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交際教學法指導下大學英語課程中教師的課堂角色
馬亞鴻
論文關鍵詞:大學英語課程交際教學法教師課堂角色
論文摘要:與傳統的教學法注重語言知識體系學習的觀點不同,交際教學法的教學觀認為掌握一門語言就是掌握一種“交際能力”。在大學英語這門公共課課程中,為有效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課堂教學應從傳統教學ST的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因此,教師的課堂角色也就發生了變化,由知識的傳播者,灌輸者,轉為學生主動學習的幫助者、提示者、參與者和評估者。
1、引言
大學英語是非英語專業學生的一門必修課。其課程內涵極其廣泛,涵蓋了詞匯、語法及聽、說、讀、寫各個方面的內容,它主要通過語言基礎訓練與篇章講解分析,使學生逐步提高語篇閱讀理解能力,了解英語各種文體的表達方式和特點,擴大詞匯量和熟悉英語常用句型,具備基本的口頭與筆頭表達能力。而交際教學法則是七十年代以來語言教學觀發生的革命性變化的具體體現。它的基本原則是強調外語學習的目的,并培養學生運用外域進行交際的能力。在高校英語課堂中。傳統的教師角色只是注重知識的傳授,并不注重語言的應用。因此,英語教師應積極主動地開展教學探求。及時轉變自己在課堂上的角色。
2、教師的課堂角色
教師課堂教學中的角色就是教師為達成教學目標,在課堂上既扮演教師角色、又扮演與課堂教學相關的專業角色,是課堂教學中的社會角色。在交際學中,構成交際本領的,有三個方面:知識、技巧、能力。基于這種語言交際哲學,我們認為,任何一種英語教學法,如果只管教,是遠遠達不到英語教學的目的的。而交際教學法正是為了探索一種能使學生把交際本領的三個方面都掌握的英語教學法。根據交際教學法的原則,學生學得不僅是知識、技巧,而是交際當中的本領。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教師的角色,從傳統的課堂的主導者,變為課堂教學的參與者。提示者,評價者,甚至是聆聽者。
2.1學生主動學習的幫助者
教師是課堂上的導演,也是課堂上的配角,學生才是真正的主角。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這個教學理念要求教師轉換傳統的教師課堂角色。教師應引導、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的動起來。如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大多數老師習慣先講單詞,然后過渡到課文的訓:解。這種講課方式就局限了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因為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主動性受到局限。每個步驟都是聽老師的示下,很被動,也很沒有效率。因此,英語教師在講授大學英語的過程中,應適當改變講課方式,在課堂教學的環節中,多設計一些讓學生主動去學習,探究的環節。比方說,教師可以讓學生在上課之前先預習本單元的單詞,然后再課堂上讓一些學生來講解重點單詞的用法和一些固定搭配。這樣,不僅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也消除了學生的依賴心理,從而達到更好的輔助學生學習的效果。
2.2課堂的提示者
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回答做簡要的點撥,可以激發學生興趣,促進有效競爭,生成包括知識、能力、方法甚至情感、態度、價值觀存內的有效信息資源。但教師如果對學生原始的生成資源不給予及時引導點化,那么,課堂生成的價值將會大打折扣,甚至還會對學生學習產生誤導。
我們在講授某一模塊的語言知識的時候,傳統的做法是教師把自己認為重要的知識點挑出,然后逐一地教授給學生。這種教授方式,局限了學生的靈性,沒有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其實,我們可以把語言知識的整理大膽地交給學生來做。當然,為避免學生的茫然和知識整理的無序,教師可適時點撥,合理規范。 2.3課堂的參與者
對于語言教學而言,學生語言知識的獲得與語言能力的提高,主要體現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產生新問題的循環學習中。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作為引導者者和適時的參與者。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通過引導和指導讓學生通過已學的知識和學習經驗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然后再重新發現新的問題。當然通過多次鍛煉,學生還可自主選擇學習方式、解釋解決問題的思路、選擇自己的方式、并主動承擔學習責任。在自我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內在能量得以釋放。
還是以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為例,為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們可以設計一些小組活動任務。按要求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個小組以的時論的形式閱讀課文,一邊閱讀、一邊討論。討論結束后,歸納總結本篇課文的主題和寫作手法等。在分組討論中,老師還可以讓每小組找若干組員,分別負責歸納知識點,總結課文內容,恰當闡釋文章主題等。在此期間,教師應不斷觀察各組活動進展情況,同時給予學生指導和幫助。之后在結果展示中,教師適當點評,還可以把討論的主題進行交換。這樣,學生的主體地位才真正得以體現。
2.4課堂的評價者
在課堂上,教師的評價語言是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有些教師在平時課堂上卻很少注意到這一點。我們往往對所謂的好學生進行表演,而對所謂的查收進行嚴厲的批評。實際上,我們應該多關注不同的學生群體。所謂的好生和差生并不是絕對的。當遇到某一問題的時候,能夠因材施教。把每個學生的特點發揮出來。讓他們各司其職。鼓勵每個學生自信的表達,掌握語言的同時也樹立了學生的自信心。從而。發揮了教師評價的積極作用。
此外,交際教學法也要求我們。對于語言的應用應該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教學評價也不例外。在大部分的教學實踐中,教師的評價往往停留在知識層面。我們不應該一味的注重一些知識層面的評價。更應該注重對語言的應用。
3、結語
綜上所述,交際法旨在培養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外語達到交際目的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它是以日常使用的語言為主。在交際法指導下的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積極與否直接影響到教學活動的成敗,也是課堂教學主要影響因素。因為在交際情景下,學生的思維方式、知識底蘊,表達方式等都會影響他們對語言形式的選擇和語言功能的發揮。所以,結合大學英語教學的特點,教學過程的組織應該以學生為主,教師的課堂角色就是作為給學生學習語言的幫助者,提示者,參與者和評估者。
參考文獻:
[1]胡春洞,英語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9).
[2]王薔,英語教學法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維多森,語言教學交際法[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4]鄭金洲基于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改革[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