現有機配合和整體聯動。一是職業院校要建立、健全專門的學生實習管理機構,制定相應的教學管理和實習管理辦法,和企業一道共同研究設計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相符合的規范、科學的實習運行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學生企業實習管理的評價體系和學生信息反饋機制。二是職業院校要健全學生企業實習日常管理制度,安排專人負責跟蹤管理學生實習全過程,會同企業和其他相關部門建立企業實習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切實保障學生的各項權益,減少因突發事件給學生、學校和企業造成的損失。三是職業院校要健全指導教師管理制度,扎實做好實習現場管理,完善專人管理和委托單位代管相結合的管理模式,建立實習網絡管理與信息溝通平臺,及時做好教學信息的下達和學生反饋信息的溝通。四是職業院校要建立學校、企業和學生家長三方的學生實習信息定期通報制度、重大問題及時匯報制度、重大失誤責任追究制度。此外,職業院校要完善學生心理教育、心理輔導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機制,幫助學生正確看待頂崗實習和實習報酬,加強對學生的校紀校規和廠紀廠規教育,嚴守工作崗位,嚴格管理實習學生的考評和考核工作,確保學生企業實習工作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