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職業學校實施一體化教學的探討
倪昔平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加工技術的迅速發展,社會及企業對技能人才的知識與技能結構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既要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又要有很強的實際操作能力。要能解決實際生產的問題,要有技術創新能力的人才。為適應社會和企業用人的需求,必須對中等職業學校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近年來,在中職、高職學校中不斷探索實踐各種教學模式,其中一體化教學得到各類學校的好評。作為中職教學一線教師,談談本人對中等職業學校實施一體化教學的看法。 一、傳統的教學模式弊端 1、容易造成理論和實踐脫節。大部分理論課教師不會教實操課程,不知實訓課使用哪些理論知識,常常根據自己的想象或學科邏輯體系組織教學內容,不可避免地造成學生學的一些理論在實際操中用不到或已經陳舊過時,而一些實操中必需的理論卻沒有學到或學得不深不透。受生源質量的影響和學生對抽象思維、邏輯思維水平的限制,脫離實踐的理論學生很難理解和掌握,也就達不到理論指導實踐的目的。 2、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中職學校的學生學習動力最主要來源于實習操作或是實踐應用,即學習興趣具有明顯職業傾向,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分離使學生不清楚理論的應用價值,造成學生學習理論課程動力不足。失去理論的實踐教學,只能變成簡單重復練習,單調枯燥,也不能有效激發學生探索精神,不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情感。 3、不能滿足現代生產企業對人才的質量需求。現代生產活動要求技術人才不僅能操作機器,還應該懂得生產原理,具有一定文化素質和理論基礎。脫離理論的實踐,把學生變成只會重復操作的“機器”,使學生不能有效改進生產工藝和適應技術進步,降低了生產能力,也限制了學生的發展能力。 而“一體化教學”作為集“教、學、做”于一體的一種教學模式,強調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結合,重視學生的全程參與,實施“做中學、做中教”,進行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三位一體的學習與訓練。很好的克服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 二、一體化教學的基本特征 1、課程理論適度化。在專業理論的講授上要做到少而精,以夠用為度,不追求專業理論的系統性和完整性,而是嚴格按照職業崗位的需要去精選適合的專業理論知識。職業崗位需要什么,就教什么,需要多少就教多少。精要以實用為度,即著眼于專業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 2、課程內容綜合化。有機合理的安排教學內容,避免重復講授,拓寬專業知識面,增強各部分之間的銜接,有利于學生理解知識,應用知識提高技能水平。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3、教學模式一體化。將理論教學內容與實習教學內容有機糅合在一起,打破原有教材的系統性,將原有的課程及與之相配套的實習課題組合成一個教學模塊;一個工種的教學內容由若干個教學模塊組成,形成有機的整體。 4、教學教師與實習教師一體化。一體化教學要求教師不僅有豐富的專業知識講授專業理論課,而且有熟練的操作技能指導生產實習,成為能“文”能“武”的“雙師型”教師。同時,也要求教師應明確專業課題的要求、重點、難點及實習設備情況,根據技能特點,編寫教案。在獨立操作項目的演示和實訓中,教師應緊密聯系實際,簡明扼要講解相關理論知識,拓展學生的認知能力。做到共性問題,集中講解;個別問題,個別指導。而且作為一體化教師,還應站在本專業發展的前沿,了解本專業發展方向,掌握本專業的新工藝、新材料,并將其及時充實到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