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多媒體環境下商務英語自主學習模式的構建
鄒莉
論文摘要: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學好英語的前提,自主學習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當前大學英語教學新形勢為背景,探討了自主學習平臺的條件,并以具體的商務英語課程的課堂實踐為基礎,討論了一些自主學習在實際應用中的問題,以期能進一步深入探討和思考自主學習平臺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論文關鍵詞:自主學習;多媒體技術;商務英語
一、商務英語教學現狀
隨著各高校對應用英語的重視,很多高等院校都開設了商務英語專業,教師也加大了對其教學方法和教學實踐研究。目前,就筆者在重慶各高校了解到,商務英語的教學普遍存在著這樣一些問題:(一)重慶大部分高校的商務英語專業開設時間不長,各高校的教學計劃,內容差別很大,沒有統一的、系統性的商務英語教學大綱,很難找到真實商務背景下的教材及教輔材料;(二)在師資上,絕大多數從事商務英語教學工作的教師,沒有商務背景,對真實的商務工作環境也不很了解,在教學方法上仍較多地采用傳統的普通英語的教學模式,造成教與學的雙重被動,能夠利用英文講授商務英語的雙師型教師很少;(三)學生課堂學到的知識與社會實踐仍不能有效結合起來,學生普遍反映,光學習商務英語課程理論既枯燥又難懂,而且他們對實際工作的操作一點概念也沒有。
二、構建網絡自主學習平臺的意義
網絡環境教學,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對外界信息環境的主動建構、主動發學習,學生利用網絡自主平臺能有效地把外界的信息轉變成自己的知識,是一種開放性,實用型的教育思想和模式。在網絡環境下,教師和學生可以利用網絡這個平臺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以擺脫傳統商務英語教學的單一的教學模式。網絡媒體支持由“項目式教學”、“合作學習”、“語言交流”和“意義建構”所形成的學習環境,使得學生知識的獲得并非完全通過教師講授,而是學生在一定的背景即語言背景及社會知識背景下,從不同層面、角度出發,借助原有的經驗、認知結構來主動篩選和接受外來信息,并借助教師及同學的協作,利用學習資源(包括文字材料、影音資料、視聽媒體、多媒體課件、計算機教學軟件、人與人的交流以及從互聯網上文獻檢索獲取的信息,通過與老師、學習伙伴的交流及合作,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建構起新的知識體系。在這種學習環境下,學生是知識的主動參與者;教師是教學過程的指導者與管理者;教學及網絡資源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工具;自主環境下的協作學習,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條件。因此利用計算機和網絡改善商務英語教學環境,通過豐富的學習資源營造自主學習環境正在在逐步推廣與普及,這為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三、網絡自主學習平臺的教學實踐
(一)網絡平臺輔助英語技能訓練
英語基本技能主要指英語口語、英語聽力、英語閱讀、英語寫作和英漢翻譯五大基本語言技能。教師在傳統英語教學的資源上,應該利用電腦、互聯網、投影儀等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提供真實的商務場景,加入有商務背景的音像資料、錄像、電影片段等教學內容能更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基礎英語課程的教材一般是以語言點為中心,每個單元選擇一兩篇文章作為內容,單元和單元之間沒有太大的聯系。而商務英語的教學內容應該講究連貫性,必須以以整個商務活動為基礎。如在講貿易實務的時候可以從建立貿易關系、詢盤和還盤、價格、訂貨、支付方式、裝運到保險、索賠和仲裁等環節給學生構建一個完整的框架。在訓練學生語言能力方面,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室、數字語言實驗室等設施與條件,開設英語視聽說、口譯、商務談判等課程,既可以訓練學生的英語聽說技能,又強調了課堂教學的真實性、實用性、互動性,通過網絡平臺為學生的學習課堂創造更多的語言實踐機會。 (二)校內仿真實訓室平臺
校內仿真實訓室能給學生營造一種真實的商務環境,國際貿易實訓軟件以國際貿易操作為切入點,真實地模擬了對外貿易中的各個工作環節和必要的外貿單證填制,貿易實訓軟件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加人了模擬的實際場景,采取實例教學的方法,逼真地模擬各個商務流程,讓學生身處其中,通過親身實踐,分析案例,深人記憶和熟練操作各個環節,使以英語語言交際為媒介的商務流程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始終。貿易軟件中有不同的商務場景如貨運場景,海關場景,銀行場景,商檢場景等。模擬的業務范圍涉及商務談判、合同簽訂,工廠跟單,包裝運輸,報關報檢,租船訂艙,信用證議付,索賠仲裁等主要貿易流程。涉及到出口合同執行的一系列單證如商業發票、裝箱單、提單、匯票等,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學習小組,成立虛擬的公司。整個國際貿易教學以實訓室網格技術平臺為依托,按照軟件上的貿易流程,進行模擬練習,從而使學生熟悉今后工作中的整個國際貿易過程,對自己今后的工作崗位的認識更直觀。模擬實訓,實現學習主體的參與,培養了學習者的分析研究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信息技術應用技能和語言溝通能力,最終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課堂知識的建構。
四、網絡自主學習的不足及建議
(一)商務英語資源庫建設
由于高校里多數教師上課后就離開了學校,使學生的學習時間局限在教師的課堂講授,大量的課下時間無法充分利用。因此,如何解決課后學生學習的需要和教學需求,筆者認為可以建立校內資源庫(包括書籍及網絡資源),資源中心可以儲備大量的工具書和相關課程的學習書籍,以及英語報紙、雜志、光碟、影印資料等,供學生課外自學使用,學生可以利用資源庫的書籍以及網絡進行信息檢索,資料查詢,資源庫的建設為學生自主性學習提供了硬件保障。
(二)自主學習中教師的角色
在網絡環境下進行英語教學,教師的角色對學生的學習非常關鍵,要發揮自主學習平臺的積極作用,使其融入教學實踐,還要成為教學過程的主導者、高效學習環境的創設者、交互活動的合作者,這對英語教師來說也是需要一個學習和適應的過程。我們發現在多媒體語言學習室及國際貿易實訓室臺投入使用以來,英語教師在該平臺的應用上角色定位還比較模糊,大多數教師并沒有充分參與其在教學中的應用。有部分任課教師認為自主學習平臺只是學生的“學”,和自己的“教”沒有關系,因此很少進語言室操作過自主學習平臺,更談不上在其中發揮指導、監控、評價等作用。對另一部分教師來說,自主學習平臺上的教學是一項挑戰,增加了其工作量和工作時間。首先要熟練掌握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就需要專門培訓,其次,要使用實訓室的教學軟件開始需要花大量的時間,不好好計劃的話,就完不成教學計劃。在學生比較多的情況下,要保質保量地實現網絡平臺的教學需付出大量精力。因此在網絡環境下進行商務英語教學,教師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計算機水平和網絡技術應用能力,對學生加以正確的指導和幫助,愿意花費時間和精力來推廣實訓平臺的操作使用。
(三)有效的評估體系
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參差不齊,有的同學覺得由“被動型”的學習方式轉為“自主型”學習非常痛苦,由于對自己的學習目標不明確,在自主學習、主動學習方面始終沒法適應。有的學生缺乏自律性,他們在通過網絡查閱信息時,利用網絡抄襲的現象也隨之而來。因此教師要跟蹤實訓過程,及時進行效果評論。《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提出,“高校應對英語教學開展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形成性評估可以采用課堂活動和課外活動記錄、網上自學記錄、學習檔案記錄、訪談和座談等多種形式,以便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觀察、評價和監督,促進學生有效地學習。終結性評估主要包括期末課程考試和水平考試”。及時的評價可以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將從網上收集的知識信息,進行交換、互評。教師在學生互評的基礎上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和完成任務情況進行總的評價,在每個項目各階段的實訓中,教師應及時組織全班進行交流總結,學習者通過對不同觀點的交流,能加深每個學生對專業知識的認識理解,通過這種集體學習和個別指導的結合,學生可以主動的接受并吸取新知識。
五、結語
因此,各高等學校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改善大學生英語教學環境,特別在商務英語教學中,通過多媒體技術和商務英語教學的有機結合,轉變外語教師的角色,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另外,現在的網絡資源良莠不齊,教師除了謹慎選擇相關專業教學內容外,還應幫助學生辨別信息。只有真正將傳統的課堂教學和網絡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才能使大學生的英語學習更加科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